日前,面對股市的狂跌,已引起高層高度關注和重視,并采取了央行支持流動資金、證監會停止新股發行上市的臨時措施,以及行業協會組合大公司拿出1000多億元支持做多維穩股市,等等舉措的“救市組合拳”,這當然是值得歡迎的“國家行為”。而這能否穩定住股市,還要看未來幾日的發展態勢。
在這種條件下,證監會表態說,要查違規違法“做空”操作,打擊惡意謠言,等等,對于“救市”的后續舉動來說,無疑這是可以的必要的。但是,發生“股災”,讓股市市值縮水 “十個希臘”國民生產總值(參考消息),這到底是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證監會還只是一再強調“股市有些波動是正常的,股民不要聽信輕信謠言”云云,這難道是應有的正確態度嗎?
我質疑的問題:
一是,這次股票“不正常下跌”,到底為何?要查不?既然要查,證監會為什么還在說“股市有些波動是正常的,股民不要聽信輕信謠言”云云,這是否意味著證監會認為此輪股市狂跌三周,是“股民聽信輕信謠言”造成的呢?這種推卸責任的態度,人民該答應嗎?-----我 們實在不明白,中國的證監會,是不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國務院的下屬單位?如果是,他們這種在“重大事故”面前的態度,究竟是符合毛澤東年代的“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作風”,還是符合今天新一屆中央領導下開展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是否在經濟金融領域的黨組織和黨員官員,可以不受“黨的規矩”約束 呢?------請問總理,他們的問題該誰管呢?
二 是,這此股災的原因必須徹查,包括要徹查有沒有國外黑手操控?但是證監會在“宏觀調控”方面難道不也暴露了令人十分驚訝的嚴重問題嗎?這里有:指導思想設計上的搞“衍生產品”融資杠桿化;有操作指導上的“政府不干預”,“一切交給市場”的不作為;有不懂市場規律的“麻木不仁”、“掉以輕心”,無節奏地連續 大面積的“新股密集發行”等等。我以為,這比“不道歉”更為嚴重-----如果不端正指導思想,不從這次“股災”中接受教訓。而是依然認為“波動是正常的”-----“狂瀉”也是“正常波動”,那么,過了這一次“救市”,中國的股市,會不會以他們心目中的西方“成熟市場”為藍本,繼續走“自由資本主義”的“資本市場”西化道路呢?
三是,現在,人大正在審議討論《證券法》----這很可能是由證監會起草的。如果是這樣,那么,如果國家不從過去“七年熊市“和這次“股災”中徹底反思,接受教訓,真正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 的,以“市場為基礎”,“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又是可由國家政策舉措,“宏觀調控”、“精準調控”、“高效調控”的“有中國特色”的股票資本市場;相反還是要建立一個“自由資本主義”體系的“股票資本市場”,那么會不會由此打開缺口,影響整個實體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的“自由化”的趨勢走向發展呢?如果是這樣,那問題就十分十分的嚴重了。
為了說明以上幾點,把我上次發的《正確宣傳堅決捍衛黨的十八大落線和發展布局,兼評中國股市資本市場必須樹立和端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思想指導”和“運行機制”》中關于“兼評中國股市資本市場”部分,附后。
關于“新自由資本主義”的干擾侵蝕的危險問題。筆者以為,這的確是值得高度重視的一個問題。
這里,舉中國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主要領域,做一分析。有學者批評說,中國的股市為“瘋狂的股市,危險的中國”。 筆者略有同感。問題在于為什么會如此?根源在哪里?
我的分析是:不要說,“上證指數”過往炒到6000多點,而后一路下瀉至2000點以下,而后七年熊市,而這七年中國經濟以二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虛擬經濟的資本市場,則成為與實體經濟發展脫離的“怪胎”;就說這輪“牛市”吧,先是“瘋牛”表演,令全國股民“熱血沸騰”;接下去就是兩周多的“狂瀉”,由5000多點,一路沖堤決口,直破4000點(今天是3600多點)。真可謂是一大奇觀。這里,股民們尤其是那些后入市的新股民們,損失慘重,慘不忍睹,有多少人是“血本無歸”啊,可謂“一片哀鴻”,“罵聲”不絕于耳。------這就是讓廣大的一般投資者分享“改革紅利”和構建“勞動與資本”收入并舉的發展模式嗎?
問題到底在哪里?幾乎所有專家名嘴,都出來放“馬后炮”,據說原因有國外的、有國內的,莫衷一是。“賭場論”、“收刮民脂民膏論”,也沸沸揚揚。
而以筆者愚見,所謂專家名嘴,說的都不過是“一堆廢話”。-------根本問題出在,構建中國“股市資本市場”的“指導思想”混亂與錯誤。
何以見得?不論是在長期熊市還是在“瘋狂走牛”時,只要股市“不穩”,人們就會聽到主管者(也包括股評家們)說,中國的股市與國外的成熟市場相比,制度還不完善,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
-------此話的意思是,請大家原諒,我們正在努力,我們終會建設一個“成熟市場”的,這里且不說給的時間夠不夠長,就以所謂的要構建與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的“成熟市場”之目標來說,這不就是等于說,中國要構建一個“新自由資本主義體系”的“資本市場”嗎?------于是,問題就來了,這究竟是要走“全盤西化”道路,還是通過借鑒改造吸收西方的經驗,構建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資本市場”體系呢?
我 的問題,我的質疑,還不僅僅在這里,我要說的是,這種在“資本市場”要模擬構建出與西方一模一樣的“成熟市場”的“指導思想”,在其他的領域,會不會同樣 如此,會不會有同樣類似的表現呢?筆者沒有實證考察,若果真如此,那么有學者喊出“中國改革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也許就不算是“危言聳聽”了------這個問題的全面分析,待解“正題”時再談。
再說中國股市,人們都說、也都認為,中國的股市是個“政策市”。這一“定位”,只是輿論坊間的一個說法,主管部門對此,則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態度,說“承認”又不使用,說“不承認”又常常使用。
前者,君不見在那漫長“熊路”時,主管部門說“政府不能干預”,這是“市場規律”之自由。-------那人們就要問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就是要國家(政府部門)履行“宏觀調控”、“精準調控”的職責 嗎?丟了這一手,這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資本市場”嗎?或者說,這是否意味著中國的“股票資本市場”,從根本上講,就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體制建設的范疇,而是可以排除在外的“另類”呢?
后者,君不見在“瘋牛”恣肆時,主管部門迅即連查“違規炒作”(查“違規”,為什么不是一種制度管理的常態?),且密集地批準“新股上市”,還有其他等等。------是啊,在管理層的意識中,資本市場的功能不就是要為企業“融資”嗎?哪里還管廣大“股民”如何收得回 報的功能?可人們要問的是,不應注重這兩者的“平衡”嗎?且新股上市,既然要經過主管部門批準,難道沒有一個需要從實際出發的“計劃”與“節奏”要求嗎? 為何這一切,都可不予顧之而亂為,一意孤行?結果呢?結果是,股市一落千丈,狂瀉千余點。
于是,據傳管理部門連夜開會出招“救市”。但這是不會公開承認的,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成熟市場”目標之“不干預”的理念。-------于是,我們又要問的是,難道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就是要“兩手并用”嗎?為什么在“資本市場”不加以自覺地運用,卻要在那里,搞不公開不透明的“亂鼓搗”呢?-------不是嗎?如前指的,“查違規”也好,新股“密集發行”也好,“連夜出招”也好,大概可以算是“政府調控”之作為吧,那么這里“有預見”、“有精準”、“有科學”嗎?把市場搞得“一會天上,一會地下”,人心慌慌,亂成一片,這豈不是在那“亂彈琴”。
我 上述質疑,要害在于,我國的“股市資本市場”,人大或中央政府,有沒有將其確定為,做出類似“自貿區”的決定?沒有。既然沒有這樣的決定,“股市資本市 場”的管理層,又為何要以西方的“股市資本市場”為“成熟”樣板目標?這不違法嗎?也許他們會說,他們未有說過這樣的話。那么,既然如此,這些“股票市 場”的管理者監管者領導者,又為什么不進行“宏觀調控”、“精準調控”、“科學調控”、“高效調控”的制度建設,并予以有力地施實呢?------難道與國民經濟的二位數增長之長期相背離的“熊市”和偶然來一場“暴風驟雨”式的“狂飆”與“狂 瀉”,就是“股票市場”的管理者監管者領導者所要做成的結果嗎?這里他們沒有責任嗎?如是指責其與金融大鱷“眉來眼去”,配合默契,“收刮民脂民膏”,是 不是也可以成立呢?或者說,管理層的作為,客觀上為金融大鱷創造提供了這樣的條件和空間,應當是說得通的吧!這要說一句,是不是不管“股市資本市場”怎樣 “爛”,也不管管理層不論怎么做,他們永遠都是正確的呢?
還可以說一句,什么是市場規律?市場一個重要規律,不僅受物質運動的影響,還受精神運動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不僅受資金流動的影響,還受人們“預期”和“信心”的影響。可是,證監會的“資本市場”管理者的“大佬們”,他們天天講要遵守“市場規律”-------君不見,在股市狂跌時,不是證監會的發言人,出來解釋澄清說“這是市場行為”嗎?意思是說“股市狂 跌”與證監會采取的舉措無關。他們以為,他們認為,在股市走牛時,不論他們連續密集發行股上市,還是采取的其他“剎車降溫”舉措,都是無可置疑的。可見, 這些個管理者,對市場規律根本“一竅不通”------他們哪里知道,股市的“信心”是要倍加“珍惜呵護”的,是不能掉以輕心的。他們以為他們是誰?他們以為可以隨心所欲、主觀意志、亂下亂砸“石頭”和“放箭”嗎?如此造成“牛群效應”,“踩踏事件”的發生就是不可避免-------萬事皆如也。他們現在,把人心徹底“砸散”了,“信心”喪失殆盡,又急急沖沖地來“救市”------這是你們在自己家里“玩小孩子過家家”嗎?他們不承認、不進行“科學高效”的政策舉措調控,又不懂什么是市場規律,拿人民的血汗錢當兒戲,對這些人不該徹查撤職乃至依法懲處嗎?-----我不明白為何不如此。在其他場合發生災害,不要徹查追糾問責嗎?
如果不認同筆者的分析,請“有識者”告訴公眾,股市的亂象,到底為何?應該怎樣應對?
-------我以為,我國“股市”存在的這種“指導”上的悖論與混亂的長期存在,是到了該徹底明析、徹底解決的時候了。端正中國“股市資本市場”構建與運行的“指導思想”,當務之急也。
還 要指出的是,股市當然有股市的規律特點。但是,如同其他任何門類行業一樣,也都是各自有其規律特點的。但不管任何行業部門,又是都有其“作優”的標志的。 我們這里要問的是,股票市場的“作優”的標志是什么呢?“狂飆狂瀉”是嗎?把股市的所有不正常的“劣行”表現,永遠都用一句“市場行為”這樣的話來“打 發”,這是不是在推卸該由其負的責任呢?中國政界包括國有企業,對干部都有“考績”標準?那么,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主管部門及其官員的“考績”標準又是 什么呢?有沒有?又是否考績過?中國股市長期處于“劣質劣等”狀態,為何沒有人管?又為何不作徹底反思,以端正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的“指導思 想”?
------據說政府也希望走出一個“穩定慢牛”的牛市,可管理層這些個所謂“經濟學者專家”們,為什么長期來不作任何反思,卻在那里“自以為是”?死抱著“自由資本主義”理念不放?
尤 其讓人不解的是,黨的十八大提出“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和“讓政府要發揮宏觀調控的高效作用”的改革政策,金融體系的管理部門、監管部門,為何 置若罔聞,或者說不去從中國的“資本市場”實際出發,打造一個可“宏觀調控”、“精準調控”、有制度保障的“社會主市場經濟體制”的“資本市場”?而這對 股市來說,不也就是應該打造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與政策”相結合的成熟的股市嗎?
我 要問的是,對這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資本金融市場體系中的領導主管層,為什么對此卻會是那樣的“暈暈乎乎”、“羞羞答答”,長期在那里 “亂彈琴”,而不知悔改、不予理會呢?如此下去,會杜絕“暗箱操作”,“眉來眼去”,金融大鱷吞噬百姓血汗錢的局面嗎?何談為實體經濟服務?又何談讓國民 增加“資本”收入拉動消費?
-------如若以此類推,來審視今天的中國改革之方方面面,我以為九位學者的批評,就不能說這是不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了。
這里,先說一下筆者的愚見結論:黨的十八大路線和戰略布局,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運用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系列講話”,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運用發展的具體體現。
問題在于,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里?我以為,很可能出在我們缺少完整科學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經濟學的理論思考和這樣的一部科學著作----《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政治經濟學》。或者說,鄧小平理論、“習近平系列講話”,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只是理論界的不知與不解,因而才會造成理論解說上的“混亂”和實踐上的“錯位”。
-----如 果回顧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史,人們可以看到,這里有馬克思共產主義學說的“政治經濟學”;有列寧到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這還包括毛澤東的繼 承與發展(主要體現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理論著作中);有“鄧小平理論”到“習近平系列講話”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
是 的,除馬克思的《資本論》、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和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研究政治經濟理論的專門著作外,從毛澤東到鄧小平再到習近平,我 們黨的領導人的經濟學說與政治主張,大多都體現在回答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文章講話中。其客觀原因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任務的緊迫性及其所擔負的領導任務,使 他們不可能抽出專門時間來寫“經濟學”的專著。但是,對于毛澤東、鄧小平、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和政治主張,應當說是不難正確理解與正確執行的。
筆者以為,中國理論界的最大悲哀,就是還沒有真正自覺地樹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政治經濟學”的科學理念,因而其情形,或者,不是依列寧毛澤東的“政治經濟學”去解讀與問責于-----已發展了的鄧小平習近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或者,就是以西方的種種流派“經濟學說”,審視、堪問、貶低、詆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
這正確嗎?當然不對。怎么辦?我以為,就算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專家學者”們,無力集體攻關寫出一部具有科學含量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政治經濟學”著作(過去有人有嘗試,但不成樣子----垃圾一堆),但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左”右逢源,夾擊攻擊吧?!
以上,是我對“一者”之學者,對改革中出現問題的“憂慮”的分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