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經濟體制方面,十四大、十四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就是改革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認為社會主義也是市場經濟體制,只不過是姓“社”的市場經濟體制,給全黨全國下發了整個改革綱領性的文件——《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并認為,這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這三十年,就是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為指導思想在進行改革。但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幾乎就不要前面的“社會主義”限制詞、定語了,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成就是市場經濟體制。這顯然是違背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基本要求的原則性錯誤,甚至連世界左翼也擔憂是不是改成了資本主義。
為什么會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成了就是市場經濟體制呢?除了實施改革的人忘記了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則外,不得不對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體制,理論上究竟成立不成立提出質疑?本文就對此做一點論證。
一、市場經濟體制基本規定、主要內容
要知道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規定、主要內容,就必須先搞清楚什么是社會經濟體制。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的標題,就是社會經濟體制權威的注解,科學的定義——社會經濟體制,就是社會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關系體制、生產方式體制、分配體制等的總稱,也就是社會經濟制度。改革經濟體制,就是修改、完善經濟制度。
搞清楚了社會經濟體制的定義、主要方面后,就容易給市場經濟體制下定義:就是所有生產要素都是市場交換的商品,由市場調節各生產要素、生產,由市場評價產品質量、生產效益的一種經濟體制;就知道它的主要方面特有的內容。至于它能不能、是不是實現了“資源優化配置”,它六百多年的調節效果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吹捧代替不了歷史事實。
1、勞動力逼成特殊的商品
因為市場經濟體制的所有生產要素都是商品,而勞動力又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所以,市場經濟體制的絕大部分勞動力就必須是商品。
人所共知,只有勞動產品才能成為商品,而勞動力并不是勞動創造的產品,而是繁衍的人消耗物質資料的能力,所以,勞動力就只能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十分特殊的商品。
就個體人來說,誰都不愿意把自己的勞動力當成商品出賣,因為出賣勞動力后,自己就成了買家的生產機器,沒有自由,沒有人權,只能聽任買家奴役,給他創造無限多的財富。但自己又沒有勞動生活的生產資料,為了活命,不餓死,又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所以,勞動力只能是被市場經濟體制逼出來的特殊商品。
2、為資本家創造無限多利潤生產方式的生產
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絕大部分勞動力都逼成了十分特殊的商品,那人們就要問,是誰購買了這樣多的勞動力商品?他們購買勞動力商品去干什么?由此就引出了勞動力是特殊商品的生產,是什么方式的生產?這是社會經濟體制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經常把經濟制度說成生產方式。
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購買勞動力特殊商品的買家,是占有大量生產資料自己并不勞動使用的人,社會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被少數人占有,目的是發大財,不斷膨脹自己擁有的財產量,這些生產資料就是資本。生產資料本身是不會增殖膨脹的,只有人使用它創造產品賣出去,才有可能增殖膨脹。這就是勞動力是特殊商品的生產方式:為買家創造無限多利潤即剩余價值的生產方式,這就是市場經濟體制的生產方式。
3、雇傭者與被雇傭者結成嚴重不平等的生產關系
購買了勞動力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即資本家,為了得到無限多的利潤即財富,必然要把這些勞動力使用到極限。這就決定了,這兩者結成的必然是強迫與被強迫、奴役與被奴役的、主宰與被主宰的生產關系,雇傭者是有點人身自由的奴隸。資本家的言行表露出,并不否定是這種性質的生產關系;雇傭工人用粗話用拳頭證明是這種性質的生產關系。只有盲人、聾子才說,資本家和雇傭工人,不是奴役,對立,對抗的關系,而是資本家養活雇傭工人,共生大家都得利的平等和諧關系。
4、按資分配方式的分配
對生產勞動者,是按勞動力市場的價格進行分配,也就是雇傭工資形式的分配,實際就是保證社會資本生產所需要的勞動力和再生勞動力的分配。和按勞分配風馬牛不相及。根據市場經濟體制社會資本平均利潤率,對生產資料所有者即資本家實行按資分配
5、生產資料所有制主要是私有制
五六百年的市場經濟體制,就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它是有生產資料國有制,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而是資產階級集團的私有制,是治市場經濟周期性經濟危機表的國有制。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市場經濟體制規律的基本要求:
⑴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風險很大,私有資本好果斷決策投資、處置,因為賺了虧了都是自己的,沒有誰追究他的責任。而公有投資,賺了是公家的,大家高興,虧了,大家就要對具體決策人問責,就要查一查他是不是損公肥私,個人從中謀了利,容易發生矛盾甚至是沖突,所以,公有制所有權的具體決策者者,難以果斷、及時做出投資、處置決策。
⑵廣大的勞動人民,正是因沒有自己所有的勞動生活的生產資料,才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成為他人奴役的雇傭者。社會絕大部分人不是生產資料所有制者,就清楚地告訴人們,社會的生產資料是被少數人占有著的,是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
⑶少數人占有大量的生產資料,才需要購買大量的勞動力來組織資本生產,膨脹自己的資本財產量,這就證明,社會是生產資料資本私有制。
6、強占自然資源強迫其交換成商品
大自然規律決定,自然資源,不是人們占為己有交換謀利的物質資料。理由有三:
一是自然資源只能是大自然無償提供給人們生存、生活的物質資料
人,是大自然的人。正是因為大自然有人生存、生活需要的直接物質資料和勞動改造對象的基本物質資料,大自然才產生人。所以,自然資源,只能大自然為人類生存、生活準備的、無償的物質資料。舉例證明:人人都有充分享用空氣、水、陽光等的權利。
二是自然資源只能是人類共有物質資料
人是群居勞動生存、生活繁衍的動物,大自然給予每個人基本平等的生存、生活權,所以,大自然無償提供給人們生存、生活的自然資源,只能是人類共有。共有的自然資源,只能由社會來管理,合理分配安排使用,以保證人類生生不息繁衍。人人都有權利使用、享受自然資源,但必須服從社會的管理、分配;有權利就有義務、責任保護自然資源。
三是自然資源并不是勞動產品
從理論上說,只有勞動產品才能私人所有,才能互相交換。因為勞動產品,是具體人投入勞動創造出來的人需要的物質資料,所以,它就可以歸個人所有。人的生存、生活需要各種各樣的物質資料,人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而人勞動創造的每件產品里,都有一定的勞動量,這就有了互相交換勞動產品的根據:交換勞動產品的價值量交換,實質是產品里的勞動量成了價值量后的交換。勞動產品的內在規律決定了商品的定義:就是交換的勞動產品。
而自然資源并不是勞動產品,里面并沒有勞動量,所以,它就不是商品,不能交換。
但市場經濟體制的生產要素又必須是商品。這就迫使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只有允許一些人,把自然資源據為己有,冒充成自己所有的、隨時可以和他人交換的商品。所以,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自然資源就被強占成了商品。
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基本要求、基本原則
現在世界上還沒要一本大家基本認可的、可具體操作的、完全自圓其說的社會主義制度,還處在討論、爭鳴、探索之中。但對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求,基本原則、社會形態、面貌等,大家已經明確:沒有剝削;沒有階級;人民是社會的主人,當家作主。
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原則:
1、生產資料公有制占絕大部分
因為生產資料私有制,即非勞動者的資本私有制,是無償占有雇傭勞動者剩余價值的剝削生產資料所有制,就用資本家的話說,是生產資料不斷發財膨脹的所有制。所以,社會主義、廣大勞動人民要否定、消滅剝削,建立沒有剝削的經濟體制,就必須否定資本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不能發財膨脹的即不會產生剝削的生產資料公有制;不否定資本私有制,勞動人民就繼續受剝削、奴役、壓迫,壓在社會的底層。這就要求,社會主義絕大部分的生產資料,是公家即社會成員共同占有。這是共產黨堅定不移的觀點、決定:國家憲法、黨的有關決定、決議都是這樣定的;資產階級也是這樣認定:社會主義是公有制。
大半個世紀以來,在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過去一直把生產資料公有制錯誤地理解為,就是生產資料公家占有,生產資料理所當然的收益公家所有,把生產資料占有與生產資料所有制混為一談,丟了生產資料公有制里十分重要的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分配方式的內容。現在要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逐步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糾正過去理論、實踐中的錯誤,完善生產資料公有制特殊的生產方式,特殊的生產關系,特殊的分配方式;實現人民當家作主。
生產資料公有制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社會所有制即社會成員共同所有制;另一種是勞動者集體所有制。生產資料革命國家所有制,表面看是公有制,實際是社會主義事業借用傳統的國家集團所有制,通過它,過渡到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國家所有制,存在的時間不會太長:或者逐步轉變為社會所有制;或者變為權貴資本主義,遭人民否定。
2、生產歸生產者所有的生產方式
剝削,就是生產者創造的一部分勞動成果或者說價值,被他人無償占有了;不管他人無償占有的這些價值用于什么,只要是無償占有就是剝削。剝削是有前提條件的:生產者的生產,是剝削者的,創造的價值,首先歸剝削者所有;由此決定是剝削者在決定、實施分配,他們就把生產者創造的一部分價值,分配為生產資料的增殖,膨脹,發財。
所以,要消滅剝削,就必須廢除這個前提條件——改變為生產歸生產者所有,創造的價值,首先歸創造者所有,由生產者拿出自己創造所有的價值來安排社會管理、發展、進步、救濟等等方面的需要和自己及家人的生活。
所以,社會主義只能是生產歸自由人聯合體所有實際歸生產者所有的生產方式。
這種全新的機制生產方式,和萬事萬物一樣,也有一個產生、幼稚、成長、完善、成熟的過程。嚴格地說,它現在還沒有出生,要不要這個新“生命”,都還在爭吵、斗爭。
3、自由人平等聯合生產關系
這是馬克思恩格斯說得十分明確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公有制的所有權,就以集體所有制來說,集體即公有的所有者本身并不需要占有生產資料的收益,沒有占有生產資料不斷膨脹的貪婪,是不要收益、收益權的占有。
這就決定了,公有制企業,生產是生產者的,創造的產品即價值是創造者的,就是自由人聯合起來為自己而生產。一個人愿意不愿意在這個聯合體里生產勞動,有完全的自由,是自由人;生產歸生產者所有,自然就是聯合體的人自己管理生產、經營,即管理企業,就不再是生產資料所有者當家管理企業,人人有相同的生產所有權,一人一票當家企業管理權;所以,人人是平等的。這就是公有制企業自由人平等聯合生產關系。這樣的生產關系,企業管理,才是人民成了生產、經濟的真正主人。
這種全新的利益生產方式,也和萬事萬物一樣,有一個產生、幼稚、成長、完善、成熟的過程。它現在還處在萌芽階段,剛萌芽就遭到惡劣天氣,命運多舛。
4、按勞分配
按勞分配,就是每個生產勞動者,創造、勞動交換自己所有的價值,按大家(自然包括自己)形成的分割分配比例關系的決定、決議,分割成若干份,安排社會方方面面的需要和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消費需要。
個體所有制的分配,就有點像按勞分配:自己勞動創造的一部分價值即收入,作為稅、費“分配”給國家(社會),以保證國家(社會)管理、發展、進步、救濟等等方面的需要;一部分價值作為積累;剩下的部分,就是自己及家人的生活需要。
只有生產資料公有制、生產歸生產者生產方式、自由人聯合生產關系決定的分配,才是真正的按勞分配,才是人民當家作主決定、實施的分配。
這種全新的分配方式,現在還沒要真正產生,做了些探索、試驗,就遭非議,遭扼殺,命運多舛,人們為它在爭論、斗爭。
5、勞動力不是商品,沒有勞動力市場
自然資源社會所有,生產資料的絕大部分是公有制,就是給人們勞動生活無償提供了勞動所需的物質條件(或者支付低利息);人人有生產資料使用權,生產歸生產者所有,企業職工人人是為占有產品即創造的價值而生產勞動,就不需要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所以,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力就不再是商品。這是社會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
6、自然資源不是商品,沒有自然資源市場
前面已經論述了,自然資源不應該私有,只能是社會成員共同所有;不是勞動產品,里面沒有勞動價值量,就不能變成商品,就不能商品交換。但市場經濟體制要求所有生產要素必須是交換的商品,這就迫使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允許一些人,把自然資源據為己有,冒充成自己所有的、隨時可以和他人交換的商品。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是消滅剝削,沒有剝削的經濟體制。這就要求,生產資料即生產的物質條件是公有制,誰都不能憑借占有生產的物質條件而無償占有生產勞動者創造的價值,人人只能通過勞動占有財產來生活。所有,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社會,自然資源就回歸社會所有制,由社會管理、分配安排使用,就不再是交換的假商品。自然資源不再是交換的商品,由社會分配安排使用,自然就沒有自然資源交易市場。
三.結論
1、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資本主義經濟體制
前面已經論述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規定、主要內容。這里把資本主義經濟體制的基本規定、要點列出來,大家自己去評判,這兩個名稱的經濟體制是不是一種經濟體制?
資本主義經濟體制,是以生產資料是少數人的發財資本、生產者是在為其創造無限多財富而生產勞動為核心而形成的一套經濟體制。它的基本規定是:⑴社會絕大部分生產資料是少數人所有的資本;⑵創造無限多利潤即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生產;⑶雇傭與被雇傭嚴重不平等的生產關系;⑷按資分配;⑸社會絕大多數生產勞動者都是出賣了自己勞動力的雇傭者;⑹社會有完善的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自然資源市場。⑺私人所有的盲目生產,和社會的實際需要不一致,只有通過市場來調節,其它調節辦法不適用,難奏效。
2、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容
生產資料所有制不相容:社會主義是公有制;市場經濟體制是私有制。正是因為這兩者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不相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成了以私有制為主的市場經濟。
生產方式不相容:社會主義是生產歸生產者所有方式的生產;市場經濟體制是給資本家創造利潤生產方式的生產。正是因為這兩者的生產方式不相容,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生產,也是給資本家創造無限多利潤生產方式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完全一樣。
生產關系不相容:社會主義是自由人聯合平等生產關系;市場經濟體制是雇傭與被雇傭嚴重不平等生產關系。正是因為這兩種體制的生產關系不相容,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就成了老板與打工仔的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完全一樣。
3、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只能是揚棄的關系
市場經濟體制,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經濟體制,有六七百年的歷史。它促進生產力發展到一個新高度,同時又給人類社會造成一系列嚴重的問題——造成人類出現嚴重的生存危機。所以,它就成了要被否定的舊事物。辯證的否定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事物聯系的環節,就是揚棄。
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對市場經濟體制,要拋棄要克服的是市場經濟生產的盲目性,與社會現在、未來的實際需要脫節,要拋棄要克服的是市場沒有一點預見性,嚴重滯后的“馬后炮”調節,以解決、克服社會經濟出現周期性危機、衰退,造成大量生產力,寶貴自然資源嚴重浪費的問題;要拋棄要克服大多數人被奴役,為少數人積累天量財富而生產勞動,造成社會階級對立、斗爭,混亂不堪,互相血腥殘殺的可悲問題。
要保留要繼承的是,商品等價交換的市場,商品經濟。
四、以市場調節可用為幌子把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偷換成資本主義體制
改革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總目的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給出的唯一理由,是鄧小平說的,市場調節是調節社會生產經濟的一種方式,不姓資,即它沒有社會制度性,資本主義可以用,社會主義也可以用。
他這句話的前提沒有錯——市場調節和商品、市場、價格、貨幣等,屬于商品大范疇的東西,它們有自己產生發展消亡的過程、規律,并不決定社會實行什么經濟制度,沒有明確的制度性,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就有,資本主義發展到完善的地步,只要商品存在,就有市場、價格、貨幣、市場調節即價格調節;社會主義社會,商品肯定存在,所以,市場調節即價格調節肯定還存在。六十多年了,它一直在調節某些商品的生產。
解讀這句話,都能看出,他對改革是有一個明確態度的:決不能改變了社會主義的基本性質是改革的基本原則,——市場調節沒有社會制度性,改變不了社會主義的性質,所以,可以用它來調節社會主義的生產經濟。
按照他這句話的思路,是不能用市場經濟體制來改革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因為他是說市場調節沒有社會制度性,并沒有說,市場經濟體制有沒有社會制度性,就是并沒有否定市場經濟體制是有社會制度性的;另外,眾所周知,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肯定有自己特有的性質。但接下來就用偷換概念的辦法,把自己一再表明的改革基本原則丟掉了——把市場調節社會主義可以用,“貍貓換太子”成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一定要用。理論根源錯誤就在這里。
二零一五年青年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