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國資大戶的最新動作是出讓批發市場等中小企業。繼去年一波2000多億國資國企混改之后,重慶這個地方國資大戶的最新動作是“賣小”:最近半年里,至少有10余家中小企業的國有股權被放到了當地聯交所的拍賣平臺上。
此次參與股權轉讓的企業由重慶市屬國企參股或控股,有些還是國有獨資。在公開的最新財報中,凈利潤一欄多為負數,有些甚至還有數億元的負債,而從所屬行業看,這批企業多為“市場競爭類”——雖然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國企“血統”,但它們并不像那些手持牌照或坐擁資源的國企生下來就含著金鑰匙。
重慶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地處川渝交界的榮昌縣,主打各類竹筍初加工食品,有袋裝的紅油即食脆筍、也有那種切成細絲泡在清水里的嫩筍;今年2月中旬,重慶鹽業集團將其所持的包黑子公司51%的股權掛到了重慶聯交所的交易平臺上,掛牌價近2600萬元。公司財報顯示,這家企業去年虧損685萬余元,同時尚欠鹽業集團貸款本息共計3200余萬元,這個數字大約相當于重慶鹽業集團2013年利潤的63%。“對企業進行分類是目前重慶國資改革的一個重要著眼點,不同類別的企業會遵照不同的改革路徑,目前重慶將地方國企大體分為功能類、工業類和市場競爭類,對于市場競爭類的企業,現在的改革思路是逐步退出”,一位重慶國資系統官員向經濟觀察報記者透露。
這一思路似乎也遵循了國務院國資委近期明確的一些改革方向:進一步收縮退出低效、無效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及時清理不必要的參股公司、殼公司、提高企業效率。
密集出讓
重慶這波出讓中小企業國有股權始于2014年年底,所涉企業包括批發市場、旅行社、酒店、建筑公司、畜牧公司、制藥廠、機械廠、食品廠、化工廠等中小企業,國資在其中多為控股或全資持股。
2014年9月底,重慶市秦巴山貨批發物流市場有限公司51%的國有股權及1218.47萬元債權被掛到了重慶聯交所的拍賣平臺上,并以不低于2773.36萬元尋求買家。
2014年12月底,重慶聯交所掛出了重慶惠江機床鑄造有限公司55%股權,其后陸續掛牌的還包括重慶包黑子食品公司51%的股權、重慶飛宇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100%股權、重慶揚子江飯店管理有限公司5%股權。
4月29日,最新的一個掛牌項目是重慶風華電子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100%的股權,相關審計報告顯示,這家國有獨資的小型地方國企去年凈虧損108萬元,總計506萬元的資產有著526萬元的負債。
據經濟觀察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這批國有股權項目總計不少于15個,項目起拍價總計不少于1.5億元。同時,這批國有股權原先持有者主要是重慶市屬重點國企集團,大頭則來自重慶商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重慶鹽業集團(重慶化醫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
到目前為止,一些較早的掛牌項目已經找到了買家,工商登記資料顯示,今年4月,一家名為重慶華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民企從重慶商業投資集團接手了秦巴山貨批發物流市場的股權。
據公開數據,2014年,重慶聯交所成交項目達6613宗,實現交易額1145.56億元,其中企業國有產權交易同比增近8成。“出讓這些國有股權主要還是市場行為,企業經營不好,沒有利潤,自然就要想辦法調整”,重慶市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報說。
“包黑子”樣本
包傳彬是重慶包黑子食品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電話中包傳彬也表達了焦慮:“企業現在這個樣子,我也在想辦法!”
在以麻竹筍聞名的重慶榮昌縣,于15年前創立了主要經營各類竹筍初加工食品的包黑子公司,到2010年,包黑子遇到了困難,當時,這家農產品企業公司賬面資產約5900萬元,負債近4500萬元。
2010年11月,重慶鹽業集團以現金2596萬元增資控股了包黑子公司,這家民營企業由此也成為一家國資控股51%的公司。
重慶鹽業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當時鹽業集團主要也是從擴展業務的角度決定控股這家公司。當時,重鹽集團提出“重慶不可替代,國內不可忽視”的企業愿景,啟動跨越式發展戰略,尋求商業模式再造,并提出要打造“現代商貿流通、制鹽及化工、調味食品”三大產業板塊,推動企業向規模型產業化集團發展。
另一個促使鹽業集團出資參股一家民營農產品企業的原因可能與重慶官方當時的大政策有關,當年重慶提出了一系列促進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化的目標,有關國企成為這些政策的具體執行者,種種背景和誘因之下,包黑子這家加工竹筍的企業被納入了國企集團。
不過這樁合作似乎并沒有讓包黑子擺脫困境,前述重慶鹽業集團有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包黑子公司的經營主要是民資股東在具體負責,因為考慮到和榮昌縣的關系、政府補貼等因素,民資股東多年來都傾向于從當地農戶手中收購蘆筍,但這些原料的成本比江浙一帶高出很多,這導致包黑子的產品在市場上沒有優勢。
財報顯示,這家企業去年虧損685萬余元,同時尚欠鹽業集團貸款本息共計3200余萬元,這個數字大約相當于重慶鹽業集團2013年利潤的63%,比國資控股前更為“惱火”的是,包黑子公司1.4億的資產負債達到1.3億元。
包傳彬并沒有過多地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解釋企業虧損的原因,只是說自己在想辦法。目前重慶鹽業集團所出手的51%的股權還沒有找到買家,這家企業最新的分工是:包傳彬負責找買家,而在找到接盤者之前,日常經營管理已轉由重慶鹽業集團方面負責。
事實上,在重慶鹽業謀求脫手包黑子股權之時,國內鹽業的領頭羊中國鹽業總公司也在“回歸主業”,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中鹽應該制定和完善科學的公司發展戰略,突出主業,聚焦鹽業,加大調整資產結構、資本結構、管理結構。
外圍改革
自去年重慶快速推進2000多億的國資國企混改項目后,今年以來重慶國資混改的方向已經出現了一些變化,而這波賣出中小型企業國有股權的動作則可能是為下一步國資混改做準備的“外圍改革”。2014年被認為是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元年,當年5月,重慶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意見》,該《意見》提出,3至5年內,重慶將實現2/3左右國有企業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企業,未來當地國有資本增量更多投向公共服務和功能要素兩大領域;同時,國有資本一般不再以獨資增量方式介入完全競爭領域和市場競爭較充分的領域。此后,重慶在6月公布了110個總金額達2650億的市屬國資國企混改項目,據當地官方信息,至2014年年底,上述項目中簽約和批準實施項目總金額已達到2000多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2月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公開表態說,要穩妥、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要堅持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防止大轟大嗡,防止“一混了之”。經濟觀察報從權威渠道獲悉,今年初重慶市委主要領導對該市國資國企改革作了相關批示,要求加強國資國企改革監管,不能為混合而混合,要促進企業體制機制創新。此后,在市屬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層面,重慶國資國企混改明顯放慢了步子,而處理一些中小企業中的國有股權也在此過程中推進,前述大量國有股權的掛牌亦在此過程中完成。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國資委的定調和方向,據知情人士透露,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的思路是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既要注重充分發揮市場在產權配置中的作用,又要靈活運用無償劃轉,協議轉讓,產權置換等國有資產內部配置手段,為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提供有力支撐。今年要進一步收縮退出低效、無效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及時清理不必要的參股公司、殼公司、提高企業效率。
而低效無效資產是指企業運營中盈利能力差又缺乏戰略安排的,不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資產,包括長期未能帶來效益的企業或資產,長期沒有回報的股權投資;非持續盈利的企業;未納入主業范圍且不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等。
一位重慶國資系統官員向經濟觀察報透露,目前重慶對國資改革的思路是先分類,不同類別的企業會遵照不同的改革路徑,目前重慶將地方國企大體分為功能類、工業類和市場競爭類,對于市場競爭類的企業,現在的改革思路是逐步退出,近段時間在聯交所掛牌的企業基本上都是這類企業,這可能也是為下一步的混改做準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