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美元沒落:石油美元是如何靜悄悄死去

千帆競發 · 2015-04-26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美元沒落(1)石油美元是如何靜悄悄死去而沒人注意到

  石油美元確實是在靜悄悄地死去,主要推力正是美聯儲自身行為及其強勢美元政策的結果,以及一定程度上由于沙特阿拉伯的打壓油價。近20年來首次,能源輸出國們在今年注定要從世界資本市場中抽走他們的“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是如何靜悄悄死去而沒人注意到(2014-11-04ZeroHedge)

  How The Petrodollar Quietly Died, And Nobody Noticed千帆競發

  兩年前,世界金融領域,先是壓低了聲音、然后更大聲地,開始討論那個在模范公司里永不應當討論的話題——系統的終結,那個據許多人認為是構建和促進了美元之儲備貨幣地位的系統:石油美元,或者說是石油出口國家將他們石油出口換來的美元,通過購買更多的美元計價的資產而進行回流,增強這個儲備貨幣的金融實力,導致更高的資產價格和更多的購買美元計價資產,等等,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尤其是如果某機構既持有美元計價資產又印刷美國貨幣)的系統。

  Two years ago, in hushed tones at first, then ever louder, the financial world began discussing that which shall never be discussed in polite company - the end of the system that according to many has framed and facilitated the US Dollar's reserve currency status: the Petrodollar, or the world in which oil export countries would recycle the dollars they received in exchange for their oil exports, by purchasing more USD-denominated assets, boosting the financial strength of the reserve currency, leading to even higher asset prices and even more USD-denominated purchases, and so forth, in a virtuous (especially if one held US-denominated assets and printed US currency) loop.

  目前主要是在非主流媒體討論的,遷離美元這一轉變的主要推力,是隨著俄羅斯和中國、以及其他金磚國家,越來越多地尋求遠離以美國為首、由IMF牽頭的“發達國家”現狀,全球貿易將越來越多地通過雙邊安排來進行,完全繞過(石油)美元。并且確信無疑的,這當然是已經在發生,先是俄羅斯和中國、加上伊朗【參見2014-05-24博文“黃金崛起與美元沒落(3)俄羅斯“被迫”重拳出擊”】,以及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已經在彼此之間進行交易,完全繞過美元,而參與雙邊貿易安排,導致了,除其它事情之外,譬如今天《金融時報》所討論的,為什么中國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在很短時間內已經從一無所有發展到數十億規模?!?013年二季度博文“共濟會在中國:頂層設計之控股銀行、城鎮化運動、貨幣互換背后金融戰”和“[轉載]困獸猶斗的人民幣”中對于某些歪曲誤解人民幣貨幣互換的網文有所點評】

  The main thrust for this shift away from the USD, if primarily in the non-mainstream media, was that with Russia and China, as well as the rest of the BRIC nations, increasingly seeking to distance themselves from the US-led, "developed world" status quo spearheaded by the IMF, global trade would increasingly take place through bilateral arrangements which bypass the (Petro)dollar entirely. And sure enough, this has certainly been taking place, as first Russia and China, together with Iran, and ever more developing nations, have transacted among each other, bypassing the USD entirely, instead engaging in bilateral trade arrangements, leading to, among other thing, such discussions as, in today's FT, why China's Renminbi offshore market has gone from nothing to billions in a short space of time.

  然而,很少有人曾會相信,石油美元確實是在靜悄悄地死去。盡管具有諷刺的是,沒有多少來自俄羅斯或中國的推動;貌似不可能但其實可能就是,主要推力正是美聯儲自身行為及其強勢美元政策的結果,以及一定程度上由于沙特阿拉伯,通過造成世界原油供過于求,首先旨在粉碎普京,隨后是將美國原油成本曲線逼出局,可能Plaxico陷害了它自己、及其最親密的石油美元貿易伙伴,美利堅合眾國。

  And yet, few would have believed that the Petrodollar did indeed quietly die, although ironically, without much input from either Russia or China, and paradoxically, mostly as a result of the actions of none other than the Fed itself, with its strong dollar policy, and to a lesser extent Saudi Arabia too, which by glutting the world with crude, first intended to crush Putin, and subsequently, to take out the US crude cost-curve, may have Plaxico'ed both itself, and its closest Petrodollar trading partner, the US of A.

  據路透社援引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的一項研究(更多細節在下面)報道,近20年來首次,能源輸出國們在今年注定要從世界市場中抽走他們的“石油美元”?;旧蟻碚f,石油美元,長期作為美國鼓勵和推動美元回流的杠桿【譬如撬動中國外貿美元的回流】,并且作為石油出口國家針對美元計價資產的一個穩定再投資,從而一種手段來穩步提升所有美元計價資產的名義價格,正把自己變成無關緊要。

  As Reuters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in almost two decades, energy-exporting countries are set to pull their "petrodollars" out of world markets this year, citing a study by BNP Paribas (more details below). Basically, the Petrodollar, long serving as the US leverage to encourage and facilitate USD recycling, and a steady reinvestment in US-denominated assets by the Oil exporting nations, and thus a means to steadily increase the nominal price of all USD-priced assets, just drove itself into irrelevance.

  研究顯示,今年石油價格暴跌的一個后果,這種轉變可能導致全球市場流動性下降。A consequence of this year's dramatic drop in oil prices, the shift is likely to cause global market liquidity to fall, the study showed.

  這個下降是跟隨著石油出口國諸如俄羅斯、安哥拉、沙特和尼日利亞的多年橫財之后。那大部分的資金進入金融市場,通過所謂的石油美元回收,幫助推高資產價格(譬如美股和美英房地產)和壓低借貸成本(美國國債收益率的持續下降)。

  This decline follows years of windfalls for oil exporters such as Russia, Angola, Saudi Arabia and Nigeria. Much of that money found its way into financial markets, helping to boost asset prices and keep the cost of borrowing down, through so-called petrodollar recycling.

  但不再有了:“今年石油生產國們將實際上輸入資本總計76億美元。相比之下,他們在2013年輸出600億美元和2012年2480億美元,根據法巴銀行(BNP Paribas)計算得出的下圖。”But no more: "this year the oil producers will effectively import capital amounting to $7.6 billion. By comparison, they exported $60 billion in 2013 and $248 billion in 2012,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graphic based on BNP Paribas calculations."

  簡而言之,石油美元可能本質上(per se)還沒有死,至少目前還沒有,因為美元仍維持其儲備貨幣的頭銜,哪怕只是稍長一段時間,但它已經成功將自己標價變得無關緊要【在雙邊貿易中成為看客、在國際匯市主要依賴歐元和日元】,這從美元回流的角度來說,本質上是一樣的。In short, the Petrodollar may not have died per se, at least not yet since the USD is still holding on to the reserve currency title if only for just a little longer, but it has managed to price itself into irrelevance, which from a USD-recycling standpoint, is essentially the same thing.

0.jpg

  據法巴BNP,石油美元回流在2006年達到頂峰的5110億美元,或大約就是在高盛(Goldman Sachs)那個大忽悠號稱原油價格準備沖高200美元的時候。那也是資本市場觸及歷史高位的時候,只是(當時)沒有每一家央行每天像人造拐杖一樣扶持S&P標普500龐氏騙局紙牌屋。隨后發生了什么是眾所周知的……

  According to BNP, Petrodollar recycling peaked at $511 billion in 2006, or just about the time crude prices were preparing to go to $200, per Goldman Sachs. It is also the time when capital markets hit all time highs, only without the artificial crutches of every single central bank propping up the S&P ponzi house of cards on a daily basis. What happened after is known to all...

  “在頂峰時期,每年約5000億美元被回收到金融市場。(而今)這將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第一次,能源出口國們將吸取資本”,法巴BNP的新興市場主權和企業研究部門的全球主管David Spegel稱。

  "At its peak, about $500 billion a year was being recycled back into financial markets. This will be the first year in a long time that energy exporters will be sucking capital out," said David Spegel, global head of emerging market sovereign and corporate Research at BNP.

  Spegel承認凈撤出是較小的。但他補充稱:“有趣之處在于,他們是在消耗而不是提供促進全球流動性的資本。如果石油價格在未來幾年進一步下跌,能源生產國們將需要更多的資本,即使只是用于償還債券。”

  Spegel acknowledged that the net withdrawal was small. But he added: "What is interesting is they are draining rather than providing capital that is moving global liquidity. If oil prices fall further in coming years, energy producers will need more capital even if just to repay bonds."

  換句話說,石油出口國們現在是從金融市場提取流動性,而不是把錢注入市場。這對政府、企業、以及最終對于消費者,可能導致更高的借貸成本,因為錢變得稀少。

  In other words, oil exporters are now pulling liquidity out of financial markets rather than putting money in. That could result in higher borrowing costs for governments, companies, and ultimately, consumers as money becomes scarcer.

  這可不是好消息:因為在目前這個世界里,央行們正積極地(通過QE量寬)吸取高質量的抵押品,以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并導致據稱世界上最具流動性的(美國)債券市場在10月15日遭遇10個標準差的振幅,市場最不希望的一件事就是更少的(買方)流動性、以及更劇烈的波動伴隨更少成交量,直到最后下一個大賣單【某些人鼓噪的中國拋售?】把整個市場壓垮、或至少迫使各大交易所[NYSE|Nasdaq|BATS|Sigma X]無限期關閉直到進一步通知。

  Which is hardly great news: because in a world in which central banks are actively soaking up high-quality collateral, at a pace that is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and led to the world's allegedly most liquid bond market to suffer a 10-sigma move on October 15, the last thing the market needs is even less liquidity, and even sharper moves on ever less volume, until finally the next big sell order crushes the entire market or at least force the [NYSE|Nasdaq|BATS|Sigma X] to shut down indefinitely until further notice.

0.jpg

  那么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如今那過去20年里主要的美元回收機制不再適用了嗎?呃,不是什么好事。So what happens next, now that the primary USD-recycling mechanism of the past 2 decades is no longer applicable? Well, nothing good.

  下面是David Spegel研報“能源價格沖擊的場景:對新興市場評級、資金缺口、債務、通脹、以及財政風險的影響”的一些節選。Here are the highlights of David Spegel's note Energy price shock scenarios: Impact on EM ratings, funding gaps, debt, inflation and fiscal risks.

  不管什么原因,是供應需求還是政治風險的函數,石油價格在2014年第三季度猛跌,仍不穩定。油價暴跌的相關理論千差萬別:有些認為這是西方在中東的盟友們對懲罰俄羅斯的一個額外手段。其它認為這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新頁巖油生產國之間價格戰的結果。最后,它可能僅僅反映出美元國際價值和基于硬通貨的大宗商品價格之間的傳統反向關系(圖6)。在任何情況下,能源價格下跌(如果持續)的影響將有廣大范圍,并將對于償債成本、通脹、財政賬戶和GDP增長產生影響。

  Whatever the reason, whether a function of supply, demand or political risks, oil prices plummeted in Q3 2014 and remain volatil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price plunge vary widely: some argue it is an additional means for Western allies in the Middle East to punish Russia. Others state it is the result of a price war between Opec and new shale oil producers. In the end, it may just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inver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value of the dollar and the price of hard-currency-based commodities (Figure 6). In any event, the impact of the energy price drop will be wide-ranging (if sustained) and will have implications for debt service costs, inflation, fiscal accounts and GDP growth.

  你注意到金融市場流動性減少嗎?Have you noticed a redu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liquidity?

  置身于石油價格下跌沖擊造成新興市場國內經濟影響之外,我們認為,由于石油美元回收的減少而對于金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不應被低估。因為能源出口國們不會將出口收入完全放入(固定資產)投資,而是實際上“保存”相當大一部分收入,這些盈余資金回流到銀行存款(推動貸款市場)以及進入金融市場和其他資產。這些資本資助了進口國的債務,有助于促進整體經濟增長、以及其他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

  Outside from the domestic economic impact within EMs due to the downward oil price shock, we believe that the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market liquidity via the reduced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Because energy exporters do not fully invest their export receipts and effectively ‘save’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ir income, these surplus funds find their way back into bank deposits (fuelling the loan market) as well as into financial markets and other assets. This capital has helped fund debt among importers, helping to boost overall growth as well as other financial markets liquidity conditions.

  去年,從能源輸出國流出資本(參見圖12表格)高達8120億美元(圖3),其中1090億美元以金融投資組合資本的形式,1770億美元直接股權投資的形式,以及5270億美元的其它資本、我們估計一半以上進入銀行存款(即、從而大部分進入貸款市場)。

  Last year, capital flows from energy exporting countries (see list in Figure 12) amounted to USD812bn (Figure 3), with USD109bn taking the form of financial portfolio capital and USD177bn in the form of direct equity investment and USD527bn of other capital over half of which we estimate made its way into bank deposits (ie and therefore mostly into loan markets).

0.jpg

0.jpg

  石油美元的回收/回流促進了金融市場流動性狀況。然而,今年,我們預計通常由這種回流資本所提供的額外流動性將會明顯下降,估計能源出口國們的直接和其它資本輸出將同比下降2530億美元。當然,這些經濟體也獲得資本流入,所以在凈額層面,對外提供的額外資金是低很多。今年,我們預計新興市場的資本凈流出將會為負,意味著18年來首次第一個資本凈流入(80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凈流出600億美元,這本身又比2012年2480億美元有所下降。在高峰時期,回收的新興市場石油美元在2006年達到5110億美元。自2006年以來的下降,不僅反映了改變的全球環境,也反映了出口國們開始傾向于將錢投資在國內而不是存入國際銀行。對于金融市場流動性——更不用說美國國債收益率的相關下行動力——的影響,是負面的。 The recycling of petro-dollars has benefited financial markets liquidity conditions. However, this year, we expect that incremental liquidity typically provided by such recycled flows will be markedly reduced, estimating that direct and other capital outflows from energy exporters will have declined by USD253bn YoY. Of course, these economies also receive inward capital, so on a net basis, the additional capital provided externally is much lower. This year, we expect that net capital flows will be negative for EM, representing the first net inflow of capital (USD8bn) for the first time in eighteen years. This compares with USD60bn last year, which itself was down from USD248bn in 2012. At its peak, recycled EM petro dollars amounted to USD511bn back in 2006. The declines seen since 2006 not only reflect the changed global environment, but also the propensity of underlying exporters to begin investing the money domestically rather than save. The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markets liquidity - not to mention related downward pressure on US Treasury yields – is negative.

0.jpg

  暫且不說美國資本市場流動性的更加稀少,且看法巴BNP是如何看待能源出口國們的通脹和經濟增長:Even scarcer liquidity in US Capital markets aside, this is how BNP sees the inflation and growth for energy exporters:

  家庭消費好處:雖然我們認識到并不完全是線性關系,我們用通脹籃子中“運輸”和“家庭與事業”的權重(參見“經濟組件”部分的圖27)作為一種手段來解決各國之間普遍不同的需求彈性。這些作為我們對于消費籃子的替代物,為了判定當較低能源價格提高家庭可支配收入時導致的經濟效益。這是由相對于經濟的國內消費水平加權的,也顯示在圖27的“經濟組件”一節。

  Household consumption benefits: While we recognise that the relationship is not entirely linear, we use inflation basket weights for ‘transportation’ and ‘household & utilities’ (shown in the ‘Economic components’ section of Figure 27) as a means to address the differing demand elasticities prevalent across countries. These act as our proxy for the consumption baske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conomic benefit that would result as lower energy prices improve household disposable income. This is weighted by the level of domestic consumption relative to the economy, which we also show in the ‘Economic components’ section of Figure 27.

  減少工業生產成本:除了能源行業之外,制造商將受益于運營成本下降。農業受益就沒那么多、而服務業將受益更少。Reduced industrial production costs: Outside the energy industry, manufacturers will benefit from falling operating costs. Agriculture will not benefit as much and services will benefit even less.

  貿易收益和損失:由于產油國貿易伙伴的較低需求而失去的貿易,將影響經濟增長和經常賬戶平衡。另一方面,來自于許多能源進口國貿易伙伴的更好消費,將提供一些補償。每個國家對能源生產貿易伙伴的出口比例,代表相對于其出口總額,用來確定由于貿易伙伴的較低需求而導致的增長和CAR之潛在損失。

  Trade gains and losses: Lost trade as a result of lower demand from oil-producing trade partners will impact both growth and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On the other hand, better consumption from many energy-importing trade partners will provide some offset. The percentage of each country’s exports to energy producing partners represents relative to its total exports is used to determine potential lost growth and CAR due to lower demand from trade partners.

  國內匯率波動超出了我們的分析范圍。這些將受影響于經濟體開放程度和貿易伙伴之間需求狀況變化的影響、以及美元的影響。我們也不考慮非石油相關的政治風險(如制裁)或應對石油危機的任何財政或貨幣政策。

  Domestic FX moves are beyond the scope of our analysis. These will be tied to the level of openness of the economy and the impact of changed demand conditions among trade partners as well as dollar effects. Neither do we address non-oil related political risks (eg sanctions) or any fiscal or monetary policy responses to oil shocks.

  GDP增長 GDP growth

  受影響最小的石油生產國家,從GDP的角度來看,是巴西,緊隨其后的是墨西哥、阿根廷、突尼斯、和特立尼達多巴哥。對財政賬戶的影響,這些國家也低于其他多數新興市場。The least impacted oil producing country, from a GDP perspective, is Brazil followed by Mexico, Argentina, Tunisia and Trinidad & Tobago. The impact on fiscal accounts also appears lower for these than most other EMs.

  值得注意的是,低油價的影響對于俄羅斯經濟增長并不像預期的那么嚴重。持續的每桶原油80美元,將導致增長減慢1.8個百分點至0.6%。相比之下,受沖擊最嚴重的是安哥拉(經濟增長降低近8個百分點到-2%)、伊拉克(GDP增長從4.5%放緩至-1.6%)、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經濟增長率從5.8%降至-0.9%)。

  Remarkably, the impact of lower oil for Russia’s economic growth is not as severe as might be expected. Sustained oil at USD80/bbl would see growth slow by 1.8pp to 0.6%. This compares with the worst hit economies of Angola (where growth is nearly 8pp lower at -2%), Iraq (GDP slows to -1.6% from 4.5% growth), Kazakhstan and Azerbaijan (growth falls to -0.9% from 5.8%).

  原油降至每桶80美元,可以看到(圖27),在某些案例中,例如阿聯酋、卡塔爾和科威特,對GDP的負面影響可以輕松地被財政刺激所抵消。這些經濟體可能會受益于這樣的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基于模型的GDP增長估算,將代表著可能結果的低端數值(除非財政政策響應不是很快到來)。

  For a drop to USD 80/bbl, it can be seen (in Figure 27) that, in some cases, such as the UAE, Qatar and Kuwait, the negative impact on GDP can be comfortably offset by fiscal stimulus. These economies will probably benefit from such a policy in which case our ‘model-based’ GDP growth estimate would represent the low end of the likely outcome (unless a fiscal policy response is not forthcoming).

0.jpg

  指望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如果油價不立即反彈,更像會是GDP將遭受多大打擊?

  Global growth in 2015? More like how great will the hit to GDP be if oil prices don't rebound immediately?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說,石油價格的大跌將是負面的,將把2015年新興市場GDP增長削掉0.4個百分點。總的經常賬戶余額將下降0.58個百分點到GDP的0.6%,而預算赤字會惡化0.61個百分點到-2.9%。這對于新興市場在信用領域作為一種資產類別可能具有最糟糕的影響。

  On the whole, we can say that the fall in oil prices will prove negative, shaving 0.4pp from 2015 EM GDP growth. The collectiv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will fall 0.58pp to 0.6% of GDP, while the budget deficit will deteriorate by 0.61pp to -2.9%. This probably has the worst implications for EM as an asset class in the credit world.

  能源出口國將表現最差,增長下降1.9個百分點和經常賬戶余額遭受負向壓力到GDP的2.69個百分點。預算余額將遭受GDP的1.67個百分點的下降,盡管受益于補貼成本降低。石油跌到每桶25美元的影響,將很可能把經常賬戶平衡推入赤字,我們的分析表明從之前占GDP的2.4%的盈余變成占0.3%的赤字。幸運的是,通脹方面的獲益,在新興市場將是最好的,可以幫助抵消經濟增長降低的一些政治風險。

  Energy exporters will fare worst, with growth falling by 1.9pp and their current account balances suffering negative pressure to the tune of 2.69pp of GDP. Budget balances will suffer a 1.67pp of GDP fall, despite benefits from lower subsidy costs. The impact of oil falling USD 25/bbl will be likely to put push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into deficit, with our analysis indicating a 0.3% of GDP deficit from a 2.4% surplus before. Fortunately, the benefit to inflation will be the best in EM and could help offset some of the political risks from reduced growth.

  正如所料,能源進口國在這個情景中將獲益0.4個百分點的更好增長。他們總的經常賬戶將改善0.6個百分點到GDP的1.1%。As might be expected, energy importers will benefit by 0.4pp better growth in this scenario. Their collective current account will improve by 0.6pp to 1.1% of GDP.

  受沖擊最嚴重的地區是中東,GDP增長放緩至0.3%,比石油平均每桶105美元時候要低3.8個百分點。地區的財政賬戶也將是新興市場中最遭殃的,從占GDP的1.8%的盈余變成占1.7%的赤字。與此同時,CAB將會下降5.3個百分點,盡管仍處于3.9%的盈余。獨聯體CIS是其次遭殃嚴重的,從GDP的角度來看,區域增長持平為1.91%。該地區的財政赤字會從GDP的0.7%惡化到-1.8%,CAB從GDP的3.0%縮減至0.7%。非洲的經濟增長將會放緩1.4個百分點到2.8%,而拉丁美洲增長將放緩0.4個百分點到2.2%。對于非洲,CAB/GDP比率將下降2.4個百分點,深度陷入赤字(占GDP的-2.9%)。

  The regions worst hit are the Middle East, with GDP growth slowing to 0.3%, which is 3.8pp lower than when oil was averaging USD105/bbl. The regions’ fiscal accounts will also suffer most in EM, moving from a 1.7% of GDP surplus to a 1.8% deficit. Meanwhile, the CAB will drop 5.3pp, although remain in surplus at 3.9%. The CIS is the next-worst hit, from a GDP perspective, with regional growth flat-lined versus 1.91% previously. The region’s fiscal deficit will worsen from 0.7% of GDP to -1.8% and CAB shrink to 0.7% from 3% of GDP. Africa’s growth will come in 1.4pp slower at 2.8% while Latam growth will be 0.4pp slower at 2.2%. For Africa, the CAB/GDP ratio will fall by 2.4pp pushing it deep into deficit (-2.9% of GDP).

  然而,某些地區獲益,除中國之外的亞洲有0.45個百分點更快增長達到5.5%,歐洲新興市場(ex-CIS)有0.55個百分點更快增長達到3.9%,該地區的CAB/ GDP提高0.69個百分點,雖然仍處于赤字高達GDP的-2.4%。Some regions benefit, however, with Asia ex-China growing 0.45bpp faster at 5.5% and EM Europe (ex-CIS) growing 0.55pp faster at 3.9%, with the region’s CAB/GDP improving 0.69pp, although remain in deficit to the tune of -2.4% of GDP.

0.jpg

  如此等等,但總的來說,下面再次重申要點:And so on, but to summarize, here are the key points once more:

  ?較強的美元,對于以美元計價的包括石油在內的大宗商品價格,有反向影響。這將以若干方式影響新興市場(EM)的信貸質量。

  The stronger US dollar is having an inverse impact on dollar-denominated commodity prices, including oil. This will affect emerging market (EM) credit quality in various ways.

  ?石油美元回流/回收之減少的影響,對金融市場、貸款市場和國債收益率都有重大后果。事實上,新興市場能源出口國們將是18年來第一次從全球資本市場抽取(80億美元)資金。

  The implications of reduced recycled petrodollars has significant ramifications for financial markets, loan markets and Treasury yields. In fact, EM energy exporters will post their first net drain on global capital (USD8bn) in eighteen years.

  ?出口石油和天然氣的新興市場,占全部新興市場GDP總額的26%、及其海外債券的21%。對于這些經濟體,所受沖擊將是失去財政收入、失去GDP增長和對于油氣相關出口收入創匯的貢獻。結合起來,這些將對可持續性和流動性比率有顯著影響,并因此,對美元債務償還風險和信用評級是負面的。

  Oil and gas exporting EMs account for 26% of total EM GDP and 21% of external bonds. For these economies, the impact will be on lost fiscal revenue, lost GDP growth and the contribution to reserves of oil and gas-related export receipts.Together, these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stainability and liquidity ratios and as a consequence are negative for dollar debt-servicing risks and credit ratings.

  [西方網民markmotive]

  “正在死去”,是的。'Dying', yes.

  “已經死了”,不是。'Dead', no.

  石油美元的戰爭機器正在為爭取生存而奮戰,并可能把世界其他國家一起帶下水。The Petrodollar war machine is fighting for its very survival and will probably take the rest of the world down with it.

  http://www.planbeconomics.com/2014/04/documentary-petrodollar-war-machine.html

  [西方網民BobPaulson]

  幸運的是,“毒品美元”仍在回收流動性回到華爾街,要不然他們將會真的完蛋了。那樣發生(他們完蛋)的唯一機會,是如果種植毒品被合成化學藥物所取代,從而阻止美國軍隊在哥倫比亞和阿富汗(以及作為轉運中心的墨西哥)壟斷市場。

  Luckily the NarcoDollar is still recycling liquidity back to wall street or they would be seriously screwed. The only chance of that happening would be if the grown drugs were superceded by the synthetic chemical drugs,thus preventing the US military from cornering markets in Columbia and Afghanistan (and Mexico as a traffic hub).

  仔細想想,也許美國的“毒品美元”霸權的關鍵,是保持合成毒品(遠高于)世界市場價格,大概就像……原油(vs新能源/自由能源/宇宙電磁能源)Come to think of it, maybe the key to US Narcodollar hegemony is keeping the synthetic drugs priced out of the world market, sortof like...oil

  2014年6月博文“伊拉克內戰前夕——美國在做些什么準備?”提到:奧巴馬驕傲地宣布,美國在阿富汗的工作圓滿結束了,任務完成了……全世界的海洛因用戶和經銷商也拍手贊同

0.jpg

  ⊙外媒:“石油美元”將銳減卡特爾或受損3160億美元(2014-12-04鳳凰財經)

  英國《金融時報》消息,流入全球金融市場的歐佩克(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美元”將趨于枯竭,因為隨著油價大幅下跌,這個產油國卡特爾估計將受到收入減少3160億美元的打擊。

  過去10年期間,大型產油國將高油價帶來的暴利投入全球各種資產,從美國國債到股票和房地產。

  卡塔爾收購了倫敦哈羅德百貨公司(Harrods)和法國足球俱樂部——巴黎圣日耳曼(Paris Saint-Germain),而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收購了紐約時代華納大廈(Time Warner building)的部分股份。“石油美元”流入全球金融體系,提高了流動性,推高了資產價格,而且幫助壓低借貸成本

  但是,布倫特(Brent)原油自6月中旬以來累計下跌40%,將扭轉這一趨勢。產油國財力萎縮,將使全球市場失去一根支柱。

  “歐佩克成員國將從市場吸走流動性,而不是通過投資增添流動性,這將是20年來首次出現這種局面”,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新興市場主權和公司研究主管戴維斯皮格爾(David Spegel)表示。

  巴黎銀行稱,如果石油產量維持在目前水平,而油價在未來一年期間保持在每桶70美元上下,相比油價保持在每桶105美元的三年均價,歐佩克國家的石油出口收入將減少3160億美元。

  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非洲和中東總監喬治阿比德(George Abed)表示,2012年,流入流動性投資(如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歐佩克“石油美元”達到5000億美元的高峰。

  他表示,明年如果油價均值達到每桶78美元,“加上似乎在從金融體系吸走流動性的其他趨勢”,流入這類投資的歐佩克“石油美元”可能降至1000億美元以下。

美元沒落(2)細說石油美元的枯竭及其廣泛影響

  ★終于有人注意到石油美元的死去(2015-02-08ZH)

  千帆競發

  博文“美元沒落(1)石油美元是如何靜悄悄死去而沒人注意到”介紹了,去年11月初BNP法巴銀行一篇研報表明,近20年來首次,能源輸出國們在今年注定要從世界市場中抽走他們的“石油美元”?;旧蟻碚f,石油美元,長期作為美國鼓勵和推動美元回流的杠桿【譬如撬動中國外貿美元的回流】,并且作為石油出口國家針對美元計價資產的一個穩定再投資,從而一種手段來穩步提升所有美元計價資產的名義價格,正在靜悄悄的死去。

  到了今年2月份,我們很高興地報告,三個月后終于“有人”注意到,石油美元確實終于在死去,更重要的是,還試圖整合一份分析報告來闡述我們去年11月上旬的結論:石油暴跌可能并不像美國那些金融喜劇電視所吹噓的那么好。

  哦,不僅僅是“有人”,我們意思是“每個人”! 

  下面內容是Bank of America美洲銀行關于石油美元回流/回收——或確切地說是它的停止——及其影響的廣泛、深入和姍姍來遲的討論,經過數月的拖延,BofA終于被迫面對這最關鍵的話題

  ?關于石油美元回收之答疑的概要 Q&A on petrodollar recycling

  ·我們探索由于石油價格暴跌和石油美元資金流減少而導致的經濟、金融、和地緣政治的影響。

  ·我們認為對于UST美國國債收益率或USD美元的影響有限。近年來,英國、歐元區、和EEMEA從遷離美元的外匯儲備多元化當中受益。石油美元資金流的枯竭,將減少經常賬戶赤字國家的融資獲取度,特別是英國,并可能損害倫敦的房地產行業。【這就是為什么英國率先加入亞投行的原因嗎?】

  ·委內瑞拉的債務人,譬如古巴、曾受益于Petrocaribe石油公司的貸款,以及拉丁美洲的左翼政權,會感到壓力。俄羅斯可能會失去地區影響力,盡管烏克蘭對其的天然氣依賴度仍然非常高。低油價應該會削弱伊朗施加區域影響力的能力。我們認為,增長模式的局限性最終可能加劇GCC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的社會壓力。

  ?油價與庫存

  在最近油價反彈之前,布倫特原油價格從115美元幾乎垂直下跌到每桶50美元,期間三個短暫停在85、80、和60美元。這成為石油市場歷史上第二大的六個月下跌。一個戲劇性的政策轉變,歐佩克OPEC的供應在最近幾個季度無視價格下跌而不斷增加,沙特阿拉伯似乎有意增加其市場份額而不管對價格的影響。沙特阿拉伯已表示即使價格跌至每桶40、30、甚至20美元也不削減供應,暗示縮減將不得不來自高成本的非歐佩克產油國。

  價格的急劇下降提供給全球消費者一筆稅務橫財,同時也給生產商帶來重大打擊。僅對GCC海灣合作委員會而言,就相當于4400億美元收入的消失。在我們看來,歐佩克決定放棄其保持供需平衡的傳統角色,由于歐佩克石油美元資金流正在枯竭,將對所有資產類別產生深遠影響。缺乏一個快速和大幅的油價反彈,這可能從全球資產市場吸取流動性,至少在2015年剩余時候是這樣。

  基本上,供應繼續超出需求。布倫特原油的期限結構(即未來各時期的期貨價格),領先于價格暴跌,繼續在未來12個月削弱,隨著庫存正以驚人速度積累,奠定更低的、而非更高的價格。

  在任何既定市場,庫存通常會由于供過于求而累積。但是在某些市場,如石油或天然氣,存儲容量是有限的,價格下降可以隨著庫存累積而加速。在之前油價低迷時期,歐佩克會在庫存累積時減少供應,以防止價格期限結構的崩潰。畢竟,當存儲價格飆升,存儲運營商獲益、而石油生產國受苦。【美國庫存增加的部分原因是煉油廠限制了煉油能力(進入檢修期)但美國卻仍從中東進口大量原油(頁巖油冶煉需要摻兌中東優質原油?)】

  然而,歐佩克這個新政策可能會導致一個龐大的過剩庫存,暗示油價進一步的下行風險。事實上,我們發現未來幾個月內浮動存儲進入使用,隨著北美、歐洲和亞洲的陸基庫存被填滿,到2015Q2末,大約5500萬桶要存儲在船上。但浮動存儲本質上是有限的。如果油輪都被裝滿,運費將會飆漲,而那不太可能有利于世界上任何石油生產國?!菊猩梯喆?01872主要是油輪,但股價基本反映了】

  ?原油供應

  若想要石油市場恢復平衡,我們需要一個相當大規模的供應削減,至少100萬桶。在我們看來,期望在價格下跌時“非卡特爾non-cartelized”的生產立即關閉,是不合理的,因為許多生產商做了很好的對沖、面臨非常低的現金成本、享受國內貨幣下降或稅收減免的部分保護、或是臭名昭著的反應遲鈍。據我們估計,除了頁巖油——這是現金流密集并因此依賴價格(現貨或遠期),“非卡特爾non-cartelized”原油產量在世界許多地方是價格不敏感,特別是在頭12個月。

  當缺乏像沙特這樣的緩沖劑時,意味著價格必須低于(非頁巖油)營運現金成本或遠低于邊際生產者(頁巖油)的現金流盈虧平衡。在我們看來,非歐佩克石油供應削減不容易在短期內實現,因為營運現金成本低于每桶40美元。是的,由于世界某些產出受到長期每桶70美元以下的挑戰,投資將被擱置。然而,大多數上市公司的2015年產量指引繼續指向上方。除非2015年產量指引變負或沙特改變其政策,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無序,直到油價在營運現金成本附近找到底部。

  因此,我們預計油價直到一季度末都是螺旋向下,年底目標為布倫特Brent原油每桶31美元、西德克薩斯中質WTI原油每桶32美元。

  一旦由非opec生產國削減開支,很可能美國頁巖油,布倫特原油價格應該開始復蘇。這可能會在今年下半年,年終目標每桶57美元。我們預測2016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平均每桶58美元。其它不變的話,這將增加石油美元流入全球經濟,盡管水平遠低于當油價在每桶100+美元的環境。然而,這種基本情景有一個風險。這種假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沙特阿拉伯產量呆在目前的每天970萬桶左右。盡管沙特王國發誓不通過減產來防止價格下降,歐佩克這個新政策可能還意味著提高產出,從而降低有效的閑置產能【今早消息:沙特出新招:生產更多原油大用閑置產能】。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油價可能會在更長時間內維持在低位,在未來多年繼續壓抑石油美元資金流。這將允許他們隨著石油價格復蘇而增加市場份額,而不是讓美國頁巖氣生產商進入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重要的是要注意,沙特石油產量,按總產出來看已接近紀錄高位,但不是按其全球市場份額。所以仍有問題是,沙特是否想在未來幾年把他們的閑置產能也利用上,當石油價格開始復蘇時增加產出超過每天1200萬桶。在這種情景下,我們估計沙特王國的財政預算保本價格會下降很快,從目前每桶94美元下降22美元,意味著大力鼓吹的儲備將持續更長時間來維持這項新政策。

  ?原油需求

  我們的模型顯示,更低油價將延遲6個月才開始積極影響消費。假設較低價格在新興市場沒有造成螺旋效應,這意味著全球消費應該在今年下半年直到2016年出現明顯加速。【中國看準了低油價而推出“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基建項目】

  全球石油需求是由石油凈進口國和大石油生產國所驅動的。增量而言,我們仍預計中國和印度在2015年提供大量的全球消費增量,雖然我們不預期中國石油需求增長會像2004到2010年之間的那樣快,鑒于國內樓市麻煩和昂貴貨幣。

  雖然像美國、中國和印度這些進口大國,可能會在2015年和2016年出現消費反彈,產油國的需求可能在明年明顯放緩,隨著俄羅斯遭受衰退之痛和油價下跌對中東經濟造成負面影響。畢竟,許多石油生產國在油價上漲那些年里享用了蛋糕。

  因此,我們仍然非常擔心產油國需求放緩可能會再次困擾市場。我們估計過去10年中有50%的需求增長是來自產油國,因而由此引發明確的價格下行與石油美元流動的風險。

  GCC: a possible tectonic shift in petrodollar recycling

0.jpg

  海灣合作委員會(GCC)在2014年的石油出口收入總計約1.04萬億美元,自1970年以來累計為10.8萬億美元。這些收入通過兩個主要渠道而回收/回流:absorption吸納渠道、金融賬戶渠道。前者指的是使用石油出口收入來提供資金進口商品和服務。通過第二個渠道,經常賬戶盈余轉化為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凈金融投資(net financial investments)。在吸納渠道的花銷和金融賬戶渠道的存余,這兩種渠道分流取決于主權國的跨時期的分配決策。后者還包括一個資產配置的決策

  ?吸納渠道的減弱vs金融賬戶渠道的日益重要

  隨著大型的(經濟)多元化和基礎設施支出計劃的推出,GCC吸納容量穩步增加。我們估計,從2003年到2014年之間,大約一半的GCC石油出口收入是通過進口而花銷和回流。相比之下,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石油繁榮時期,進口與出口的比率在1980年代平均從0.3迅速增加到0.6,然后在國內大型發展計劃和石油價格下降情況下依然維持相當高。在1986年達到峰值0.8之后,1990年代的支出下降,這一比率逐漸下滑。這表明這個時期,吸納渠道的重要性對于GCC已經減弱了。

  而且在過去,GCC的較高進口為全球需求提供了支撐,并減輕發達國家的經常賬戶赤字由于較高油價而擴大。換句話說,進口返身來源于發達市場。隨著時間推移,與美國的貿易關系下降、亞洲的比例上升,這個渠道已經變得有些負面影響美元。

  近年來,金融賬戶渠道對于GCC而言獲得了重要性,這也是人們說到石油美元回收/回流時所往往關注的。經常賬戶數據顯示,自1970年代以來,GCC積累了2.7萬億美元的凈海外資產,其中2.4萬億美元可能發生在最近的始于2004年的石油繁榮

0.jpg

  以境外持有外國資產的形式來存余GCC石油美元,主要通過政府部門發生。反過來,GCC官方部門的對外投資幫助疏導了石油收入。這保護了國內經濟免受過度或不穩定的流動性,雖然由于貨幣掛鉤和強勁財政擴張而導致這只是不完全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GCC貨幣當局的作用,除了沙特阿拉伯貨幣機構(SAMA),已被主權財富基金(SWF)的興起而蓋過。這可能意味著GCC的更少厭惡風險的資產配置

  ?主權財富基金(SWF)的影響力

  首先,金融賬戶渠道日益增長的重要性和主權財富基金SWF的崛起,已經使得更加難以準確跟蹤資金流動。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已經能夠覆蓋大約只有50%的GCC累積凈外國投資的地理去向。

  此前,跟蹤相對簡單,因為大部分的金融流動經過發達經濟體的銀行或證券市場【金融監視/金融情報】。GCC經常賬戶盈余大體可以解釋為外匯儲備的增加和在美國以及向BIS匯報之國家的銀行存款。例如,在1974年至1979年之間,被確認的投資總額的47%,是存入發達經濟體的銀行賬戶、或用來購買英國或美國貨幣市場工具。剩下的只是用于長期貸款,主要是通過國際銀行借給發展中經濟體。這些模式實際上播下了1980年代資金流枯竭而導致債務危機的種子。【由此可以理解,金磚銀行和亞投行,至少目前來說,確實真的只是作為當今世界金融體系的補充】

  這一次,隨著覆蓋一大群的——包括地區與國內的——資產類別和地域的多元化,金融賬戶流動變得復雜。這可能意味著GCC國家的一個潛在更少厭惡風險的資產配置。【一方面,在原先保守的基礎上進行多元化,意味著有一部分進入(權益類或新興市場)風險資產;可是,另一方面,教科書不是說,多元化更加有利于降低風險嗎?】

  ?石油美元投資流動的去向

  我們相信,通過金融渠道而回收/回流的大部分石油美元,直接或間接地,最終抵達具有深度和流動性的美國金融市場【中國構建和擴容多層次金融市場、才能吸引國際資金的進入】。畢竟,GCC經常賬戶盈余的增長,鏡像反映了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擴大,而亞洲新興市場一直擁有盈余和歐元區一直保持相對平坦的外部結余。因此,這些資金流動在大多數情況下最終為美國提供資金支持。石油美元可能相對而言也資助了國內和地區投資的增加,但這仍是難以量化。 

  盡管如此,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的配置可以作為一個非常粗略的投資流動的指導。ADIA的長期中性EM基準的敞口,包含15%到25%的資產管理。相比較,北美是35-50%,歐洲是20-35%,亞洲發達地區是10-20%。注意到,ADIA資產大約75%是(委托)外部管理、大約55%的資產是投資于指數復制型策略。

  就已被確認的GCC外國資產持倉的累積庫存,其中大部分集中于投在歐洲、亞洲、和美國的外國直接投資,BIS離岸銀行存款,和美國股市。

 0.jpg

  ?石油美元回流枯竭的影響

  更低油價更長時間,應該意味著石油美元回收流動的規模和方向的顯著變化。每桶油價每下跌10美元,就從GCC經常賬戶余額刮掉占GDP的4.2%。因此,油價從每桶115美元跌到每桶52美元,會每年刮掉4400億美元的出口收入。GCC外部經常賬戶盈虧平衡的油價是在每桶約65美元,這只有今年石油價格大幅反彈,才會使該地區成為凈外部債權人。該地區財政盈虧平衡的油價是每桶85美元,表明GCC注定將在總體上運行財政赤字,大部分可能是通過減少目前境外持有的外國資產。

  歷史表明GCC的財政調整會滯后一陣才發生。這將意味著一個粘性的吸納渠道,由于短期內依然高昂的進口。在低油價的第一年左右時期,像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國家,將減少其官方儲備來為支出缺口提供資金。這些資產最有可能是投資于外國存款和具有流動性的美國證券,它們將會遭受重重一擊。之后,金融賬戶資金流,在高油價時代是投資于海外來疏導石油收入,可能會扭轉它們的方向。這將使得官方央行資產的減少更易于管理。石油美元遷移可能會重塑地緣政治格局。

  Strategy impact will be larger for FX than for rates

  石油美元流動可能最終抵達流動性良好的美國金融市場,因此,石油美元回收枯竭的隨后效應,就會是對于美國資產價格的支持下降。然而,還有其他調整因素可以否決這個。與1970年代的石油收入主要通過銀行渠道回收而有所不同,正在進行的全球利率和匯率調整,是理解石油美元流動最終會如何影響總體金融狀況的關鍵。

  我們的全球流動性追蹤器顯示,最近的石油價格下跌,與全球流動性狀況的溫和收緊,是巧合的。較高的市場波動和風險偏好下降,已經抵消全球債券收益率的下降。這很大程度反映了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也已令油價承壓。而且,歐元區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可能會偏離透過石油價格變化而斷然應對通縮風險的劇本。

  盡管回收路徑的不確定性,石油美元流動對于2015年全球流動性的重要性是第二位的。在十年前預估石油美元流動對于全球市場環境的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現它們是(影響)有限的。一個更有耐心的美聯儲Fed,歐央行ECB和日央行BOJ的額外寬松政策,以及長期全球通脹預期的下降,可能會占主導地位。這表明石油美元流動,對于石油價格暴跌相關的市場劇烈波動gyration,只有一個有限的潛在影響。

  考慮到GCC持有美國固定收益資產的很大規模,美國利率市場肯定有風險,譬如沙特阿拉伯這樣的國家將減少具有良好流動性的美國證券,去資助收支缺口。畢竟,據最新的TIC持倉數據,歐佩克國家持有約2800億美元的UST美國國債,另外俄羅斯和挪威持有2000億美元。

  然而,我們并不很擔心這個資金流動對于利率市場的影響,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中東石油出口國家在過去四年的企業債券和股票持倉的增加大約是UST美國國債增持的近兩倍(自2010年以來增加約700億美元)。這個對高收益和高風險資產偏好的增加,可能解釋了為什么來自這個地區的UST資金流與石油價格之間的關系在最近大幅削弱了。這也符合上述關于主權財富基金SWF的崛起可能已經導致GCC的更少厭惡風險的配置。

  其次,這些國家的拋售通常足以被其他資金流所抵消。重要的是要記住,除美國之外的四大石油進口國(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持有UST美國國債是五倍于石油出口國。來自這些國家的買盤可以輕易抵消任何拋售【但是,中國也停止買進、甚至開始拋售UST了呀】。此外,大家所預見的石油價格進一步下跌,可能增加風險厭惡、以及避險資金流入UST美國國債市場。

  石油美元回流的轉變可能會影響美聯儲的2015年貨幣政策嗎?看來不是的。對美聯儲來說,何時開始緊縮周期的決定,將取決于它如何評估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之雙重使命的進展【可是,美聯儲和IMF的預測與評估都是一錯再錯的呀】。但正如1月份FOMC聲明透露,金融和國際進展也將扮演一個角色。如果石油出口經濟體對于美國資產的削減,導致美國金融條件的一個明顯收緊,美聯儲可能推后或更緩漸進其退出策略

  ?點評

  換句話說,從(石油大跌)無關緊要,到只對那些完全沒有理解其中意味的人來說“確定無疑是好事”,突然之間,石油美元回收鏈條的終結,會影響所有事情,從俄羅斯地緣政治、到全球資本市場流動性、到美國國債的避險需求、到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矛盾、再到美聯儲的退出策略。

  而看BofA美洲銀行的這篇報告,似乎跟那些陳詞濫調、信口胡謅的磚家網文也沒多大區別。

  或者說,我們現在知道為什么美聯儲覺得有必要在其最新聲明中添加“#FormatStrongID_114#”這個詞。

  ?石油美元對地緣政治的影響

  在較長時間內,我們預期對于區域代理武裝組織的較低金融支持,來削弱一些地面的地緣政治動態。然而,這可能被各種因素所減弱。首先,在當地媒體,伊朗領導層表示相信新的沙特石油政策制度有著明確的地緣政治動機。最接近的類比可能是1985年沙特石油政策體制轉變,導致石油價格暴跌,拖累了兩伊戰爭的進行。伊朗外長Zarif最近指出,油價下跌削弱了伊朗政權與P5+1國家達成核協議的可能收益。同時注意到,伊朗的宏觀調整,可能使進一步制裁的威脅不那么強大。

  其次,考慮到升高的籌碼,復活的Houthi胡緹武裝在也門攻城掠地、繼續參與敘利亞沖突、和最近Hezbollah(黎巴嫩)真主黨-以色列的敵對行動,表明伊朗的地區意識形態參與在短期內不太可能明顯改變路徑。此外,成立于1980年代中期的許多地區代理武裝組織,似乎已經發展出替代融資機制。

  最后,在某些情況下,低油價會加劇中東地區的教派沖突。我們提示了在伊拉克的殖民地Sykes-Picot邊境的一個風險,通過美國外部干預和最近巴格達和庫爾德地區政府之間預算協議而不完全地解決。然而,低油價會挑戰這個交易的經濟利益和深化伊拉克的財政壓力與流動性危機。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另一個也將直接受影響的石油出口國。該地區的地緣政治趨勢,務必涉及委內瑞拉及其分發給周邊具有共享政治親和力之國家的“資助”。高油價近年來允許委內瑞拉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但其成本也很大。我們估計目前給地區盟友的存量貸款庫存總計250億美元,比當前委內瑞拉國際儲備還多。換句話說,委內瑞拉外交政策的機會成本,是沒有構建一個穩定基金,使其消除石油價格下降時期的調整。

  這些政策在當前油價是不可持續的。事實上,數據已經顯示出貿易信貸和其他公共部門投資資產的顯著下降,這兩個資本賬戶項目基本上捕捉到其他國家對于委內瑞拉的負債變化。給其他國家的凈貸款,由這些項目總和所顯示,在2014年前三個季度降至19億美元,而2013年和2012年相當時間分別為59億美元和112億美元。

  我們已經看到這些石油美元資金枯竭的影響。美國和古巴之間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是委內瑞拉這種影響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副產品。從古巴的有利來看,改變其外部收入來源的需求是顯而易見的。2013年,它收到了來自委內瑞拉的石油供應總計98mbd。在我們看來,這一重要公告的影響超越古巴的邊界,因為它可以幫助重塑美國和拉丁美洲之間的關系,該地區大部分政府是由左翼政黨領頭的。

  俄羅斯

  關于石油地緣政治的討論不能沒有俄羅斯。每天我們都聽到,俄羅斯受到的影響,不僅是經濟也是政治、甚至社會層面的。我們認為油價的影響遠遠超出了俄羅斯經濟、并且深入社會。這種依賴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末,當時蘇聯成為主要能源出口國之一,在全球能源市場上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相對高油價時期,雄厚的資本流入往往創造經濟的強勁勢頭,也伴隨著一個非常自信的外交和國內政策的時期。

0.jpg

  也有許多途徑將如此高的石油收入轉化為政治資本。顯然,更充裕的資本給予政府更大能力去增加開支,為其在國際議程中的一個獨立外交政策提供更多工具。俄羅斯的國防開支在1980年代中期和2014年達到頂峰?!具@里BofA美洲銀行顯然有些本末倒置,2014年俄羅斯顯然是受到美國主導的基輔騷亂和北約東擴的威脅而增加國防開支(參見“烏克蘭亂局的來龍去脈與幕后推手”),而“國際議程中的一個獨立外交政策”似乎是暗指(美國一位高級將領所說的)俄羅斯背叛了美帝的NWO新世界秩序】

  豐富和廣闊的能源資源,還提供大量“軟實力”,可以輕易轉換成政治利益,通過天然氣出口折扣、對于忠誠政府的直接財政支持,等等【而美國則是對于阿蓋達等恐怖組織的財力人力物力支持,參見“美帝渴望戰爭(3)亮劍俄邊境+資助阿蓋達+催促歐洲備戰”】。然而,隨著較低的石油價格,這種軟實力的能力在下降,更重要的是,俄羅斯可以提供的能源特許權的價值也在下降。

  在俄羅斯國內,改革的討論也都發生在低油價時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7.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青青青欧美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 日本性爱视频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