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配圖
2014年,黃金分析師阿拉斯代爾-麥克勞德(Alasdair Macleod)稱,中國在1982到2003年間貯積了2.5萬噸黃金。
一位備受尊重的分析師很看好中國,他預計中國各政府部門實際黃金擁有量達3萬噸之多,并稱中國將在三年內將人民幣連接“黃金標準”。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報道,中國國家官方持有黃金量為1054.6噸,但人們普遍認為中國在過去幾年中攢積了更多的黃金,數量高達五千噸,并將其貯藏在不同的非政府賬戶中。當然了,這其中并不包括大量在過去被購買、儲藏的黃金,它們也從未被列入官方儲備之列。
外媒估計的中國黃金持有總量
中國到底持有多少黃金儲備呢?3萬噸的數據出自Simon Hunt戰略服務公司首席執行官塞門-亨特(Simon Hunt) (原隸屬于世界知名礦業和金屬咨詢機構Brook Hunt,后Brook Hunt 被Wood Mackenzie收購)近期寫給客戶的一封信,他寫道:“中國持有的黃金比我們知道的多得多。正如黃金分析第一人Alasdair Macleod所言,中國在1982到2003年間貯積了2.5萬噸黃金。目前,中國的黃金儲備很有可能擁有超過三萬噸的黃金儲備,這與非兜售即出租黃金的美國形成了鮮明對比。”如今,這樣的言論出自一些著名分析師之口都可能會被忽略,但Hunt并非等閑,其在金屬和礦產領域對中國戰略行動的洞悉力非同一般。有些證據能夠表明中國確有大量不為人知的金庫,但即便見過金庫,面對大量的金條,人們也很難知道其真正的數值。
塞門-亨特在寫給客戶的信中提到了以下幾點:
中國政府將在今年下半年內將采取強力行動以重塑金融系統、重工業、制造業以及房地產市場。上述行為的發生被外界看作是“可控的危機”,而危機的爆發不僅將對大多數涉足中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產生沖擊,其將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明顯的連鎖反應。
中國并不想讓人民幣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北京真正想看到的是人民幣能夠國外央行以及金融機構所接受并成為相關交易的結算貨幣。
北京不相信華盛頓有能力在代表大多數國家利益的前提之下維持住以美元為主導的全球貨幣儲備體系,相反華盛頓關注的重點只是美元和本國自身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護,而回溯歷史可以發現,美國政府已經數次利用通貨膨脹為“武器”以實現“變相減免”所欠他國債務的目的。與之相反的是,中國有可能在未來三年內實現人民幣匯率同黃金之間的“聯動關系”。在那之前中國政府必須對經濟發展的重塑和改進以維持穩定的發展,即使這樣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
“貨幣戰爭”的概念眼下正在被全球媒體所熱潮,對此亨特認為北京方面正在對應對所謂“貨幣戰爭”的策略進行重新調整,此外亨特還預計北京的觀點將是維持人民幣的穩定對于未來更多參與制定甚至主導全球金融秩序至關重要,不過亨特也表示他認為人民幣還沒有必要成為全球儲備貨幣。在調整黃金儲備的問題上北京或正在同莫斯科站在合作,后者近來一直不斷提升自身的黃金儲備,而做出同樣舉動還包括印度、巴西、南非等金磚國家。
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工作確實取得了不少成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同大約28個國家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中國還在瑞士蘇黎世建立一個人民幣交易中心,上述種種舉措大大提升了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上的作用和影響力。
如果中國真的擁有3萬噸黃金儲備,如此規模的黃金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人民幣的堅強后盾;即使中國黃金儲備沒有3萬噸,至少中國大規模買入黃金是不爭的事實,這樣一樣中國在全球金融市場的地位和影響也不容小覷。3萬噸黃金儲備必將使得中國對自身外呼儲備的方式進行顛覆式的調整,中國政府已經嘗過計劃經濟的甜頭,這使得他們更傾向于對經濟和金融的發展進行超前規劃,因此中國黃金儲備調整的背后必然是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方式的調整,這值得世界其他國家的高度關注。
本文作者勞倫斯-威廉姆斯(Lawrence Williams)是著名的黃金分析師。(編譯/雙刀)
推薦閱讀:中國600噸黃金儲備存放美國——中國金融安全重大隱患
作者:邱林 發布時間:2015-01-25 來源:BWCHINESE中文網
BWCHINESE中文網訊,中國人沒做到的事情,卻讓德國人、荷蘭人做到了——從美國召回屬于自己國家的黃金儲備。
德國中央銀行——聯邦銀行1月19日宣布,2014年德國央行從國外召回120噸黃金,其中,從美國紐約聯儲和法國巴黎銀行分別召回85噸和35噸,存放到德國央行位于法蘭克福的總部。
之前的2014年11月,荷蘭央行發布聲明稱,已經從美國紐約聯儲的金庫中召回超過120噸黃金儲備。
據世界黃金協會的數據顯示,荷蘭央行總共持有黃金612.5噸,占其全部儲備的50%,價值約235億美元。召回120噸黃金后,荷蘭央行存于紐約聯儲的黃金比例已從51%下降至31%。
德國和荷蘭的舉動,令市場大為震驚。
通常一個國家央行做出這樣的舉措是為了平衡存于全球各地的黃金,然而,德國、荷蘭從美國召回大比例的黃金儲備顯然事出有因。
況且,荷蘭從美國召回的120噸黃金儲備時,存于加拿大和英國的黃金儲備并沒有任何變動,這著實引人深思。
如果沒有危機感,這兩個國家應該不至于急著決定把黃金運回國內的。只要仔細解讀德國聯邦銀行官員的話就明白了。“一旦遭遇貨幣危機”,顯然在說歐元還有發生危機的可能性,一旦危機出現(歐元垮臺),德國可以立馬發行自己的貨幣,并用儲備黃金來購買新貨幣,使其迅速成為歐洲強勢幣種。
那么荷蘭央行取回黃金儲備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
業界人士認為,唯一的理由可能是為了恢復公眾對央行的信心,毫無疑問公眾認為只有央行持有更多實物黃金,且存于本國之內才可以被賦予更多信任,這似乎有些回歸金本位的意味。
這兩天,國內媒體對德國從美國召回黃金作了大量報道,但對中國600噸儲備黃金寄存于美國,何時召回卻只字未提。
如果不是人民日報旗下的《國際金融報》2012年12月的報道透露此事,國人也不知道中國曾有600噸黃金儲備運到美國(藏于紐約美聯儲銀行的地下金庫里),更不知道是何時運到美國的。
目前最為關注的是,中國央行能否像德國、荷蘭央行那樣,將這600噸黃金儲備運回國內呢?
盡管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寄存美國的黃金儲備出現安全問題的概率非常小,黃金儲備在整個外匯儲備中僅占到了1.6%,我們更應該關心美國國債的安全,這才是重頭戲,但對于中國人來說,關心黃金儲備的安全當然很有必要。
事實上,黃金儲備的意義不能僅以“量”來衡量。如果中國的黃金儲備都攥在人家手里,絕大多數的外匯儲備都存在美國銀行里,我們還能有什么民族自信心?即然存有那么多黃金在美國,中國有權檢查在美國的儲存情況,更有權隨時將其召回。
自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美國為了轉嫁危機,開始了漫長的寬松政策,印鈔機大作之下,大量美元流入市場。由于美國近幾年推行一輪又一輪的量化寬松,其可行度和誠信度都在下降。
在這樣情況之下,手拿著黃金的實物,比賬目上的黃金數字要來得踏實和靠譜。
為此,一些國家近年來發起了“讓黃金回家”活動,正是在這股這浪潮中,一些國家陸續將存于美國的黃金召回。
2011年8月,時任委內瑞拉總統的烏戈•查韋斯宣布,將國有化委內瑞拉黃金礦業,同時收回存放于美國和歐洲銀行、市值大約11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而委內瑞拉從美國等國運回黃金的費用達4億美元。
現在,看到德國、荷蘭將黃金從美國召回,牽動著國人的心。許多網民很擔心中國寄存的600噸黃金,會不會被美國賴賬給賴掉。
中國的黃金加上中國購買的美國國債,都在不確定之中。只要美國想不給,就可以不給。美國對待自己的盟友都是如此,那么對待中國肯定下手更狠。
可以說,600噸黃金儲備繼續放在美國,這是中國金融安全的重大隱患。
因此,許多國人呼吁政府決策層采取具體措施,盡快召回存放美國的這些黃金。現在最要緊的是,中國央行不能只相信美國存貯機構的一紙證明,而應派員到美國檢查這些黃金存放情況,并保證與賬面價值是否相符。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