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A股繼續收紅,牛氣依然。而在牛市行情的背后,大量銀行資金也悄然涌入股市。
“央行降息之后,無風險收益大幅下降,銀行對信貸的興趣也不濃厚,在股市紅火的情況下,銀行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大量進入股市,甚至全程參與了這一波行情。”某券商人士向記者分析,銀行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可能已在近期形成了階段性的峰值,如果牛市行情持續,其規模有繼續上升的空間。
迄今為止,進入股市的銀行體系資金規模究竟幾何,尚無任何權威部門給出統計數據。但根據市場人士測算,保守估計可能已接近萬億元大關,甚至已經超過滬深兩市融資融券總量。當前融資融券余額在1.1萬億元左右。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傘形信托、券商兩融受益權質押、委托貸款等是銀行體系資金進入股市的主要渠道;而作為主力的傘形信托,存量規模可能亦達數千億元。
在1月16日證監會對12家兩融業務違規券商開出罰單的同時,銀監會也出臺委托貸款新規征求意見稿,擬限制委托貸款投向股市。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風險積累,傘形信托存在被定性為非標資產的風險。這將導致銀行資金入市受限,對股市形成一定后續沖擊。
最新相關信息
國研中心劉世錦:降準降息作用不大 資金或流入股市
曹弋 2015年01月25日 來源:華爾街見聞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稱,降準降息能在短期內改善預期,但新增資金未必流向實體經濟,可能流入股市,對實體經濟刺激作用有限。
據新華網報道,劉世錦在24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說,不應把改革和刺激對立起來,如果經濟增速下滑過快的時候,該刺激還是要刺激,但一定要明確,這種刺激是為了不讓經濟增速下滑過快,讓轉型比較平穩,但刺激改變不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大趨勢,也不能夠解決很多深層的結構性問題。
劉世錦說,“刺激”在經濟學上是一個中性概念,不能把刺激和改革對立起來,也不能將“刺激政策”負面化。當前,財政政策相對有效,要通過增加政府投資,主要是基礎設施投資,擴大終端需求,特別要注重提高投資的有效性。
他說,中國經濟在轉入中高速增長期后,要研究和確定反映新常態下發展質量的指標,例如按照“就業可充分、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的要求,形成有利于提高發展質量、切實可行的指標。然后,以質量指標倒推速度指標。
劉世錦認為,與發展質量相對應的速度有一個合理區間,過高或過低都會對發展質量產生不利影響。當增速出現快速下滑苗頭時,適度的刺激政策仍是必要的。但要明確刺激政策只有助于恢復短期平衡,并不能解決中長期結構問題。轉型期推出刺激措施的目的是“托底”,防止經濟增速嚴重偏離潛在增長率,損害發展質量,而非“推高”,重返高增長軌道。
他表示,關于中國經濟“通縮風險”的問題近期被拋出。中國即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通縮,也只是“非典型通縮”或者“結構性通縮”,和美國等成熟市場經濟相比是有根本性區別的。這種“非典型通縮”不是通常意義上由貨幣供給不足引起的,而是由于終端需求放緩導致的供給側過剩產能調整引起的。
劉世錦稱中國房地產市場正處于歷史性拐點。“城鎮居民住宅的歷史需求峰值是1200—1300萬套,這個數字2014年就已經達到了,達到了之后就會出現逐步走平、逐步下行的態勢,所以我們的觀點非常明確,中國房地產正處于歷史性的拐點。” 劉世錦說。
對于房價的走勢,劉世錦認為,從全國來講,房價整體會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房價的變化會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
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保持貨幣供應總量松緊適度
作者 李德尚玉 來源: 一財網 時間 : 2015-01-23
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2014年金融改革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表講話,稱金融體系內在的合力和動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今 日,國新辦就2014年金融改革、支持實體經濟進展成效等舉行吹風會,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就2014年金融改革和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表講話,稱金融體系內在的合力和動力得到進一步激發。
潘功勝稱,“我們牢牢把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不斷補充和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存保制度出臺前準備工作就緒
“金融體系內在的合力和動力得到進一步激發。”潘功勝盤點2014年金融改革時表示,利率和匯率的市場化改革正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存款利率上限進一步放寬,穩步發展同業存單,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和定價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擴大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人民幣匯率雙向彈性增強,央行基本退出常態外匯干預。
潘功勝稱,人民幣跨境使用明顯加快。與我國發生跨境人民幣收付的國家達到174個,與多個國家建立的人民幣清算安排,簽訂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目前,人民幣已成為我國第二大跨境支付貨幣。
與此同時,資本項目可兌換邁出新步伐。推動滬港股票市場互聯互通試點,促進了內地資本市場與國際資本市場的融合。建立上海黃金交易所國際業務板塊,繼續推 動境內金融機構赴境外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境外非金融企業在境內發行熊貓債,允許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開展境外證券投資。
與之一脈相承的,存款保險制度建設也取得實質性進展。潘功勝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方案》、《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工作已經圓滿完成,制度出臺前的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就緒。
在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方面,明確了農業發展銀行改革的總體目標和主要政策措施,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改革進展順利。外匯管理改革深入推進。堅持簡政放權和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深化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外匯管理制度改革,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此外,調查統計、支付結算、經理國庫、貨幣發行、征信、反洗錢、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等中央銀行金融服務和管理創新工作取得新進展。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積累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在全面深化金融改革的同時,加強對金融重點領域和環節的風險監測,積極開展金融監管協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
潘功勝稱,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央行保持了貨幣供應總量松緊適度。
2014年,央行根據經濟運行和銀行體系流動性供求變化,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調節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同時加強定向調控,兩次實施定向降準,通過中期借貸便利等手段豐富對金融機構提供流動性的渠道,建立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等信貸投放的正向激勵機制。
“前幾天,人民銀行也發布了2014年主要貨幣金融數據,M2增長 12.2%,人民幣貸款新增9.78億元,同比多增了8900億,全年的社會融資規模接近16.5萬億元。”潘功勝說,一年來,貨幣平穩增長較好地滿足了實體經濟發展的資金需求。
在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方面,潘功勝介紹,央行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非對稱下調了存貸款基準利率,有針對性地引導市場利率和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融資成本在一些地區和領域有所下降。
央行還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決策部署。加強信貸政策指導,創新信貸政策調控工具,引導金融機構盤 活存量、用好增量,加大對“三農”、小微企業、棚戶區改造、鐵路、船舶、集成電路、企業“走出去”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的支持,做好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的金融服 務工作。
潘功勝稱,在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方面,央行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加快銀行間債券市場產品創新,繼續發展中小企業集合票,推出項目收益票據、并購債、低碳債券等,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
“2014年,非金融企業的境內債務融資和股票融資在整個社會融資規模之中的占比是17.3%,比2013年提高了5.5個百分點,這個比例在歷史上是最高的。”潘功勝表示,2015年,央行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大力推進金融改革開放,切實防范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提高金融服務和管理水平,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