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陳世清:是創新拉動還是產業鏈高端整合——評郎咸平的“郎閑評”(七)

陳世清 · 2015-01-10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產業鏈高效整合、自主創新、產品技術提升、提高要素價格與投入產出比必須放在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定位,而不僅僅是制造業這個框架中的產業鏈高效整合;而發展模式轉軌又必須以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基礎。

  產業鏈高效整合、自主創新、產品技術提升、提高要素價格與投入產出比必須放在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定位,而不僅僅是制造業這個框架中的產業鏈高效整合;而發展模式轉軌又必須以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基礎。

  文化理性是發展理性。“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社會的發展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資產是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的統一,技術是軟技術與硬技術的統一,發展是對增長的相容與超越。郎咸平雖然也看到了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和結構的必要性,并從“根本上逐漸改變高投入、低效率的生產模式”、“及時糾正被扭曲的要素價格”、“大力培育有利于創新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努力擴大消費需求”四個方面設想經濟模式的轉型與經濟結構的調整。⒃但郎咸平所屬的配置經濟學視野使他看不到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內在邏輯——先有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爾后才有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是經濟發展模式轉軌的基礎。什么是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就是由產品運營為主向資產運營為主轉變、由資產運營為主向資本運營為主轉變、由資本運營為主向知識運營為主轉變的人類經濟增長方式提升的歷史與邏輯。人類迄今已經經過了由產品運營為主向資產運營為主轉變、由資產運營為主向資本運營為主轉變的歷史過程,全球性金融危機標志著人類已經進入了由資本運營為主向知識運營為主轉變的進程。但郎咸平經濟思維的參照系仍然停留在產品運營——制造業為主的階段。由于他對全球性金融危機根源的分析只看現象不看本質,所以通過總結全球性金融危機的教訓不是得出向前看——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本運營為主向上提升到知識運營為主的結論,而是得出向后看——經濟增長方式由資本運營為主向下后退到產品運營為主、產品運營又歸結為制造業的結論。他不但明確主張要取消金融、讓制造業一枝獨秀,而且把創造價值的全部空間局限于制造業,他的所謂技術自主創新、糾正被扭曲的要素價格、改變高投入低效率的模式轉軌都只是在制造業這個框架中打轉轉。郎咸平:“我們的制造業工廠,對外拖欠原料和組件貨款,對內延長勞動時間,真可謂不擇手段,不停壓榨。然而,在全球產業鏈的視角下,我們只不過是針對1美元來做文章,在最不賺錢的領域不停壓榨!這種死拼完全忽視了產業鏈戰爭的特點。實際上,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制造,還有6大環節: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這6大環節創造出了9美元的價值,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最能賺錢的部分。不過,在現在的全球競爭格局下,這些環節中最關鍵、最賺錢的環節幾乎都不是我們中國企業所控制的。少數中國企業意識到了,繼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可悲的是,大多數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還沒有覺醒!在國際分工之下,那些沒有覺醒的大多數企業被分派到哪一環節了呢?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最消耗資源、最破壞環境、不得不剝削勞動者的制造環節。而其他有價值的環節基本掌握在歐美各國的企業手中。也就是說,當我們破壞環境、消耗資源、剝削勞動創造出1美元血淋淋的產品之后,我們同時就替美國創造出9倍的價值。每當我們創造出1萬美元的價值,我們就同時替美國創造出9萬美元的價值。因此,中國越制造,美國越富裕。”因此,“我要清楚地告訴各位:今天的國際競爭已經不是企業的競爭,也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的產業鏈的戰爭階段。”⒄

  那怎樣打贏這場產業鏈戰爭呢?郎咸平的對策是“產業鏈高效整合是中國企業的戰略出路”。⒅郎咸平在這里對現有國際分工條件下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現狀與利益相關性的分析是正確的,但把我國制造業處于國際分工條件下的產業鏈低端歸因于所謂的“產業鏈陰謀”、“產業鏈戰爭”,把“產業鏈高效整合”看成是“中國企業的戰略出路”則是膚淺的。

  產業鏈高效整合、自主創新、產品技術提升、提高要素價格與投入產出比必須放在產業結構升級、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定位,而不僅僅是制造業這個框架中的產業鏈高效整合;而發展模式轉軌又必須以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基礎。沒有資產運營,就無法進行產業鏈高效整合;沒有資本運營,就沒有高效的資產運營;沒有知識運營,就沒有高效的資本運營。離開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講發展模式轉軌,發展模式轉軌成為空架子;離開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講產業鏈高效整合,產業鏈高效整合無法定位,自主創新、產品技術提升、提高要素價格與投入產出比會失去明確方向。離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經濟發展模式轉軌來講消除“產業鏈陰謀”、阻擊國際金融投機、實行產業鏈高效整合,都只能是舍本求末,掛一漏萬,根本無法打贏這場“產業鏈戰爭——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⒆。

  郎咸平雖然在不少著述中也提到了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但都沒有放在增長方式轉變和發展模式轉軌的框架中定位,所以他又得出了“放棄創造力才是最大的創造力”、“放棄創新才是最大的創新”⒇的與他主張自主創新的相互矛盾的結論。這說明,只要不能有效堅持改革開放的民族主體性,就不可能真正實現本國發展模式轉軌;只要沒有實現本國發展模式轉軌,就沒有真正的自主創新與擴大內需。發展模式轉軌的前提又是什么?是經濟學范式的轉換。只有把知識經濟看成新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學看成屬于新的經濟學范式,在此基礎上用再生經濟學范式代替配置經濟學范式,才能實現發展模式的轉軌;發展模式轉軌了,經濟民族主體性確立起來了,國際資本投機與“產業鏈陰謀”就沒有運作的空間,資產、產品的定價權大小、產品附加值的高低的決定權就都在本國企業。郎咸平:“由于我們已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產業鏈戰爭的新時代,因此政府推動的產業政策就格外的重要。過去我們犯了很多錯誤,例如市場換技術,結果市場丟了,技術也沒換來。這兩年很多地方政府呼吁企業搞產業升級和品牌戰略,我認為這又是一個誤區。所謂的產業升級,不應該仍然在6+1的1上面搞升級,而應該從1升級到6的環節。此外,以颯拉為例,品牌的建立是產業鏈高效整合后的必然結果而不是企業成功的原因,因此我們不能倒果為因。政策的轉變必然牽扯到思維轉變的先行,我期望政府,企業,都能發揮思維的創新,進一步的理解這篇文章的觀點,才能真正地走出低谷。”(21)

  去年我在全國洋溢著股市樓市的歡樂氣氛下發表了一篇刺眼的文章----“中國經濟的八大危機”,承蒙讀者的支持,該文點擊率已經超過一億。但讓我感到痛心的卻是這篇文章沒有受到決策者的注意,因此全社會在今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因為今年所發生的一切經濟的噩兆均驗證了我當時的預測。但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勝利帶給我的卻是更沉重的負擔,在眾多網民的要求下,我接著八大危機的文章進一步喚起全民意識的覺醒,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鏈戰爭時代。

  我不是陰謀論者,也不是為了吸引大家眼球。此時此刻,當我寫下這個標題,我眼前不禁浮起2008年四月份我在吉林大學的場景:當我問起“你們在座各位同學有多少人一畢業就要面臨失業的痛苦”,臺下是那可怕的安靜。那么我請問大家為什么大學生就業難?你們相不相信你們在媒體看到的解釋原因基本上都是錯的?其實這也不是媒體的錯,只是大家不了解全球產業鏈陰謀而已。

  我希望我們的新一代,希望我們未來的領袖們都能具備逆向思維的能力。而對于媒體上以及很多專家學者提出的中國是個制造業大國這個命題本身,能多一些辯證思考。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嗎?

  首先我想問問大家,你認為今天的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么?我在這里清楚地告訴各位我的研究結論:中國根本不是制造業大國,真正的制造業大國是美國!大家可能覺得我這個結論很荒謬,因為很明顯一方面珠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經濟圈在制造業的各個層次上表現好像很是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在諸多產品產量方面中國在世界市場上都是首屈一指。

  那么我怎么說我們不是制造業大國呢?我要跟各位談的就是一個新觀點,也是我個人的研究心得。我要清楚地告訴各位:今天的國際競爭已經不是企業的競爭,已經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一個全新的產業鏈的戰爭市場。

  什么叫做產業鏈戰爭?我就以芭比娃娃為例,芭比娃娃也是中國出口玩具中的一種,而眾所周知去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玩具貿易摩擦。美國政府以及美泰等美國玩具進口和零售商對我國的玩具出口產品百般挑剔,比如提出含鉛量超標等等的問題。可是當我聽到這個新聞的時候,我就想為什么會含鉛量超標呢?又有多少退貨是產品設計的問題呢?

  而大家知不知道,以芭比娃娃為例,我們制造的過程當中,破壞我們的環境,浪費我們的資源,剝削我們的勞動,可是真正的結果是什么呢?我們制造出價值一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格是9.99美金將近10美金。我請大家仔細想想,從一塊美金升值到10塊美金的的過程當中,10減一,這9塊美金的價值是從哪里來的?

  我們的制造業工廠,對外拖欠原料和組件貨款,對內延長勞動時間等等,真可謂不擇手段,不停壓榨,然而放在全球產業鏈的視角下,只不過是只針對一美金這部分做文章,在最不賺錢的領域不停壓榨!這種死拼完全忽視了產業鏈戰爭的特點。實際上,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制造,還有六大環節:產品設計,原料采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正是這六大環節創造出了九美金的價值,而他們這六大環節就是整條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能夠創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環。不過在現在的全球競爭格局下,這些環節中最關鍵最賺錢的環節,幾乎都不是我們中國企業所控制的;少數中國企業意識到了,繼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可悲的是,大多數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還沒有覺醒!  那些沒有覺醒的大多數在國際分工之下,被分派到哪一環節了呢?事實上,都被分到附加值最低的,浪費資源的,破壞環境的,不得不剝削勞動的——制造環節。而其他有價值的環節基本上全部掌控在歐美各國的手中。也就是說,當我們破壞環境、浪費資源、剝削勞動創造出一塊錢血淋淋的產品之后,我們同時就替美國創造出九倍的價值。當我們創造出一萬美元的價值之后,我們就同時替美國創造出九萬美元的價值。因此中國越制造,美國越富裕。

  中央黨校周天勇所收集的數據證實了我的觀點,從這些數據來看,這種制造業對中國資源的浪費,環境的破壞和勞工的剝削是不可想象的。

  以資源浪費為例,中國百分之八十的江河湖泊斷流枯竭,三分之二的草原沙化,絕大部分森林消失,近乎百分之百的土壤板結。而且這10年來中國出口日本的方便筷子總計約2243億雙,而為生產這些筷子而毀滅的山林面積占中國的國土面積的20%以上。

  以環境破壞為例,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為劣五類水,3億多農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億多城市居民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1500萬人因此得上支氣管炎和呼吸道癌癥,世界銀行報告列舉的世界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占了16個。

  以剝削勞工為例,根據志愿者曾飛揚的調查,珠江三角洲每年僅沖床工人發生的斷指事故至少就有3萬宗,被機器切斷的手指頭超過4萬個。而其它絕大部分機器設備造成的工傷事故有多少,目前沒有統計。而此前對深圳800萬民工的調查顯示,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人受過工傷或患過職業病,為了防止傷殘工人打官司影響經濟效益和社會穩定,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區把外來民工正常的訴訟時間拉長達到三年以上,迫使傷殘民工因耗費不起錢財而放棄上訴回到農村。  從產業鏈分工看大學生就業困難

  那么,這個國際產業鏈的戰爭和大學生就業有什么關系?我想大多數人應該答不上來。那我告訴所有讀者,為什么大學生就業難。我們在大學擴招合并造出這么多大學生的時候,當初是個什么思維?因為當初我們國家大學生的比例嚴重低于歐美平均,所以我們就誤以為我們培養更多的大學生之后我們經濟會更有質量,會更高速的發展。我們哪里知道,這個想法前提就是個問題:美國為什么需要這么多大學生,而中國培育出這么多優秀大學生為什么失業?難道是我們學生程度不夠?難道是我們同學不夠用功?難道是我們同學專業不對口?  我剛才講的幾句話應該是媒體里面所談論的現狀,實際上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事實上,既不是我們中國學生不用功,也不是因為我們專業不對口。首先,我想談一談專業不對口,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特別可笑,而且可笑得一塌糊涂!我在美國教過不少頂尖的大學,也在世界其他地方教過不少課。可是我教了這么多的學校,我就從來沒看過那里哪個學校是專業對口的。那既然美國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我們中國的大學生專業不對口有什么錯呢?  再想想,本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本科教育的目的就是專業不對口。為什么呢,因為是通才教育而不是專科教育。什么叫通才教育?也就是說美國大學生和我們大學生一樣,要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學、哲學,那么這些學問跟就業關系不大,這就是通才教育的本質。

  那么請讀者做反向思維------產業鏈跟我們大學生就業難有什么關系。關系太重要了,而且是唯一的。在整條產業鏈六加一的環節里面一是什么,一是制造,就是這種血淋淋的制造業,還有六,六就是從產品設計開始到零售這六大軟環節,六加一的環節里面,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六而不是一。舉個例子來講,就說工廠,從董事長到門口的保安,可能沒有一個大學生,為什么?因為它的本質是不需要大學生。那么真正需要大學生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產業鏈里面六大軟環節需要大學生包括產品設計、倉儲運輸、原料采購、訂單處理、批發經營、以及終端零售。  那么,今天的中國是一個什么樣的產業結構,是一個以一為主而不是一個以六為主的產業結構。這個產業結構本身,構成了大學生失業問題的源頭。我國的產業現狀不足以支持這么樣的大學生比例,這就是大學生找工作難的原因。那么為什么美國需要這么多的大學生呢?因為美國所掌握的就是產業鏈里面最有價值的六部分。它要通過大學生的通才教育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但是有一點是我們一直忽略的,那就是我們甚至不理解國際產業的分工當中我們國家是處于何種的劣勢地位。  所謂劣勢,就是以制造業為主的中國,它產生了諸多的后遺癥,讀者應該已經完全感受到了。就比如我們很多的大學生,畢業之后不得不考研究生,研究生考過了又失業了。再考博士生,但是博士生要做本科生的事,你不覺得是很大的人才浪費么?  產業鏈定位悲劇  赤裸裸的事實是我們已經失敗了,因為我們被定位在價值最差的制造業環節,而這個制造業環節的特征就是浪費資源、破壞環境、剝削勞動力。而六大軟環節,既不剝削勞動,又不浪費資源,更不破壞環境,卻能創造出九倍的價值。大學生在這六大環節當中才能有學有所用,才能替國家創造出更多的財富。

  以我國制造業而言,2006年,還有可能達到百分之五的凈利潤回報。2007年呢?百分之二左右吧。2008年今年呢?可能是負的吧。那么我們制造業的困難不是我們不勤勞,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一開始就定位在整條產業鏈結構中最沒有價值的一部分。

  你認為我們中國還有廉價勞動力優勢么?過去,你可以這么想,但是今天你一旦讀完這篇文章,就不能這么想。因為勞動力的優勢對個別工廠而言可能有優勢,但是,在整條產業鏈的競爭下,我們毫無優勢。我再以芭比娃娃為例,整條芭比娃娃的產業鏈的十美金,而制造業的勞動成本,只占著一塊美金的百分之二十五,也就是說,整條產業鏈是十美金,而勞動成本只占兩毛五分。這么少,因此想透過中國廉價勞動力走出國門的企業都必將失敗。  比如說我們最熟悉的兩個企業一個是TCL,一個是明基(BenQ),TCL和明基都提出來要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以及和國外的品牌、技術要走出去。

  我的觀點就是——“你一定會失敗”。而且大家知道我講話比較絕對,類似“你有可能會成功”這種模棱兩可的話我從來不講。具體來說,像TCL李東生合作、收購了阿卡特爾以及法國的湯普森,明基收購了西門子的移動業務。阿卡特爾也好,湯普森也好,西門子也好,不都是國際名牌么?不都有著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么?既有品牌又有技術,再配合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哪有失敗的可能,當然應該成功了。  但是,今天大家讀完我對產業鏈的分析之后就不應該這么想,讀者應該和我一樣同時直面批評他們一定會失敗。為什么?因為勞動優勢只是一塊錢的百分之二十五,而在十塊錢里只占了兩毛五分錢的勞動成本優勢根本沒用。一兩年之后,兩家公司的合資業務轟然倒塌,根本走不出去。我可以很清楚的跟大家說,今天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國企和民企哪個更有效率的問題,而是在這種國際產業鏈分工之下,如果國企和民企不能急起直追的話,有可能雙雙被淘汰,事情就是如此之嚴峻!  產業鏈陰謀與二元經濟的成形  產業鏈陰謀下的中國企業的本質就是在夾縫中苦苦掙扎。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卻極快,每一年以10%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長,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這是因為我國這十余年來的經濟發展的思維就是扭曲畸形的。也就是說地方政府以推動GDP的方式(也就是我所批評的以GDP為綱的理念)拉動了中國經濟增長。我以GDP的組成為例,歐美日本的GDP當中70%是消費,也就是社會需要什么物品,就生產什么物品,因此是正常的經濟成長。我國GDP當中消費只有35%,是歐美日本的一半,這種消費不足的現象主要還是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所導致,老百姓必須存錢上學,住房和看病,因此不敢消費。那么我國GDP其余部分是怎么構成的呢---------也就是超過一半的GDP都是固定資產投資,而歐美日本的固定資產投資只有我們的一半。什么是固定資產投資?也就是讀者到處可以看到的高架,橋梁,地鐵,地產等等。這些過度的投資帶動了經濟的成長。所以我國經濟就是一個畸形扭曲的“二元經濟”,一方面是由于產業鏈定位錯誤苦苦掙扎的制造業,另外一方面是極其火爆以拉動GDP為主導的建設工程包括了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國企,替他們融資的銀行等等。前者占了經濟總量的七成,而后者占了三成。這種二元經濟就是中國的特色,但是最近幾年由于政府政策的錯誤,使得二元經濟現象更加嚴峻。

  第一個錯誤就是以拉動GDP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政策,無疑的造成投資過多,而消費過少的局面-----------我們工廠生產出這么多的產品由于國內消費不足,只有出口賣給外國人消費,因而必定造成所謂“出口創匯”的現實情況,我國出口減掉進口的貿易順差幾乎是日本的兩倍,而達到9%的高水平,因此外匯迅速積累。截至2008年七月為止,我國外匯存底已高達1.8萬億。這么多的外匯給了歐美各國極好的借口壓迫人民幣升值,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得二元經濟當中產業鏈定位錯誤的制造業更加雪上加霜,使得制造業部門變冷,而火爆的建設部門相對的持續發熱。

  第二個錯誤就是勞動合同法的不當推出,這里我要做一個表態,勞動合同法本身它的意義是重大的,我相信全國老百姓包括企業家以及勞動者,對于勞動合同法的本質意義都會贊同。問題是這么重大的法案,竟然沒有經過反復的討論論證,更嚴重的是,沒有經過任何的試點就全面的推出。倉促推動之下,進一步打擊了過冷部門制造業的投資營商環境,而使得過冷部門更冷,而過熱部門相對持續發熱。

  第三個錯誤就是宏觀調控的錯誤,------------政府看到了股市和地產的過熱就持續加強了宏觀調控的力度。具體舉例而言,2007年年初到年中階段,深圳的房地產市場非常的火爆,那時候媒體都報道說,老百姓對我們經濟發展更有信心了,深圳地區經濟發展更成功了,所以深圳房地產才會火爆。大家還記得我當時的解讀嗎?我說內地專家學者的這種看法錯了,本質上,深圳地區房地產之所以火爆是因為深圳的經濟發展更衰退了!實際上,是因為企業家更不想繼續經營實業了,因此那些本應該投資在企業的錢,他們決定不投資了,而拿出來炒樓,所以,換言之,房價上漲的原因是經濟更壞了,而不是更好了!這甚至可以解釋成“回光返照”的現象。我這個看法當時有很多人反對,當然也有不少人甚至完全沒有聽懂!而到2008年一月份和第一季度公布的統計數據完全證明了我們的觀點:深圳地區倒閉的企業幾乎居名列前茅。

  同樣,2008年的上半年,我分析認為深圳市中心樓盤價格依然堅挺,而附近中低價房會跌價。因為這些企業或企業家把本應繼續投資實業的資金轉作投資,用來買高價房,從而全面拉動中低盤房價,形成泡沫現象,再因為宏調和消費力不足的造成中低價樓盤全面跌價。那么高價樓盤還會堅挺多久呢?他就要看企業家資金的動向,而不是看經濟的動向。只要企業家抽出資金就會給高價樓盤帶來降價壓力。

  那么整個中國經濟究竟有多復雜呢?我們可以從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開始:你們認為,今天的中國企業是過熱嗎?如果中國企業過熱,企業家的日子怎么這么難過呢?!如果你現在從事的恰好是制造業的話,那么你此刻所感受到的是不折不扣的蕭條而不是過熱。如果你因為不切身從事而還沒感覺到,那么請你去看看飛躍等出口型企業現在的困境吧!

  可是,為什么政府說是過熱,甚至動用這么大力道控制通貨膨脹呢?2008年6月,越南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而且導火線就來自于這個國家通貨膨脹失控,通貨膨脹高達25%,一般老百姓看到了越南貨幣不斷的貶值,他們就換美元,換歐元,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甚至是換黃金。到最后發現,換美元非常的艱難,不讓你換了,怎么辦呢?就開始大量的囤積搶購物資,希望能保值。越南本地銀行都不愿意做房地產購屋貸款,不想用越南貨幣做,怕貶值。這種現象的沖擊使得我們的政府更有決心進行宏觀調控。因為,我們的政府認為,今天中國的問題是流動性過剩。

  你們可能會問我,什么是流動性過剩。簡單的講,流動性過剩就是我們手上的錢太多了!我們手上錢多了以后,買樓房就造成樓市泡沫,買股票就造成股市泡沫,買產品就造成了通貨膨脹。因此用流動性過剩這個理由可以解釋2007年所看到的一切現象,包括樓市泡沫、股市泡沫,以及通貨膨脹,所以我們的宏觀調控是延續了過去四年來的緊縮政策一直到今天為止。在07年你可以糊涂,因為樓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貨膨脹你可以用簡單的錢太多來解釋,可是2008年,你看不到樓市泡沫了,你反而擔心,樓市要下跌,股市更不用講了。股市大跌的程度幾乎全球名列前茅。那是流動性過剩嗎?!通貨膨脹確實是有,說不定更嚴重了?目前的經濟現象已經讓流動性過剩理論破產了!  如果把目標搞錯了,在二元經濟環境之下推動這種控制流動性過剩的宏調是什么結果,可以通過三個管道徹底的打擊了二元經濟的制造業部門。

  第一個管道,

  銀行從過冷的民營企業部門大量的收回流動性,打給過熱的地方政府繼續從事地方基礎建設,這就是為什么四年宏調下來,我國廣義貨幣的增長率依然在18%的高水平,這么多貨幣供給為什么企業家享受不到實惠呢?因為這些錢通過銀行體系從民營制造企業手上收回更多的錢,給地方部門從事地方建設了,這樣讓二元經濟當中過冷的部門更冷,過熱的部門更熱。

  第二個管道,就是處在過冷部門的民營企業家面臨宏調所帶來利率和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不斷上升的壓力、再加上第一個錯誤造成的匯率的不斷上升和第二個錯誤勞動合同法不當推出等因素,讓這些過冷部門的制造業企業家再也干不上去了,所以就把很多應該投資的錢不投資了,從過冷的部門抽出來,打入過熱部門去炒樓炒股了,這就是06年開始的股價上漲,也是06年開始房價上漲的主因,那是因為在二元經濟環境下,過冷部門的資金大量轉入過熱部門所導致的,根本不是流動性過剩。

  第三個管道,我稱之為海爾現象,海爾籌集150萬資金自己去干房地產,很多媒體說那是海爾戰略重新出發,我說不對,那是海爾在過冷部門的家電制造業干不下去了,就從過冷的制造業部門抽出大量資金,打入過熱部門,干開發商了!這種現象也使得資金從過冷獲得部門轉移到過熱的部門。

  這三個管道無疑的使得資金從過冷的部門逆流轉到過熱的部門,使得過冷部門更冷,制造業逐漸蕭條,而過熱部門更熱,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四年的宏調會失敗。

  二元經濟和股價的關系-----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利用這個二元經濟的理念來解釋股價的走勢。2006年股價上升的原因就是因為上面第二個原因使得資金逆流轉到股票市場,而造成股價大漲,根本不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環境更好了。

  2007年5月30日政府調升印花稅的舉措使得股價大跌,但是從五月底到11月的股價大漲卻是由大盤股所拉動。當時的大盤股都是那些股票呢?就是地產,鋼鐵,水泥,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大型國企,替郎咸平的功績是看到了制造產業鏈微觀層次的現象,但由于他的經濟學范式的制約,使他沒有看到經濟發展模式的整體結構與內在本質,在他頭腦中甚至沒有“經濟增長方式”這個概念,所以他無法對產業鏈、產業鏈戰爭、產業鏈高端整合合理定位,他提出來的迎擊制造業“產業鏈戰爭”的方案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治標不治本。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手机在线观看看片 | 亚洲国产人在线播放首页 | 午夜福利亚洲国产精品 |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亚洲jizzjizz妇女 | 日韩丝袜亚洲国产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