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這兩天河北省石家莊市行唐縣奶農因價格太低,每天傾倒上千斤牛奶的新聞備受海內外關注。為了探尋倒奶真相,文匯報記者今日親赴行唐縣探訪后發現,倒奶現象只是出現在新聞中,當地的奶農、獸醫和村民們并不知曉倒奶一事。談到倒奶一事,在北高里村奶牛合作社工作的大爺說:「牛糞還能賣2毛錢一斤呢,牛奶咋會白倒掉,最差不達標的牛奶喂豬還能賣7毛,沒聽說倒奶的。」
內地媒體報道,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信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與此同時,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上升,奶牛頓成了燙手山芋。更要命的是奶企鮮奶用量減少,河北行唐縣北高里村奶農李娟(化名)最近多了一項任務,把交不上去的鮮奶提到養牛小區周圍的田里倒掉。
君樂寶養殖戶無倒奶現象
今日一早,文匯報記者從河北省會石家莊出發,驅車1小時來到了新聞中倒奶發生地——行唐縣北高里村。馬路上給養牛小區拉飼料的拖拉機絡繹不絕。北高里村共有三個養牛小區,其中兩個位于村子八棟南邊和北邊,且規模較大。在村北邊的旺源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12棟牛舍,每個牛舍上方都掛著「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牌子,養牛小區一片繁忙。養牛小區門口貼著合作社新制作的規劃介紹,到2015年末,該合作社的奶牛總存欄將達到950頭,年產鮮奶345萬公斤。
當記者以奶商的身份打聽他們是否倒奶時,在養牛小區工作的奶農們都表示沒聽說過倒奶的事情,這里牛奶都被全國知名乳企君樂寶收購了。本報致電君樂寶負責人,他表示,君樂寶沒有壓縮收購牛奶的數量,給他們送奶的養殖戶也沒有倒奶的情況。
每頭奶牛獲兩千奶源補貼
隨后文匯報記者又奔赴村東邊的養牛小區,門口醒目的寫著「防疫重地,不得入內。」當記者尋問是否有便宜牛奶出售時,工作人員表示這里不賣牛奶。經過一番打聽,記者又來到村南邊的養牛小區,現代化的牛舍里躺著曬太陽的奶牛們,在一個牛舍旁放著擠奶器。
對于倒奶一事,工作人員說:「我們這里不賣奶,都拿了奶源補貼不會倒奶的。」一邊說著一邊趕記者走,說牛舍都安了監控,看見外人進來會扣他們工資。今年7月石家莊出臺乳粉補貼新規,將連續四年對現有泌乳牛存欄150頭以上的,并達到市級建設標準的小區,每頭泌乳牛補貼2000元。負責人白經理告訴記者,我這沒有倒過奶,也沒有聽說別人倒過,現在一公斤鮮奶低于3.3元不賣。
在北高里村采訪時,記者還別留意養牛小區附近的田間地頭,但是并沒有發現傾倒牛奶的痕跡。為了進一步探尋倒奶真相,記者走進了北高里村的獸醫點,郭獸醫說,這兩年養殖技術提高了,奶牛很少生病,連他的生意都少了不少。他沒聽說過倒奶的事情,讓我們去隔壁的余底村看看,「那里的奶牛養殖規模比我們這里大。」
大娘斥倒奶是敗家子
在余底村君樂寶的奶源基地工作的一位大娘從記者這里聽到當地倒奶的新聞很驚訝的說:「牛奶賣一毛是一毛,賣兩毛是兩毛,哪個敗家子能舍得把牛奶倒了。我五六十的老婆子從來沒聽說過倒牛奶的。」
既然上規模的養牛小區不存在倒奶現象,會不會是散養奶牛的奶農倒的?記者在余底村,碰到一戶在家門口養了很多奶牛的奶農。這位奶農告訴記者,沒有遇到過倒奶問題,我們的奶都被臺灣旺旺集團收走了,前陣子因為收奶的標準提高了,牛奶蛋白脂肪黃曲霉指標比較嚴,不收的奶我們都拿回來喂小牛喂小雞,有的也送人了。
對于行唐倒奶一事,有行唐網民在百度貼吧中感慨,縣城一斤新鮮牛奶都賣到2.5元,那么貴怎么還會有人倒牛奶?事實上,北高里村和余底村距離行唐縣城車程只有10分鐘,賣不掉的牛奶完全可以拿到縣城去賣,記者推測那些新聞中倒掉的牛奶也許是有問題的牛奶,這種不達標的牛奶倒掉也罷。
河北行唐官方證實奶農傾倒鮮奶:系極個別現象
另據中國新聞網1月8日報道,有媒體曝出行唐縣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傾倒鮮奶,并且有人收購低價鮮奶專門用來喂豬。對此,行唐縣官方證實,該情況系極個別現象。然而,危機確實存在。受乳制品企業自身牧場的加速建設、低價海外奶粉的進入等多重因素影響,2014年下半年起,該縣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冰點,奶農們正在經歷著自2008年“三鹿事件”以來最為嚴重的危機。
另外報道中還指出,已經升級改造后的養殖小區,在這次寒流中,似乎可以暫時應對。“奶源好了,奶企搶著要,價格也比傳統的養殖小區每公斤高1至2毛。”張國拴的養殖牧場位于行唐縣北高里村。在2013年初,他開始對養殖小區進行升級改造,并爭取到近200萬元的國家資金支持。改造完成后,一名工人從一天最多喂十幾頭牛,轉變成一天輕松喂養上百頭牛。
張國拴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臺監控顯示器,與記者交談中,他會習慣性地看一下廠區情況。“由于國際奶源沖擊和乳制品企業優質牧場的建立,較低質量,較小規模的養殖企業將沒有優勢。必須升級改造,就算以后被大企業收購,也會有談判的資本。”說話間,張國拴眉頭一直緊縮。
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曾對奶農倒奶一事發表評論,他認為,豬、奶、雞等都進入了農業發展的第三階段--以打垮競爭對手為目標、搶占市場份額收益和定價權收益的高級階段。這是政府和資本結盟消滅小農搞現代農業的結果。如果政府扶持小農組織起來搞現代農業則又是一番景象!
附文:農業部緊急督辦“倒奶問題”:不拒收、不倒奶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記者 段丹峰)8日下午,中國經濟網記者從農業部官方網站獲悉,針對近期奶價低、奶農賣奶難等問題,農業部要求各地要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產救助力度,此外還表示,農業部已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產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通知表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期一些乳品加工企業停收限收生鮮乳,國內部分地區發生“賣奶難”問題,出現幾起奶農倒奶現象,給奶農造成損失,影響到奶業生產發展的基礎。針對這一情況,1月7日,農業部下發《關于協調處理賣奶難穩定奶業生產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在當地政府領導下,迅速行動起來,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確保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
通知強調,各地要千方百計組織協調加工企業保證生鮮乳收購。保證生鮮乳正常銷售是當務之急,要密切監測生鮮乳銷售形勢,通過各種形式督促乳品企業履行收購合同,積極收購,善待奶農,共渡難關,力爭做到不拒收、不倒奶、少限收、少賣牛。要充分發揮地方奶業協會和奶農合作組織的作用,維護生鮮乳正常收購秩序。
通知要求,各地要切實加大奶業政策扶持和生產救助力度,抓緊落實奶牛良種補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等已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策宣傳力度,保護奶農養殖積極性。要針對當前奶業生產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抓緊研究、提出建議,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出臺奶粉收儲補貼、救助奶農補貼、信貸金融支持等辦法,采取多種形式幫助奶農渡過難關,切實把損失降到最低。
通知指出,各地要深入生產一線開展奶牛養殖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大養殖技術培訓,重點培訓推廣良種繁育、全混合日糧、疫病防治和苜蓿生產加工等關鍵技術,幫助奶農提高科學飼養水平,節本增效,促進增收。特別要加強對散養戶和小規模戶的技術培訓,推動散戶入區入園和老舊奶牛養殖小區改造升級,引導奶農向標準化規模養殖方向發展。
通知還要求各地密切關注生鮮乳生產、收購情況,實行奶業生產周報制度,及時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及時進行宣傳輿論引導。
近期,農業部已派出督導組,赴河北、山東、山西等奶業主產省檢查指導解決“賣奶難”問題。
近兩年,中國的奶農經歷很是坎坷,“過山車”一般很是頭疼。2013年初,對于當時嚴重依賴進口的中國乳業來說,恒天然“雙氰胺”事件以及香港限購令等因素的出現,進而導致國內乳品價格一路飆升,到年底甚至出現了部分超市“斷奶”情況。
經歷了2013年“奶荒”之后,企業都認識到“得奶源便可得天下”的重要性,加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整頓監管措施,要求奶企“自建自控奶源”。在此大背景下,各大乳企在2014年上半年除了為達到國家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換證的要求而進行整改之外,還紛紛響應政府兼并重組的號召,優勝劣汰,將步伐邁向了國際。與此同時,國際各方“勢力”也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強大潛力,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企業紛紛來華建設大型牧場。
正是由于此種因素影響,2014年下半年以來,鮮奶價格進入下行通道,鮮奶收購價格一路下跌至3.3元/公斤,而與此同時,飼料售價居高不下,養殖成本上升,奶牛頓成了燙手山芋。原奶出現了供過于求的市場現象,就連奶源最欠缺的廣州,今年也罕見地出現了有10戶奶農棄養的情況。
(本文綜合自中國新聞網,文匯報,新浪微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