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星期的調整,上海綜合指數又重新站在3000點以上的水平,12月16日報收3021點,大升68點或2.31%。這次上海A股指數的上漲,全靠重磅金融股再次活躍所帶動,券商股幾乎全線漲停板,保險股普遍上漲達5%,銀行股亦亦升3%以上。政府的政策意圖盡顯其中。
對于最近A股突然狂漲或突然暴跌,估計沒有多少人能夠找到其理由。早些時候的A股狂熱,早就把任何理論及模型的分析、經驗與常識的體悟拋到九霄云外。現在同樣如此。比如,昨天匯豐公布的12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跌破50的盛衰線,當前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并沒有緩解,再加整個環球市場風聲緊張,但這些因素對股市沒有絲毫影響,股市同樣大升。事實上,這些年來,國內股市多少時候會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呢?多少時候又能夠與實體經濟會相一致呢?實體經濟(或GDP)可以持續多年增長保持在10%以上,但股市卻可長期低迷。
因此,國內投資者十分明白,對于中國A股,只能回到傳統思路上才是觀察它的變化的重要基點。即中國股市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并沒有走出“政策市”的窠臼。也就是說,盡管近些年來,中國證券市場推出了一系列了市場化的制度規則,特別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更確立了“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的作用”的原則,但是政府對市場的主導作用,股市的“政策市”并 沒有多少改變,只不過,股市的“政策市”的內容有所變化了。
可以說,今年A股已經上漲了50%以上了,就已經表現出政府“政策市”的各種意圖。比如滬港通的開啟,政府就是希望有更多的資金進入中國股市來帶動股市向好。但當政府看到滬港通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時,央行突然啟動有28個月沒有動用的降息工具,國內A股立即大漲。還有,在這次股市狂熱時,推動A股突然快速上漲、交易量迅速放大的主要因素是融資融券工具。對此,市場曾流傳監管部門要加強對該工具監管,但結果僅是市場流傳而已,監管部門并沒有更多的動作。也就是說,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希望讓中國股市向好來化解當前中國金融體系之風險及帶動經濟向好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
可以看到,12月16日中國A股重新站上3000點的水平上,盡管市場流傳是因為政府將放寬對券商的風險資本要求,或通過券商釋放出更多資金流入股市,但關鍵的因素仍然是政府希望股市向好的政策意圖十分明顯。
因為,就目前中國的經濟形勢而言,房地產市場問題應該最為難以解決的問題。當前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僅嚴重的產能過剩(無論是二三線城市還是一線城市都是如此),而且房地產泡沫巨大。這些政府是心知肚明。但是,面對著這個問題十分嚴重的房地產市場,中央政府是想調整,也有能力調整。但是政府對當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還得面對這種調整給整個經濟帶來巨大沖擊的問題。還得面對房地產市場調整過度可能造成國內金融體系爆發系統性風險的問題。
因此,如何讓房地產市場調整“軟著陸”,這是政府最想達到理想目標。那么政府如何才能實現這個政策企圖呢?就這十幾年中國房地產市場價格快速飚升的原因來看,就在于國內居民都在利用銀行住房優惠政策把住房炒作作為賺錢之工具,而且這也是國內A股長期低迷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如果A股能夠持續向好并顯現出賺錢效應,那么就能夠引導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的資金離開房地產市場而進入股市。這既可以進一步推動A股持續向好,也可讓國內房地產市場逐漸實現“軟著陸”。也就是說,如果政府的股市政策能夠讓前十幾年涌入房地產市場的各種資金逐漸退出市場而進入股市,那么政府的股市政策就能夠達到一箭雙雕之效果。
還有,前幾年國內股市長期低迷,從而使得中國股市的融資功能逐漸喪失。在這種情況下,不僅使得國內企業的融資渠道越來越窄,或是進入通過銀行信貸,或是通過影子銀行,而且也讓企業融資成本越來越高。這樣不僅增加國內企業的融資困難及融資成本,也增加國內銀行體系及金融體系的風險,讓更多的流動性只好的金融體系內循環。如果股市能夠向好,就能夠為國內企業融資提供多一條渠道,尤其是大型國有企業。如果更多的企業能夠通過股市獲得融資,不僅能夠降低這些企業融資成本,也能夠大量減少這些企業高成本負債,而且也能夠由此減弱國內銀行體系及金融體系之風險。無論是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文件強調及當前各種宣傳對股市融資重要性都說明了政府這個政策意圖。可見,政府對A股向好的意圖同樣十分明顯,但是這種意圖能夠實現,投資者還得進一步觀察。
總之,就目前的國內股市來看,中國股市的“政策市”仍然十分明顯,其走勢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于政府的政策意圖。所以,國內投資者揣測政府之政策意圖則成了其入市的主要風向標。但是,政府的政策意圖能否全部實現還得看天時、地利及人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