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已經準備了幾個月的“滬港通”,已經計劃在11月7日開通。可以說,“滬港通”開通不僅打開了國內與香港兩個資本市場的交易大門,可以讓兩個市場互通互融,把中國的投資者帶向國際市場,讓國人財富與資產在全球市場投資,也可讓全球投資者得以直接地進入國內市場,分享國內經濟增長之成果。
可以說,與7年前計劃打通中國投資者進入香港市場投資的港股直通車的時候相比,國內外市場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在7年前,國內居民手中持有的財富與資產與現在相比,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在那個時候,國內多數居民手中所持有財富及資產都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國人手中的那一點資產都希望進行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即風險不會太多考慮。所以,2007年國內股市的瘋狂與當時國人投資心態有很大關系。
但是7年后的今天,不少民眾的財富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價格飚升暴漲,不少個人財富的擁有量出現幾何級數的增長。特別是,隨著這幾年人民幣對港元升值達30%以上,因此,相對港元而言,國內不少居民財富增長速度更是快。有人統計估算過,當前國內居民的資產已經達到247萬億,其中個人人民幣儲蓄存款達45萬億。當居民持有的財富及資產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投資理念與心態將發生巨大的變化。由以往的風險進取型轉變為風險保守型。現在的投資不是追求高風險高收益,而是追求風險低及收益適中。由于當前國內金融市場不發達、開放度低,尋求好的投資機會或資產能夠在全球配置一直是國內投資者夢寐以求的事情。
而滬港通的啟動則為國內投資者開辟了其資產全球配置一個絕好的機會。因為,國內投資者的資金進入香港市場,也就意味著進入了國際市場。因為,這不僅在于香港市場是一個向全球資本完全開放的市場,來自全世界的資金可以自由地進入香港,而且在于香港的股市本身就面向全球愿意進入的企業,面向全球各個金融市場。
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香港金融市場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國際市場,因此這個市場的運作規則、經營模式、投資理念、信用基礎及法律制度等都得國際化,都與國際市場接軌。因此,國內投資者進入這個市場,所面臨的風險肯定會更低。再加上政府對“滬港通”先采取謹慎試行的原則,流入資金有限(僅2500億,與國人的資產與儲蓄存款相比,九牛一毛)。這更是降低了國人投資香港市場的風險。
同時,“滬港通”不僅是兩地投資者互相進入對方市場的投資計劃及渠道,也是邁出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因為,在目前國內資本項目沒有開放、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情況下,人民幣的國際化更多的是人民幣作為一種貿易結算貨幣,人民幣還沒有成為國際市場的投資貨幣與儲備貨幣。因為,在離岸人民幣市場,人民幣的投資渠道少或缺乏,在這些市場的人民幣也不可能通過有效的渠道回歸到國內市場。這當然使得離岸市場的人民幣沒有吸引力,人民幣也無法成為投機貨幣及儲備貨幣。
而“滬港通”的啟動,它將成為限制最少的離岸人民幣回歸國內市場的渠道。這肯定會大幅提升人民幣投資者持有及使用人民幣的動力。隨著“滬港通”成熟與完善,人民幣回歸國內市場投資渠道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開放,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就會在這個過程中得以確立。而人民幣國際化的程度提高,這當然對持有人民幣的國內投資者來說是大的利好。因為,這樣更有利國內投資者的資產在全球市場配置。
現在的問題是,國內投資者要進入國際市場是否準備好了?這種準備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香港市場的投資理念、運作方式、贏利模式、市場法律制度等方式與國內有很大的區別,對于這些,國內投資者有所了解嗎?自己有多長的時間來適應?
二是“滬港通”的啟動是一個歷史前所未有的嘗試。這種嘗試是否成功目前仍然存在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如果不成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國內投資者是否有所準備?
三是就當前國際形勢來看,變幻莫測,隨時都可能風起云涌,香港作為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來說,國際市場的風險可能瞬間會傳導到香港市場來,如果國內投資者沒有好的心理準備,隨時都可能讓這種風險打得趴下,對此國內投資者能夠有心理準備嗎?
總之,“滬港通”啟動提供國內投資者資產全球配置的機會。對此,國人要有所準備,謹慎應對,在這過程中鍛煉好自己在國際市場遨游本領,讓自己的財富在這過程中持續穩定增長。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