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綜合電)中國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9%,比7月份的9.0%回落2.1個百分點,創下五年多來的最低水平。
中新社報道,今年前七個月,用來衡量工廠、工坊和礦場產能的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僅保持微弱波動,每個月之間的高低變化不超過0.4個百分點,而8月份數據卻一反此前幾個月的平穩增長,出現驟然回落。
法新社指出,8月份的數據遠低于《華爾街日報》15名經濟學家調查預估中值的8.7%,也是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當時因爆發全球金融危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只達到5.7%。
從三大主要門類的具體數據看,8月采礦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2%,制造業增長8.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則下降0.6%。
從經濟類型的數據看,8月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0%,集體企業增長1.2%,股份制企業增長8.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8%。
新華社引述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江源分析認為,8月份工業生產增速回落是外需不振影響出口,投資、房地產銷售持續下滑對相關行業產生較大影響,汽車、手機等主要消費增長點明顯回落,以及前期庫存增長過快導致去庫存壓力加大等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江源也指出,去年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為全年最高水平,因此今年8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有一定的基數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還顯示,今年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萬1134億元人民幣(4347億新元),同比名義增長11.9%,低于7月份的12.2%;1至8月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6.5%,也低于預估的16.9%。
外界質疑中國能否實現7.5%增長
法新社指出,這一系列指標的滑落,引發外界質疑中國能否在今年實現7.5%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目標。
報道引述澳新銀行(ANZ)經濟師劉利剛和周浩分析認為,8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政府有必要盡快采取應對措施,“過去的經驗顯示,中國要想達到7.5%GDP增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需要維持在9.0%左右”。
他們建議,中國政府應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以防止增長勢頭繼續下滑。
不過國家統計局網站昨天發表署名“郭同欣”的評論文章指出,對8月經濟運行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要“科學全面分析,冷靜客觀看待”。
文章寫道:“在經濟運行新常態下,部分指標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場自主調整的結果。當前,就業、物價形勢總體穩定,結構調整繼續取得新的進展,經濟運行仍在合理區間”。
相關閱讀
多項數據暗示經濟風險 全面降息降準或出臺
2014-09-09 來源:上海證券報
8月中國外貿延續“冰火兩重天”的局面,出口增速平穩增長,但進口增速則進一步下滑。進出口增速大幅背離導致外貿進一步不平衡,貿易順差在7月創出單月歷史新高后,8月繼續刷新紀錄,順差額逼近500億美元。分析人士指出,這將會增加人民幣升值壓力。且令人擔憂的是,進口持續下滑暗示內需疲軟,凸顯了經濟增長仍存隱憂,穩增長政策仍需持續發力。
海關總署昨日公布數據顯示,8月出口同比增長9.4%,進口同比則下降2.4%。與上月相比,出口增速有所回落,進口增速下滑幅度也進一步擴大。
進出口增速持續大幅背離也導致貿易順差持續擴大。7月份貿易順差曾創下473億美元的單月歷史紀錄新高,而8月份這一歷史紀錄再次改寫。數據顯示,8月出口2084.6億美元,進口1586.3億美元,貿易順差498.3億美元,擴大77.8%。
“內需疲弱和進口乏力是順差再創新高的主因,”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微博)在分析數據時稱,“進出口增速大幅背離導致外貿進一步不平衡。這不但會帶來人民幣升值壓力,也會為外貿轉型帶來妨礙。”
國泰君安證券則在其最新宏觀研究報告中指出,出口強,進口弱、順差高企的格局在未來幾月仍將延續。人民幣升值使8月外匯占款或繼續大幅增加,央行在公開市場上的操作旨在對沖外匯占款。
國泰君安還表示,“大宗商品進口在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仍然低迷,與經濟下行相印證,9、10月份穩增長壓力增加。”
其實,從三季度以來公布的諸多宏觀數據就可看出,經濟增長雖仍保持平穩,但其下行風險不容忽視。尤其是,受房地產下行的拖累,經濟回暖動能正在轉弱,內需依然疲弱。
此前公布的8月PMI指數回落0.6個百分點至51.1%,其反映內需狀況的新訂單指數也低于7 月和6 月。而8 月地產銷售、中游工業品價格、發電量等高頻數據也均顯示8 月經濟表現不及7 月。
機構普遍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或會出現回落,下半年經濟增長面臨巨大挑戰。在此背景下,穩增長繼續加碼的預期強化,全面降準或降息被提上日程。
美銀:中國工業類大宗商品價格近全面下滑
2014-09-03 來源:華爾街見聞
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對中國大宗商品價格動態的追蹤圖顯示,與工業相關的中國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在全面下滑。
盡管官方公布的中國二季度GDP增速為7.5%,但由于固定資產投資占中國GDP的50%以上,因此,用于資本投資的大宗商品價格通常可以顯示中國經濟更為真實的狀態。
上周,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為480元/噸,與前一周價格持平。庫存降至560萬噸,較前一周下降0.5%。
圖:動力煤價格和庫存
8月份,中國六家主要發電廠每日煤炭消費同比下降22.5%,較7月16.3%的降幅明顯惡化。
圖:六家主要發電廠每日煤炭消費情況
螺紋鋼價格為每噸3058元,較前一周下降1.1%。34個主要城市螺紋鋼庫存量為547萬噸,較前一周下滑1.9%。走弱的房地產市場、以及相對較高的鋼鐵產量的憂慮仍令螺紋鋼價格承壓。
圖:螺紋鋼價格及庫存
鐵礦石價格為每噸88美元,較前一周下降1.9%。庫存為1.12億噸,較前一周增加1.4%。年初以來,鐵礦石價格承受巨大壓力,并很可能在房地產市場愈加疲軟的背景下持續承壓。
圖:鐵礦石價格及庫存
全國水泥均價為每噸347.5元,較前一周下滑0.9%。
圖:水泥價格走勢
再來看看最具代表性的三項數據:電力、鐵路和汽車:
圖:發電量和工業產出同比增速
圖:鐵路貨運量及工業產出增速
圖:汽車銷售增速
不過,“豬仍在飛”。在經濟增速萎縮背景下,中國可以承受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不斷飆升的食品價格。當前的豬肉價格已經處于較高水平 ,僅比2011年的峰值低了5元,這可能引發居民抱怨。
上周,全國豬肉價格較前一周上漲2.3%,為每公斤23.3元。同時,豬肉/玉米飼料價格比小幅上揚至5.57,而養豬戶盈虧平衡點為6。
圖:豬肉價格及豬肉/玉米飼料價格比
(本文綜合自上海證券報,華爾街見聞)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