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按:該文是根據筆者2013年春天一次講課錄音整理的部分內容。我國當時的外匯儲備是3.31萬億,現在是4萬億。
摘要:從消滅多余外匯儲備和回購外資企業入手,不僅可以解決外匯儲備所帶來的諸多嚴峻問題,而且還可以同時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和土地財政問題,更重要的是這將引發一場為中國工業革命提供廉價融資的“金融革命”。由于財政金融制度在國民經濟中的樞紐地位,所以,如果不采取這樣一種財政金融改革戰略,“中國夢”最終將會變成“南柯一夢”。
中國的外匯儲備占到全球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中國實際上已成為美國的金融殖民地和全球最大的美元霸權支持者。我在以前的論文曾多次談到,巨額外匯儲備是我國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通貨膨脹加劇的根源,而國際金融危機后由中國人民銀行錯誤政策所導致的外匯儲備劇增是中國經濟金融化的開端,它不僅導致了中國貨幣主權的喪失,民族企業資金極度短缺,高利貸盛行,基礎設施投資和公共福利開支嚴重缺乏資金,而且還為美國從事顛覆中國政府和維持全球霸權提供了巨額融資。
在上述已經喪失貨幣主權的情況下,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和開放資本項目,只能為國際壟斷金融資本創造巨大的投機機會,加重中國作為美國金融殖民地的程度。只有在回收貨幣主權后,才能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人民幣國際化”才不會淪為美元霸權的犧牲品。所以,問題的關鍵是破除美元霸權,而這首先要從停止增加外匯儲備入手,這是我早在2011年就已經提出的,我為此提出了停止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禁止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和融資、打擊熱錢、逐步取消出口退稅、建立中國出口卡特爾、提高出口部門工人工資、回購外資企業和擴大內需等政策建議,但據此撰寫的內參被拒絕采納上報。
至于解決已有的巨額外匯儲備問題,我一直以來就認為,所謂的中國專家們提出的建議都是不符合中國國家利益的,例如,“藏匯于民”和使用外匯儲備擴大對外投資是這些年來流行的看法和建議,而其主張者從沒有提出過要停止外匯儲備的增加。試想,在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所謂的“藏匯于民”難道不是在建議通過傾瀉美元到居民手中,導致中國經濟的“美元化”嗎?拉丁美洲經濟的“美元化”難道不是前車之鑒嗎?使用美元等外匯儲備對外投資,難道不是在擴大美元的流通范圍和影響力嗎,這種做法難道不是在和人民幣國際化爭奪地盤嗎?使用外匯儲備擴大對外投資實際上是要使我國企業成為美國在發展中國家推行美元霸權的急先鋒,是一種在發展中國家為美國金融侵略打仗的“偽軍”行為和買辦行為。
如果所謂的中國專家們的建議不可行,那么,已有的外匯儲備如何解決?據研究,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平均利潤率在25%左右,而我國的外匯儲備購買美債只有2%左右的收益率,在這種情況下,我國還在大力引進外資,鼓勵跨國公司參與國有企業的私有化和土地私有化,而把跨國公司交來的美元再去購買美國國債,而隨著美國不斷增發貨幣,美元不斷貶值,購買的美債也不斷縮水。崛起的中國政府,請你告訴我:這樣的傻瓜事情,除了中國,還有那個國家會這樣做?我們中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到那里能找到25%這樣高利潤率的國家?除了用外匯儲備回購外資企業,英明的中國政府,請你告訴我,還有其他切實可行的途徑嗎?在我看來,除此之外,是沒有任何道路可走的。此外,它還直接關系到回收中國貨幣主權、通過回購外資企業為我國私人企業創造投資機會和有保證的國內市場這樣長治久安的國家大計。
因此,有關中國財政金融改革,我提出的建議與主流經濟學以及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思路在本質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全新戰略。主流經濟學以及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的思路實質上是要把中國進一步變成美國的金融殖民地,而我的戰略則是要建立獨立自主的國家貨幣金融體系。在我看來,中國的財政金融改革必須徹底拋棄新自由主義的思路,而其“頂層設計”要借鑒英國通過“金融革命”和美國、日本在19世紀下半葉通過國家銀行主權信貸實現國家崛起的歷史經驗,遵循與其相同的經濟學原理,最終達到通過創造巨大的國債市場這種金融革命為我國的工業化和自主創新提供廉價融資。
中國的財政金融改革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停止利率市場化和拒絕開放資本項目的條件下,目前可以采取以下步驟逐步展開:第一,逐步停止增加外匯儲備(其基礎最終在于發展模式和實體經濟方面的根本變革,我早在2010年就已經提出,如果在那時就開始調整,現在已經可以完全停止增加外匯儲備了);第二,使用外匯儲備回購外資企業,消滅多余的2.5萬億外匯儲備;第三,回購的外資企業拍賣給民營企業,壯大作為國民經濟基礎之一的民族私人資本,為民營企業提供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第四,用出售(回購的)外資企業所獲得的人民幣償還地方政府屬于收費公路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地方政府債務(這占相當大比例),地方政府的收費公路和城市基礎設施收歸中央所有,實施高速公路免費、城市基礎設施免費或大幅度降價,以降低社會流通成本和生活成本,為擴大內需提供基礎。
上面四個步驟,可以同時解決外匯儲備和美債貶值問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土地財政問題、跨國公司壟斷和支配中國經濟問題、壯大我國民營企業問題等,真可謂“一箭五雕”。 我不反對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少量的合資企業,但是,在中國28個行業中已有21個是外國跨國公司占據前幾位的情況下,中國私人企業在這些行業中還有可能成長為中國的大型跨國公司嗎?顯然是不可能的。除了少數國有企業,中國私人企業應該獨占國內市場,這是從英國到韓國崛起的基本歷史經驗。中國不應該成為跨國公司的殖民地。中國成為跨國公司殖民地的最終結果是國家和地方財政的枯竭,現在長達十多年的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就是工商業稅基無法增長的結果,地方政府吸引外資的主要理由之一是稅收,但豈不知它對跨國公司征收的稅收只是九牛一毛?跨國公司通過轉移定價等方式早把大量利潤轉移到其母國,甚至在中國非常贏利的企業在賬面上卻是虧損企業,這種現象在中國非常嚴重。
我過去曾經多次講過,用外匯儲備回購外資企業并將其出售給我國民營企業,民營企業的春天就真正的到來了,因為這將使民營企業占國民經濟的比例至少將增加15%,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是我國民營企業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更加重要的是,這些被回購的外資企業一般占據的都是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和最盈利的環節,在回購之后,它不僅將成為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前所未有的平臺,而且還可以通過“利潤分享制”提高工人工資,而工人收入的提高最終將使其成為企業產品利潤的來源(內需的擴大),并因其雄厚的利潤為國家特別是地方政府財政提供豐厚的財源,這是從根本上解決土地財政的出路,因為只有工商業稅收才是財政健全的唯一基礎。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上述措施的第一步之時,中國財政金融改革還需要兩個關鍵性的配套措施。首先,財政部(而不是中國人民銀行)開始實行主權信貸,根據外匯儲備的減少數量和經濟發展所需貨幣數量,財政部通過“形式上的”國債發行方式逐步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量,為基礎設施投資提供免費的融資;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向個人和企業“真正的”發行國債,為之提供廣闊的投資空間,直到多余的2.5萬億外匯儲備完全消滅掉(留有八千億外匯儲備應付貿易和國際收支就足夠了),貨幣發行權全部收回的任務才告完成,完整的主權信貸開始實行。只有在這時,才可以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其次,通過貨幣互換、人民幣貿易融資、使用人民幣對外投資、對外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方式逐步推行“人民幣國際化”。
在完成上述四步驟改革和兩個關鍵性配套措施之后,以創造巨大國債市場為核心的金融革命宣告完成。在這種情況下,筆者預期,企業生產性借貸的資金利率將有可能下降到不超過4%的水平,在我國盛行二十年并嚴重阻礙民營企業發展的高利貸將會銷聲匿跡,大量的廉價融資將為我國通過第三次工業革命實現起飛提供強大的燃料保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