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誤導》:中國主流經濟學家都是騙人的(連載三)
三、世界新兩大陣營的三十年競爭
冷戰結束之后的世界,看似被自由主義一統天下,然而這其實這只是表象。其實實際上,世界還可以分為“大政府”和“小政府”兩大陣營。實現“大政府”的國家包括北歐五國、德國、中國、法國、奧地利、荷蘭,以及亞洲的新加坡等,實行“小政府”的國家大國有英國、美國、日本、拉美、東南亞部分國家、解體初期的蘇聯及東歐國家。這兩大陣營的人口相當,大概各有20億人口,前者。實行“大政府”的國家基本上都形成了經濟穩定增長、低負債、低失業、社會福利不斷改善、中產階級不斷壯大的經濟局面;而“小政府”國家后者則出現了經濟動蕩、高負債、人民生活倒退等情況。前者以實行社會主義的中國和實行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的國家為主,而后者大多奉行或實踐過盎格魯撒克遜資本主義模式。
兩大陣營的競爭同樣極為精彩,其精彩的程度,超過了二戰之前及冷戰時期的大國對抗。 而這三十年競爭的結局一言以蔽之,就是堅持“高福利”、“有為政府”的國家都勝利了,而那些實行“去福利化”,“小政府”的國家則遇到遭遇了全面性的失敗。
在這30這三十年中,實行“大政府”的北歐國家從一個以打魚打漁、捕獵為主的國家經濟體,攀登上了人類文明的巔峰,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最自由的國家;實行“社會市場經濟”,而非“自由市場經濟”的德國成為了歐洲的新盟主。
與此同時,實行“小政府”的國家中,英國在遭遇了撒切爾夫人的“私有化”之后,僅出現了三個月的繁榮,然后就是長達三十年的沉淪。今天時至今日,英國成為了一個對國際貿易無足輕重的三流國家。另外,英國包括汽車在內的眾多核心產業均被外資控制,英國在治好了“英國病”的同時,卻染上了更嚴重的“拉美病”。美國雖然出現了克林頓時期的““新經濟繁榮””,但如果也不得不面對““里根-—小不什””巫毒經濟學的危害,而。還有那些經歷了自由化危機的經濟體,比如日本、拉美國家、東南亞國家、蘇聯、東歐國家等,其經濟至今也沒有什么起色。這“新兩大陣營”的“新三十年競爭”,至少可以帶給我們下面以下三方面的經驗教訓:
一、高福利國家全面勝出。大家可能經常被灌輸這樣一個印象:在高福利國家,人是懶的,經濟是低效的,國家是貧困的。但事實上,這些說法都是錯的。其實大家只要看一看“世界各國人均 GDP”排行榜,你就會驚奇的地發現,世界各國的人均GDP的排名幾乎就是各國的社會福利程度排名。排在最前面的國家幾乎都是福利水平最高的國家,越往后面的國家,社會福利水平也越低,經濟發展水平也越差。因此,“高福利國家”在經濟發展中是全面勝出的。我們也可以以具體的板塊來看,在歐美地區,北歐是高福利國家,北歐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遠遠高于西歐和北美,;在亞洲四小龍中,新加坡的福利水平高于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的福利水平高于中國臺灣和韓國,而與之對應的也是新加坡的人均GDP是最高的,中國香港次之,韓國和中國臺灣最差。
二、國企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差。在全世界范圍內上國企搞得好,國企優于私私企絕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普遍現象。我們以在汽車產業為例。在德國,國有的大眾汽車的業績要遠遠好于奔馳和奧迪;在法國,國有的雷諾汽車業績要遠遠好于私有的標志、雪鐵龍,作為國企的雷諾還收購了日本的私人車企日產汽車,而作為私企的標志、雪鐵龍汽車,近年更是來則是虧損連連,近日更是被中國的國企東風汽車收購了50%的股份;在英國,汽車企業行業是私有化最徹底的,但也是敗的最慘的,賓利、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Mini、路虎、捷豹、蓮花汽車…………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那這些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的汽車產業來說,這簡直就是“夢幻之隊”。但在撒切爾夫人執政時期,她對其英國的汽車行業進行了私有化改革,然但而這些車企的命運并不是復興,而是不斷的地被分拆、轉賣、再分拆、再轉賣。那些大名鼎鼎的英國汽車品牌,在一個又一個新主人手中漂泊,如賓利被大眾收購,Mini和勞斯萊斯歸寶馬所有,捷豹和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購,MG汽車被中國上汽、南汽收購。對于通常為國家經濟支柱的汽車產業來說,沒有比這個更悲劇悲慘的結果了——英國的百年老店都歸到了外國巨頭旗下,再也沒有什么英國可自豪的民族汽車工業了。
在鐵路領域,法鐵是國有的,德鐵、英鐵、美鐵都是私有的。英鐵私有化之后,出現了安全事故不斷的丑聞,而德國聯邦鐵路公司(DB)私有化后,則被指““只讓有錢人坐火車”,”,而近乎瘋狂地信奉社會福利和人人平等的法國,到現在還保持著鐵路的國有,并且運營得還不錯。2010年歐洲民調結果顯示,在德、法、意、西四國中,法鐵受法國人的喜愛程度最高:,對法鐵有好感的法國人占到受訪人群的66%;但在德國,只有41%的受訪德國人表示““對德鐵有好印象”,”而對法鐵有好感的法國人則占66%。
在高鐵中另外,德國私有的高鐵曾在1998年發生過重大事故,而法國國有的高鐵則是以“30年零事故”聞名世界,而在奉行私有主義的英國和美國,至今還沒有一條高鐵,而且即使是而且它們的普通鐵路速度也非常慢,英國鐵路的時速只有80公里。
在核電領域,法國和中國的核電都是國有的,而且以技術新、效率高著稱于世。而德國和日本的核電是私有的,日本私人核電站發生了福島核泄漏,造成了無可挽回的損失,德國的私人核電也是隱患重重,改造不利。
總之,根據歐美國家的經驗,在汽車、鐵路、高速鐵路、核電等領域,國企的表現都全面優于私企。
三、減稅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在本次輪經濟危機中,很多國家都陷入了債務危機,而關于債務危機的成因卻是謊言謊話連連。西方的保守派媒體一直宣傳,債務危機的根源是因為高福利,但是他們的這一謊言卻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如果債務危機是因為由高福利引發的話,那么債務危機因為最應該發生在北歐、德國、新加坡等世界上福利最高的國家。但是不幸的事實是,這些高福利國家大多都完好無損,相反,那些陷入危機的大多都是低福利國家,比如美國、日本、南歐國家等,而,其實,對于債務危機,一直有個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歐美國家卻難以啟齒的的根源,那就是——減稅。政府一減稅,收入就會減少,當然會出現債務危機。當前發生債務危機主要最嚴重的國家,基本都是近三十年實行了““大減稅””的國家,而非真正的高福利國家,比如在美國(巴菲特每年繳納的稅收還不如他的秘書)。所以,這些,這樣的國家發生債務危機并不稀奇。
第一篇: 經濟學真相是如何被“以訛傳訛”的?
1、亞當?斯密并沒見過資本主義
2、“自由放任”本來自中國——“自由放任”經濟思想的來源分析
3、“守夜人”政府是戲稱——“守夜人”經濟思想的來源分析
4、“看不見的手”是反諷!——“看不見的手”經濟思想的來源分析
5、 亞當斯密對中國的批判不靠譜!
6、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并非對立而是分工——兼議什么才是“斯密傳統”?
7、“產權理論之父”本是社會主義者——“新制度學派”的真實情況
8、“貨幣之父”靠發明“直升機撒錢”獲諾獎——“貨幣學派”思想探源
9、哈耶克只是個“槍手”——哈耶克與凱恩斯論戰真相
10、哈耶克主義的本質是“陰謀論”
11、西方經濟學家反對政府的理由與中國有什么不同?——對弗里德曼的分析
12、中國沒有市場派經濟學家,只有市場上的經濟學家
第二篇:現實:中國模式、西方模式孰優孰劣?
1、我和張五常為何說林毅夫的好話?-兼議中國到底做對了什么?
2、吳敬璉說中國是“權貴市場經濟”,說對了嗎?
3、美國三任總統的凱恩斯主義——凱恩斯主義讓美國走向真正富強
4、中國經濟治理的邏輯是“實事求是”而非“凱恩斯主義”
——中國凱恩斯主義的發展經濟學因子
5、經濟危機從來不是傳說——凱恩斯說的是經濟周期
6、里根經濟學原來是巫毒
7、美國繁榮與消費主義無關——美國三次危機皆因高消費
8、撒切爾改革只繁榮了三個月,卻讓英國衰落30年
9、人類兩大禍源:從法西斯主義到哈耶克主義
10、美國如何搞垮拉美?——弗里德曼及其“災難資本主義”哲學
11、中國如何消除腐敗?——打敗腐敗的不是民主,而是福利社會
12、福利社會不是社會財富再分配而是個人財富再規劃
13、關于福利社會的八大誤解
第三篇 經濟學“眾生相”——經濟學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1、聰明的投資者更容易失敗
2、富人從來不是慈善的主體,中產階級才是
3、企業家不會相信自由放任——真正的企業家都是凱恩斯主義者
4、經濟學中并沒有所謂“市場經濟原理”——自由放任最大的受害者是企業家
5、經濟危機淘汰的都是最好的企業
6、產業資本都是天然的愛國者
7、痛脹感不同與通脹,生活方式變貴是根源
8、通脹不是貨幣現象,而是經濟增長現象——中國通脹是經濟增長過快的結果
9、企業家、媒體人、拾荒者,通縮面前沒有的受益者
10、自己的錢自己花并不最有效率嗎?
11、“私人財富暴”與“公共產品”不足
第四篇 “媒體經濟學家”及其誤導
1、統計陷阱與“假新聞”——貨幣超發背后的統計陷阱
2、貨幣的“蝴蝶效應”
3、影子銀行不是金融創新,而是金融扭曲
4、中國人為什么愛儲蓄?
5、中國人不消費謊言的來源
6、高投資真的會產能過剩嗎?
7、中國內需不足嗎?
8、財經大佬與媒體經濟學家
9、財經輿論是怎么出爐的?
10、輿論只是被選擇的民意
11、知識分子的話語權旁落
12、輿論階層的生存狀態
13、警惕民粹主義的誤導
第五篇 我的三大“經濟學創新”
一、可以改變世界的新經濟體系之一:低生存成本社會理論
二、可以改變世界的新經濟體系之二:平衡經濟學原理
三、可以改變世界的新經濟體系之三:“精準調控”理論
這本書顛覆了太多我們所認為的經濟“常識”:亞當斯密號稱“現代資本主義之父”,其實并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西方經濟學的源頭并不在西方,而是來自中國的道德哲學,“自由放任”、“看不見的手”、“守夜人政府”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濟學理念或是來自后人的誤解,或是大師的反諷式寫法,或是來自馬克思主義者對當時政府的諷刺,總之沒一個是經濟學家的本意,而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科斯其實一直是個社會主義傾向的學者,而且一直看好中國,貨幣學派的創始人弗里德曼并不贊同貨幣緊縮,相反卻是“量化寬松”的發明者,近年走紅的奧地利學派的思想也并非亞當斯密的傳人,而是繼承的法國重農學派的思想,西方經濟學家雖然也反對政府,但他們反對政府的理由卻與中國左派一致,經濟學不是研究資源配置的學問,而是研究經濟規律的學問等。
本書不僅澄清了經濟思想史上的大量謬誤,也對經濟現實有著深入的考察,并且得出了與市面上流行觀點完全不同的結論:比如作者指出,西方發達國家打敗腐敗靠的不是自由民主,而是戰后福利國家建設,而福利社會的本質不僅是一種財富分配機制,更是一種財富規劃機制,慈善的主體從來不是富人,而是中產階級,真正的企業家并不相信自由放任,而政府干預才更符合他們的利益,和平時期的通脹并非貨幣現象,而是經濟增長現象,通脹感”不僅來自物價升高,更來自于“生存方式變貴”,聰明的投資者更容易投資失敗,中國經濟治理的邏輯并非凱恩斯主義,而是“實事求是”等
總之這是一部知識含量極大的“思想財經”著作,不僅重新梳理了西方經濟學學脈,批駁了大量長期流傳的經濟學謬誤,而且直面現實重大經濟思想分歧,提出了大量極具解釋力的獨家觀點,作者認為眾多經濟學謬誤的產生主要是受“媒體經濟學家”和“民粹思潮”的影響,作者主張經濟學家應該追隨真理,而不應該追隨媒體,在本書最后作者還提出了“平衡經濟學原理”、“低生存成本型社會”理論、“精準調控”理論三大原創性經濟學主張,供中國在制定政策時參考。
書名:反誤導
副書名:一個經濟學家的醒悟
作者:高連奎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7月
北大教授陳平,大師何新鼎力推薦此書!《求是》官網專文推薦本書!
內容介紹:
經濟學家力量之大遠超我們的想象,一個國家往往被幾個經濟學家的思想所左右,然而在中國正確的經濟思想一直無法落地,而錯誤的思想卻可以大肆傳播,正統經濟大師的理論在中國頻遭誤讀,而邊緣學派卻以主流自居,總之,中國正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所誤導,在這種誤導下,改革被錯解,民生越來艱難,中國到底應該信仰什么樣的經濟學?我們到底應該選擇什么樣的發展路徑?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
本書就是直面中國經濟思想界的巨大分歧,并從“經濟學學脈”的角度,對關系中國發展戰略的重大經濟問題進行一次清晰的梳理,其中對亞當斯密、凱恩斯主義以及新制度學派、貨幣學派及奧地利學派等都進行了非常翔實的分析。并且提出了大量極具解釋力的獨家觀點,作者期望中國將來能夠避開政治和經濟的巨大陷阱,從長遠角度,本書也為我們描述了一幅中國發展戰略的偉大前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