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當下的中國股市,人們議論最多的就是“市場底”是不是已經出現?何時可以確認?誰能回答?誰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對錯是另一回事。一段時期以來,上證綜指2000點被多次反復爭奪,而在一只“看不見的有形之手”的幫助下,2000點多次失而復得,或在2000點之上就顯示出“堅決抵抗”。那是不是就可以認為2000點當屬“鐵底不破”?恐怕沒那么簡單。
2000點到底是不是“底”,我們需要更為精細地分析。在我看來,“市場底”和“政策底”并不矛盾,但只能說,“政策底”是“市場底”的組成部分。那么構成“市場底”是不是還有其它要素?當然。我們“中國證券投資放心工程”的研究團隊一直認為,“市場底”應當由“四個部分”構成:其一,政策底;其二,經濟底;其三,貨幣底;其四,資本底。
“政策底”大家都比較熟悉,通常應當有兩層內含;第一層,政府通過各種方式表達了對股市的直接呵護,比如用大媒體“社論”的方式表態,降低股票交易印花稅等等,借此激勵市場交易更加活躍,從而形成反彈式拐點;第二層,是經濟低迷或疲弱之后的政策轉變,比如刺激或微刺激,都屬于拉動經濟逆轉的政策動作,而作為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當然應該有所反映,同樣會出現反彈式拐點。
所謂“經濟底”,就是要看政府拉動經濟的相關政策是否可以引發經濟的可持續增長。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股市是經濟的反映,這一點中國股市從未改變過。有人說,中國經濟與股市脫節,為什么GDP增速世界第一而股市漲幅倒數第一?我們說,這是不懂股市的說法,因為股市的漲跌的核心動力不是過去的業績,而是未來的預期。所以,經濟增速的預期下滑,股市必定下跌。當然可能出現過度下跌的狀況,但那是市場自身的規律,也是市場流動性不足所構成的必然結果。
所謂“貨幣底”指的是“貨幣政策的松緊條件”。對于股市而言,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所以,在高利率、高緊縮條件下,股票市場不可能出現有效的上漲,至少不可能出現“牛市”。這一點也是客觀經濟規律,更是股市對資本價格的客觀反映。所以,中央銀行的“糊涂官員”愣說“股市漲跌是其自身規律,而與貨幣政策無關”,這絕對是違背基本經濟規律的說法,是推卸股市資本定價失敗責任的“混賬話”。
所謂“資本底”指的是“貨幣轉化為股權資本的條件”。就目前而言,高利率使得投資者更加偏好固定收益的投資,而阻礙了“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因為,利率高的時候,人們投資股權資本的條件會更加苛刻。另外,還有一個重大問題在阻礙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那就是在互聯網的幫助下,中國發生了“全民性的金融空轉”,目前規模已達1.9萬億元。國民熱衷于這種“低風險、高收益”——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對稱的“制度性套利”,而嚴重阻礙了貨幣向股權資本的轉化。
綜合上述“四重底”的劃分,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A股市場的“政策底”、“經濟底”大致的輪廓已經較為清晰地顯現,但“貨幣底”和“資本底”還遠不充分,這“兩重底”同時也是最令人擔憂的“底”。從央行的慣性思維方式看,它們基本屬于“華盛頓共識”在中國的認同者和執行者,“緊縮”是絕對的,“寬松”是相對的。
從過去的實踐看,緊縮之下的高利率,已經把中國股權、實業投資偏好的資本大量逐出中國,從而導致中國民營資本空心化,主動性增長動力極弱難返。中央已經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而掉頭“適度放松貨幣”。但是,誰說得準哪一天,央行會以什么樣的理由重新“收緊貨幣”?從整頓同業業務的角度看,央行和銀監會都沒有拿出足夠的力度,而使“金融空轉”無法得到有效的遏制。
不過,我可以肯定地講,央行要是再緊縮下去,中國經濟定死無疑。同時,政府所采取一切拉動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改革措施,都將被緊縮——壓制內生性增長動力的效應給憋死。我認為,中央也看到了“危險”,所以才有當下的轉向動作。所以,如果中央、國務院頭腦冷靜,那央行的作用會被對沖,而逐漸將中國經濟拉向良性循環的軌道,真若如此,A股“四重底”顯現,市場底顯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