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人民幣直接互換的國家不斷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越來越高。從目前形勢來看英國、歐洲、俄羅斯、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伊朗、南非等國已經加入后面陸續都會加入的貨幣互換的隊伍中來。中國作為最大的貿易國,貨幣直接互換,不通過美元這個中介,無形中降低了匯兌的風險和交易的成本提高了效率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美元黃金掛鉤的情況下確立了美元國際結算貨幣,儲備貨幣的地位。這是有歷史原因、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等綜合因素才確定了美元的這個地位。在尼克松上臺后,美元和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名存實亡。但美國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外貿進口在全球的影響力依然維持了這個地位。主要美國的經濟,軍事、科技維持NO1。在美國政府還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一個發行貨幣的形勢下美元鑄幣權這種地位很難被撼動。
第一二次世界大戰發動戰爭國最終目的是為了統一歐洲。拿破侖也想統一歐洲。當德法發現用戰爭手段是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時,經濟一體化成為一個可行的方式。歐元的誕生以及發展到現今是歐洲在近代最大的一個成果。戰后的歐洲基本上是美國的附庸,歐元的誕生使歐洲擺脫這個角色而成就自己在國際上的地位成為了可能。但歐元要成為儲備貨幣還有漫長的路要走,1是要提防美元對歐元的絞殺,(希臘危機就有美國政府的影子)2。在經濟、政治地位上、科技等上能于美國抗衡。
日元和人民幣的對比:從日本和中國的國家體量來說人口是日本的十倍、國土面積是20倍強。資源上來說中國總體資源比日本豐富的多。日元在國際上地位比中國高的多,但也不是一國際化的貨幣,日本在美國的保護之下,更談不上挑戰美元的地位了。
日本比中國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科技上和國民團結性上、這也是島國民族自身的一些特點。日本以前一直采取外貿出口拉動經濟的主要模式。由于日本上世紀90年代發生的以房地產外貿主導的經濟模式泡沫破裂,造成嚴重的經濟不景氣長達10年之久。很多日本的大企業紛紛在海外投資,現在日本和美國有一點很相似,就是在海外的國家的投資產生的效益比國內企業產生的效益要高,這也是日本長期不振的原因之一。而安倍的貨幣貶值的方式也是想吸引海外的企業資金和制造業的回歸。和奧巴馬呼吁美國制造業回歸是異曲同工的方式。
而中國目前的現狀是以低成本粗放式高耗能等模式發展經濟的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在人力成本上東南亞國家,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都比中國成本要低很多。而紡織類輕工業產品的技術門檻是比較低的,在加上科技的發展流水線作業制造方式對依賴人本身有所減少,而經過短時期的培訓雇工很快能上手。中國的這種方式在房地產高企加高了人的生活成本,環境高度污染,資源匱乏,青壯年勞動力的缺乏等因素的綜合下,很多外資臺資等企業紛紛外遷。中國這種在價值鏈低端的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未來品牌,核心技術、知識產群、中高端產品設備業才是中國的方向。
從各方面目前分析中國人民幣國際化之路基本上不具備。唯一具備的就是中國的外貿進出口的體量夠大,中國和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有貿易往來。
中國人民幣國際化的陷阱:人民幣要走國際化,必須放開資本項目上的自由流入流出,必須把固定匯率放開變成浮動匯率。
我研究了幾乎所有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各種因素,其中把房地產炒作離譜的國家沒有一個經濟不是硬著路(對比日本的狀態)。另一個就是無錨印鈔,隨時開動印鈔機印鈔。一般像前蘇聯,前印尼,津巴布韋等國家最終會貨幣大幅貶值政權更迭,社會到退10幾年的現象。
而中國現在面對的第一種問題和第二種問題的結合,在這種情形下聽信某些國內國外別有用心的人走快步人民幣國際化的路,會把中國帶入萬劫不復的而有可能30年改革成果一掃而空的境地。因為在中國目前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中國經濟走入通貨緊縮,外匯資本流出在今年就會大于外貿的順差的情況下,放開資本項目,放開浮動匯率,很明顯就會給外國資本阻擊中國匯率掃平了一切障礙。一旦危機發生互換的貨幣就會成為打擊人民幣的籌碼,那些國家基本會落井下石,人民幣的拋售潮會形成,那結局可能是一地雞毛回到解放前.
中國應該采取人民幣低調國際化的噱頭,那實則為了中國的外貿的出口。在國內經濟轉換模式,改革等等未形成之前千萬不能放開資本項目,和不可控的浮動匯率。加快形成房地產下跌的大趨勢,而著力把中國股市搞上去來解決企業產業升級等方面需要的資金,提高內需。加快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資金投入,讓老百姓基本沒后顧之憂才能有錢來消費。
總之;目前人民幣國際化絕對是陷阱。一方面面對美國的打壓,另一方面面對國際資本(索羅斯等)對國內匯率的沖擊。
等中國解決了國內的經濟轉型等問題,中國的貨幣直接互換覆蓋了基本所有經濟大國。單獨歐元面對美元的打壓會不堪重負,這時人民幣和歐元的結盟對美元恰逢其時,從而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三足鼎立應該是中國的終極目標。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