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認快速城市化形成的住房剛需巨大,但哪一種商品不是剛需巨大呢?為什么別的剛需能夠被市場輕易滿足,獨獨住房就不可能呢?以中國豐富勞動力所形成的巨大產能,幾乎所有商品都 已能過剩,為什么獨獨住房就不可能呢?而且自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國家通過政策支持,更加上銀行通過按揭透支海量資源,房地產業生產效率理應更高,產能過剩實在自然不過。土地稀 缺確是個硬性約束,可住房的高空發展及“下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運作不都可保輕松躍過土地瓶頸嗎?凡此種種,完全可大膽假設:中國住房已大大飽和,甚至過剩!
——題記
前不久,某機構舉辦以“京津冀一體化與房地產未來走勢”為主題的專家對話會,本人作了個旗幟鮮明的發言:京津冀一體化絕不應成為一場房地產的狂歡!主要內容如下:
京津冀一體化是十八大后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提出的重大國家戰略,有媒體稱之為“一號工程”。當前對京津冀一體化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盡管也有自己的角度及意義, 但沒有直搗黃龍。實質上,京津冀一體化是經濟社會資源在京津冀地區的再配置,目的是達到資源分配更優化,從而主要為作為首都的北京解堵解圍解困。不可否認,房地產會是這里的基礎 ,任何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交通和房地產也幾乎都必須先行,但京津冀一體化絕不應成為一場房地產狂歡!具體談幾點:
第一點,北京之所以堵、之所以圍、之所以困,部分原因也在于房地產的泡沫化畸形發展。房地產泡沫本身是資源嚴重錯配的結果,但由于房地產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分量較重,它同時又誘 導和帶動資源的進一步錯配。比方說,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眼下已嚴重過剩,一些鋼鐵企業甚至不得不賠本賺吆喝,原因應該也在于近些年來中國房地產大躍進給出了錯誤的刺激信號。
第二點,本人幾年前就呼吁,要高度警惕中國房地產泡沫,中國住房或許已大大飽和,甚至已嚴重過剩。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世界第一人口大國,而且中國人一向勤勞,再加上中國人對財 富的強烈進取心——被認為在世界各大民族中不亞于猶太人,如今更是乘市場經濟之長風,幾乎所有商品在中國都可以產能過剩。拿衣服鞋帽來說,甚至全世界都可以不生產,一個中國生產 足矣,甚至一個珠三角地區生產夠矣。再拿作為重要建筑材料之一的水泥來說,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和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歷史數據,中國2011年和2012年兩年內的水泥產量就超過美國在整個20 世紀的水泥產量,近產以一擋百。
那房地產作為商品為什么就不能過剩呢?不否認快速城市化形成的住房剛需巨大,但哪一種商品不是剛需巨大呢?為什么別的剛需能夠被市場輕易滿足,獨獨住房就不可能呢?而且自住房市 場化改革以來,國家通過政策支持,更加上銀行通過按揭透支海量資源,房地產業生產效率理應更高,產能過剩實在自然不過,不過剩才是咄咄怪事。土地稀缺倒是個硬性約束,可住房的高 空發展及“下有政策,下有對策”的運作不都可保輕松躍過土地瓶頸嗎?凡此種種,完全可大膽假設:中國住房已大大飽和,甚至過剩!
第三點,“半桶水”的指導理論也決定了中國房地產業乃至整個市場經濟的畸形發展。中國雖然號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在市場經濟建設的指導理論上,并沒有自己的真家伙,沿用的還是 西方主流經濟學。西方主流經濟學雖標榜自由主義,但對市場是一種什么機制、市場機制如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其實還是“半桶水”——似懂非懂不真懂!市場是怎么實現對資源的優化 配置的呢?在市場上,由于供給和需求力量的相互博弈,市場價格趨向于一個均衡價格,即商品的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如市場價高于均衡價格, 則出現超額供給,使市場價格趨于下降,直至均衡價格;如市場價格低于均衡價格,則出現超額需求,使市場價格趨于上升,直至均衡價格。這就是西方主流經濟學的標準回答——均衡機制 ,簡單講,是均衡機制使市場實現對資源的優化配置。這的確沒有錯,但西方經濟學在闡述均衡機制或者說均衡價格時,不幸而把具體的前提疏忽了——這是人們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籠 統地講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博弈,籠統地講所謂“在市場上”。實質上,市場必須是具體的市場,供給與需求的相互博弈也必須具體的,抽象地談論市場競爭和均衡價格,貌似天衣無縫,實則 漏莫大焉。最簡單的,成交必須在限定系統內進行,均衡價格是在限定系統內達致的,如系統無限開放,均衡永遠也達不到,優化配置資源當然就無從談起。西方主流經濟學在闡述均衡價格 時,應該說隱含著限定系統的前提,但沒有明確指出均衡價格有且只有在限定系統內才能達致。“言必稱希臘”的中國經濟學界也稀里糊涂地忽視了這一個根本不能忽視的前提——限定系統 ,正應了馬克·吐溫的話:“問題經常在于人們深以為然而不盡然的地方。”事實很明顯,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沒有從一“限”字出發,而是在所謂自由的裹挾下,政府也趁機甩掉包袱, 幾乎一開始就掉入了無序競爭,結果使投機者如魚得水,市場嚴重偏離均衡,泡沫越吹越大。真正的自由主義者一定要明白一點:市場之所以被選擇,是因為市場通過均衡機制實現資源的優 化配置,而非兩極分化,更非弱肉強食。偏離均衡和資源優化配置的所謂自由市場,是偽自由和偽市場!當務之急是真正厘清市場是一種什么機制、市場機制是如何優化配置資源的。(詳可 參見鏈接《限購限貸是地道的市場操作》)
第四點,下一步的發展應把經濟社會資源引導配置到科技創新上。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房地產問題的表態相當謹慎,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傾向性極其鮮明 ,那就是把經濟社會資源更多更強地配置到科技創新上。有兩個特別行動彰顯了習總對科技創新的格外器重:一是2013年3月4日,習總書記來到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科協、科技界聯組會 場,一句開場白開門見山:“在黨中央工作的前五年,我每年都去港澳組,當了總書記后,我第一個來科技組。”二是2013年9月30日,也就是共和國64周年國慶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 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在主持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決定著中華民族前途命運。更特別的是,是次政治局集體學習一反常規,走出中 南海,把“課堂”搬到了中關村——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把經濟社會資源配置到科技創新,與之相應,房地產投機的游戲應盡早結束,這才是真正的實干興邦。
第五點,堅決打擊房地產投機食利階層。毫無疑問,房地產泡沫支撐不了13億人口的大國崛起,而只會拖累中華民族的大國崛起。中國大陸目前愈演愈烈的貧富分化,難道就沒有房地產泡沫 的功勞與貢獻?房地產是生活和生產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但由于房地產泡沫的存在,極大抬高廣大普通民眾的生活基礎成本,甚至也極大壓縮了廣大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嚴重打擊創業和 實業精神,侵蝕大國崛起的民生民意根基,必須想方設法打擊房地產投機食利階層,尤其要盡快推進房地產信息聯網和公開——這也是市場優化配置資源的重要前提。信息是自由交換的核心 要素,沒有對信息不對稱的克服,就不會有市場對資源的優化配置。由于體制上的透明度不足與灰色地帶的廣泛存在,再加上相關利益集團的利益作祟,中國房市信息嚴重不對稱。從信息不 對稱的嚴重程度看,房價泡沫不言而喻,沒有泡沫才是咄咄怪事。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