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網站3日更新的4月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4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余額為272995.03億元,較3月末的272149.14億元增加845.89億元,連續第10個月增長,但增量較3月的1741.26億元明顯回落,也是去年8月以來首次回落到千億水平以下。
中國4月央行口徑外匯占款+846億元,較3月大幅下滑51.4%,為9個月來的最低值。
4月金融機構全口徑外匯占款+1169億元,環比下滑38%,創下8個月來的最低。
4月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大幅下滑五成,這與早前公布的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下滑趨勢相一致。隨著央行在外匯市場購匯的數量不斷下降,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將得到提升。
以往外匯占款是央行供應基礎貨幣的主要方式,當外匯占款大幅增加,央行必須相應購入外匯來穩定貨幣,增加基礎貨幣的投放,而若外匯占款增量下降,這將給未來貨幣政策工具的應用產生根本的影響。
分析師表示,在人民幣匯率彈性明顯上升,雙向波動成為新常態的背景下,外匯占款將不再作為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手段,未來再貸款和定向降準將是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方式。
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外匯主管黃毅判斷,人民幣匯率經歷快速貶值之后,市場的預期出現明顯變化,境內企業和個人因為人民幣貶值,持匯意愿上升,央行常態式干預明顯減少了,這應該是央行口徑外匯占款增量明顯回落的主要因素。
招商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3月17日人民幣兌美元日間波幅擴大到2%,帶來一個重要的變化就是外匯占款的增量、波動性下降,央行外匯資產變化的中值趨于穩定。
“過去外匯占款一度成為投放基礎貨幣唯一的渠道,在外匯占款新增量減少之后,貨幣當局有兩種選擇,第一種是降準,把過去凍結的基礎貨幣釋放出來,第二種是開拓更多的國內投放基礎貨幣的渠道,如央行最近運用的一些工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表示,在他看來,在這兩種選擇之中,央行從成本等方面原因考慮,更愿意選擇后者。
因外匯占款大幅降低,基礎貨幣投放減少,再加上6月份銀行再度迎來年中考核,市場出現了“錢荒”的擔憂。
上周五,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并加大“定向降準”措施力度,對符合結構調整、滿足市場需求的實體經濟貸款達到一定比例的銀行適當降低準備金率,同時擴大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和專項金融債規模。
《人民日報》特別提到,在“定向降準”提出后不久,此次國務院再次強調對此加大力度,再加上當前銀行間市場資金利率持續走低,顯示出貨幣供應充足,今年將難再現“錢荒”。
不過,相較于降準,市場更傾向于認為“再貸款”將成為日常基礎貨幣供應的主要方式。
“央行始終需要通過擴大資產負債表來供給基礎貨幣。”謝亞軒表示,外匯占款如果不再作為供應基礎貨幣主要方式,再貸款會逐漸在常規上替代外匯占款的作用。而再貸款目前更多會貸給政策性銀行,因此也會體現出定向發力的政策信號。
國信證券宏觀分析師鐘正生認為,今年央行提供長期流動性的首選不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而是再貸款。在經濟下行時期,降準勢必引起平臺債務再擴張,而在美聯儲今年退出QE時,降準也會給跨境資本流動和人民幣匯率帶來很大不確定性。
鐘正生認為,再貸款作為首選有三大優勢:1、可拓展長期基礎貨幣投放渠道,提升商行的資產擴張能力和貨幣乘數;2、可進一步拓寬使用范圍,配合財政政策定向發力;3、開展再貸款無需向市場披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