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院上周發布了未來五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九條廣泛性改革原則,也就是“新國九條”。整體目標是要發展多層次、功能完善的資本市場體系,以支持經濟增長。
這一改革面對一些重大挑戰,不過,國務院對當前和今后較長一段時期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進行頂層設計、作出統籌部署,其意義非凡,顯示資本市場將儲蓄轉移到長期投資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已經被列為國家的經濟戰略。這也將會改善不同監管單位間的協調,從而克服資本市場發展面對的一些結構性障礙。
在新股發行方面所提出的改革建議,將可降低政府在發行時間表、密度和新股定價等方面的參與。中國證監會在針對“新國九條”發布的答記者問中表示,今后將更著重于所發布信息的品質以及市場運作,包括公司退出機制。
這一改革的討論已經進行了相當一段時間,它將有助于中國發展更健康的證券市場。但是,就算是如此高層級的認可,參與其中的市場和監管層,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具備風險定價和監管措施所需的技能和經驗。
另外,“新國九條”提及促進更多收購兼并活動,也被一些人視為是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關鍵一步。我們認為,“新國九條”提出的這方面內容,很可能在加速所有權混合制架構的設立方面,扮演一定角色,并擴大民企在更多產業領域的參與。
發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的可能性,是“新國九條”中的一個亮點。這顯示如何在一個日漸去中介化的金融體系中進行信貸配置的問題,并未被決策高層所忽略。我們認為,發展地方債券市場是解決問題的恰當方案,此前也已經論述過多次。
中國決策高層對金融市場改革的認可無疑受到歡迎。但和眾多中國問題一樣,落實是關鍵。“新國九條”中,很多目標本質上都是長期性的,需要時間和政策的協調,才可以實現。我們預期更多措施的細節會在未來數個月內公布。
(作者為匯豐經濟研究
亞太區聯席主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