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3月10日在參加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時表示,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金融危機反映出兩大問題,一是每個經濟體都要防止政府亂花錢,對預算要有非常清晰的制衡,否則就會出現全球金融危機中發生的歐洲多國主權債務危機;另一個則是國家不能亂印票子,亂印票子會導致通脹和資產泡沫。
出人意料的是,周小川作為央行的主官,會在全國政協這樣的場合說出國家和政府不能“亂印票子”的話。但從他口中說出來,給人的感覺有些滑稽。他在不經意中承認并把亂印票子的責任推給國家與政府了。
就貨幣發行量而言,中國可以說是超級大國。增發貨幣,幾乎成了一種中國的“國策”。雖說管不住發鈔沖動是“歷史痼疾”,但實際上早在1994年,全國人大早就通過《人民銀行法》從制度上禁止“主動印鈔”的行為了,也就是說,政府再也不能隨隨便便就把央行變成實際的印鈔廠。
然而,這樣的制度從來就沒有起到什么作用。過去幾年,中國貨幣供應量激增了50萬億元,幾乎翻了一番。貨幣增發與GDP之比,也是一路水漲船高。如果貨幣總量的擴張節奏跟隨實體經濟同步變化,即M2與GDP之比大致維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萬億的貨幣總量就完全足夠。但現在,貨幣總量已足足高出22萬億。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刊載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的M2/GDP達到1.88創下新高。而同期美國的M2余額為10.04萬億美元,截至2012年3季度,GDP為15.81萬億美元。這等于是中國一塊錢的貨幣供應,只撬動了五毛錢的GDP;而美國,一美元拉動最少1.5美元的GDP。
按理說,在全球經濟危機中,美國是重災區,但中國在運用貨幣供應的救援之道的力度上要遠大于美國。不過,正是中國貨幣供應的救援之道導致通脹率居高不下。
2013年,美國的通脹率僅為1.5%,中國公布的通脹率已經是3.5%。有分析認為,美國即使按其公開的“量化寬松”,再加印6000億美元,其本國的通脹率也不會超過3%。同樣,如果中國再開動“印鈔機”加印幾萬億人民幣,其通脹率將十分可怕。
問題是,如果央行加大“印鈔機”力度,將會重創幣值的穩定,帶來嚴重的通貨膨脹的隱患,絕大多數民眾多年積累不易的辛苦財富,可能會在不經意間灰飛湮滅。
處在利益鏈終端的民眾依然不知道、也沒有辦法抗拒。央行增發鈔票,其實是通過國家強制力向民眾“借錢”。經濟學里有一個“通貨膨脹稅”的比喻,說的就是政府增發紙幣彌補赤字,增發貨幣就相當于隱形征稅。在“法定貨幣”的制度下,央行增發鈔票,幾乎是“下個行政指令”就能實現的。
一邊是央行在增發或亂發鈔票,一邊是大家在拿著這些票子進行自由的市場交易,每一次交易實際都成了無聲的財富轉移。這當中,什么人最吃虧?答案是,老實巴交努力掙錢存錢的人,拿死工資的人,離印錢的人最遠的人。當然,什么人最受益?借錢花的人,離印錢的人最近的人。
以房價為例。盡管政府決策層采取了若干調控措施,但仍沒有阻止房價持續上升,房價和M2之間形成了互為因果的怪異關系。
去年,被稱為“任大炮”的房地產精英——任志強曾放言:“房價這些年來翻了5倍,中國的M2也翻了5倍,是M2推高了房價,更相當于房價沒有上漲。”這話切中要害。因為M2的飆升導致物價上漲,使得民眾忙不迭地希望依靠買房來實現資產保值,從這個角度看,M2的確是房價連年上漲的重要推手。
所以,央行增發或亂印票子首先是掠奪國民財富的舉動,其次是破壞市場價格,搞亂市場運行,制造虛假繁榮和真實衰退。況且,現在乃至將來,央行都不可能懂得約束自己,尤其當前匯率制度下,美國加大印刷票子,美元涌進來之時,央行不印票子都難。但央行如此多印票子,卻是一種稀釋全民財富,是變相的掠奪行為。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