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和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2013~2014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發布暨“當今世界格局與我國安全發展戰略”學術研討會3月4日在北京舉行。
研討會由中國社科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副主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鄧純東主持。原中央顧問委員會秘書長李力安、中組部原部長張全景、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衛建林、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靳諾、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中國軟實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祚、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昊、《環球時報》社長胡錫進,以及來自中央有關部委、京內外有關科研機構、高校,中宣部、中聯部、中央編譯局、新華社、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遼寧大學、南京財經大學、西南大學、首都經貿大學、重慶郵電大學、鄭州大學、福州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浙江海洋學院、天津師范大學等和我院的專家學者梁柱、趙曜、俞邃、徐崇溫、谷源洋、丁冰、鄧純東、吳恩遠、姜輝、徐世澄、周新城、吳雄丞、吳健、王正泉、姜述賢、劉漢俊、趙常慶、房廣順、張順洪、陳躍、余麗、鄭承軍等,以及新聞媒體記者約120人圍繞大會議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
與會嘉賓在致辭中對《2013~2014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的面世表示熱烈祝賀。
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將發生內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3月4日發布的《2013~2014世界社會主義黃皮書》(下稱“黃皮書”)稱,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將發生內爆,并最終導致其崩潰。
黃皮書認為,全球化壟斷資本主義的不可持續性主要體現為政治、社會和生態等三個方面,而這種不可持續性決定了當代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會將發生內爆,并最終導致其崩潰。在這種發展趨勢之下,世界的新生力量,特別是中國對本國發展方向的自主把握就尤為重要。
該黃皮書在國家社科基金辦公室最近向全國推介的有分量、有深度、有影響的15種代表性著作中位居榜首,主要選取上一年度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有權威性、前沿性和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結集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介紹,黃皮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學術出版資助項目,主編是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心主任李慎明。
李慎明介紹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會將發生內爆并最終導致其崩潰的三點理由:
第一,全球化壟斷資本主義不可持續。他說,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金融化是收入分配日益不平等的原因,它產生不斷增長的剩余,而且以此自肥。“金融投資”(或說投資于金融投機)以令人暈眩的速率在膨脹,完全與實體生產投資和GDP的增長脫節。GDP增長也演變成虛擬增長。而過去意義的主權國家對金融體系的控制手段如匯率、利息等,都已經因為強大的壟斷金融資本的肆虐而失去其效用。
李慎明說,這就使得國際市場的能源價格、食品價格等都實際上處于壟斷資本的掌控之下,而美國爆發的次貸危機和歐洲的種種危機等,都在制造或者加劇不平衡性,其目的絕不是為了讓大部分人獲益,而是為了讓寡頭們獲取更高的利潤和收益。
第二,全球化壟斷資本主義將發生內爆。李慎明分析說,為什么會發生內爆?金融投資的爆炸性增長需要各種形式的債務作為“燃料”,尤其是主權債務。霸權國政府聲稱尋求“減債”,實際上是在故意說謊。因為金融化壟斷集團的策略要求通過債務增長來吸納壟斷的剩余利潤。所以,它們在追逐債務,而不是減債。
李慎明說,所謂為了“減債”而強加的緊縮措施,實際上是刻意用來增加債務。而這種現象正在不斷深化全球化壟斷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使得從政治和經濟兩個方面都無法解決這種矛盾,最終導致內爆的發生。這種內爆會是持續性的,是一種系統性的危機,而非周期性的經濟危機。
哪些方面會發生內爆?李慎明分析說,首先,內爆會發生在生態環境領域。因為目前金融資本壟斷下的生產環節已經不是由真正的市場機制在掌控,而是超越了地球生態承受能力的過度開發和過度生產。其次,內爆會發生在政治領域。西方自身的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選舉制度,但現實狀況是,這種選舉機制并沒有允許人民進行實質性改變。
有人說“我們別無選擇,只能依靠市場”,這說明經濟金融化下的壟斷金融資本決定了一切事務的運行。這是非常危險的,意味著西方政治體制的民主性被吞噬,民主政治的能力在空洞化,反而有可能出現新法西斯主義。
第三,中國的崛起和發展方向。這種系統性內爆之后的世界會是怎樣的?李慎明分析說,當今世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為代表的新帝國主義體系;第二部分是南方國家;第三部分是正在崛起的世界力量,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發展。
“現在判斷中國經濟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會有很大爭議。”李慎明說,中國試圖建設一個共同富裕的國家。中國的發展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優勢,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第一,直至今天,土地還沒有被完全私有化,土地是國家或者農村集體所有的財產,這就使中國有足夠能力避免產生大量失地農民。而過快的城鎮化會產生大量沒有土地、沒有工作、沒有住房和沒有希望的人口,這必將威脅到政治的穩定性。第二,中國已經融入到全球化的體系之中,但是金融體系除外,這就使得中國保有了自己的金融主權。中國政府迄今仍對自己的金融體系有著強大的掌控能力,人民幣的價值還在中國政府的控制之下。
不過,黃皮書同時表示,“誰也不可否認,社會主義最終代替資本主義,這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其中還可能有較大甚至更大的曲折。”
黃皮書稱,這主要是因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從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外交等多方面還有很強的調節能力。世界上其他國家盡管各方面取得很多成績,但在其內部也都存在不少嚴重的困難。特別是這些年來理論上受新自由主義等影響,真正要找到實現符合本國和時代實際的創新理論還相當艱難。各文明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相互之間團結支援也遠遠不夠,“世界社會主義要真正走出低谷,尚需時日”,“加強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斗爭正當其時”。
黃皮書:應堅持毛澤東思想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黃皮書指出,必須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毛澤東同志是繼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之后的又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他既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永遠受到中國各族人民所愛戴,受到世界一切正直的人們所尊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們黨解決了正確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并根據歷史經驗和新的實際,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路這兩個相互聯系的重大歷史課題,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把社會主義事業推向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黃皮書認為,第一,必須正確認識毛澤東同志的豐功偉績和歷史地位。毛澤東同志是中國歷史上,特別是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民族英雄和人民領袖。他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國,開啟了中華民族新的歷史紀元;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并對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進行了艱辛探索,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物質技術基礎,取得了重要的理論成果和深刻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指導意義寶貴經驗。
第二,必須深刻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和指導意義。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開始形成中國共產黨自己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毛澤東同志不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新民主主義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了第一次歷史性飛躍;而且提出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具體實際進行“第二次結合”的歷史任務。毛澤東思想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一個落后的東方大國如何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如何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貫穿其產生發展全過程和理論體系各方面的立場、觀點、方法,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的集中體現和豐富發展;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獲得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指引全黨全國人民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強大理論武器,也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思想理論基礎。
第三,必須堅持和發展毛澤東思想,堅定不移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黃皮書指出,毛澤東的英名和業績、思想和精神永遠鼓舞和激勵著中國和世界人民。對毛澤東同志最好的紀念,就是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艱辛開創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壯麗史詩。
黃皮書指出,加強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斗爭正當其時
在國際共運史上,各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高揚國際主義的旗幟,曾經取得輝煌的成績。但是,蘇東劇變以來,國際主義旗幟隨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陷入低潮而被歷史掩埋。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斗爭,要根據國際工人運動和革命的形勢而確定自己的形式。在資本主義危機日益深化、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逐漸迎來復蘇的時候,加強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斗爭正當其時。
第一,建立無產階級國際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國際主義聯合斗爭的興衰,有其發展變化的規律。無產階級的國際聯合組織是否應該建立,以及采取何種組織方式,必須以國際工人運動和反帝運動的高漲為前提,其目的在于推動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但是,冷戰結束以來的世界社會主義聯合運動,局面并不令人樂觀。對各國共產黨來說,對“獨立自主”原則的過分堅持,正在滑向“孤立自主”的泥潭。與此相反,資產階級之間的聯盟卻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而變得日益牢固,資本已經成為塑造現代世界體系的主導力量。
第二,提倡國際主義并非“輸出革命”。有人對“國際主義”心存偏見,以為重提國際主義就是要輸出革命,并且引毛澤東在談到共產國際解散時反對輸出革命的話作為論據。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毛澤東從來就十分強調國際主義。在中國革命勝利的前夜,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指出:“在帝國主義存在的時代,任何國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沒有國際革命力量在各種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勝利是不可能的。”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積極踐行國際主義,無私援助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
第三,國際主義與愛國主義是辯證的統一。“愛國主義”一直是統治者籠絡人心的有效手段,也是攻擊國際主義者的有力武器。自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以來,對國際主義者“叛國”的指責就史不絕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盧森堡、拉法格等都曾被激烈地指責為“民族的叛徒”。究其原因,無非是國際主義者更加認同自己的階級歸屬,民族歸屬倒在其次。所謂民族主義或者說愛國主義也必將隨著民族國家的消亡而消亡。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