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對于中國金融市場的一個大事就是阿里巴巴的余額寶出現了,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出現了,一下子互聯網大佬的類似產品也不斷的涌現,但在美國怎么就沒有余額寶類似的產品,或者說不像余額寶這樣石破天驚,而余額寶為什么能夠興起呢?這背后就是鉆了體制的漏洞的!
對于余額寶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以銷售基金代理的名義收取客戶的賬戶余額的,但基金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這個風險余額寶沒有給老百姓足夠的提示,老百姓把錢放到余額寶里面,就認為是放到了儲蓄里面,一下子余額寶就匯集了數千億資金,同類的資金規模到2014年初達到了上萬億,現在余額寶的規模大約在4500億,2015年應該過萬億。余額寶興起以后,2014年1月份的銀行存款減少9402億元,而去年同期銀行存款是增加7499億元。對儲蓄存款帶來的明顯的搬家效應。
余額寶能夠成功,關鍵就是余額寶把本來的風險利率變成了無風險利率,從而賺取了利差!在西方的體制之下余額寶的風險會比普通的老百姓存款的風險要大,而中國則是越大的資金越有談判能力,進行協議存款,取得更好的收益,余額寶的協議存款的收益居然可以達到7%以上,超過央行規定的貸款利率,哪一個銀行流動性緊張了,就到那個銀行高息存款,取得更高的利潤。這里我們看到的就是余額寶把老百姓零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取得了對銀行的談判優勢。余額寶這樣做似乎是遏制銀行的金融壟斷,惠及老百姓的行為,但實際上卻是惡意的將風險利率變成無風險利率,抬高社會的利率成本,造成熱錢套利空間和中國對外的資本定價偏高,國際定價權競爭處于劣勢。
對余額寶的行為為什么國際上就不存在呢?這里的原因很簡單,西方銀行是可以破產的,西方銀行的破產以后的清償是優先照顧小存款戶的,美國就是10萬美金以下的存款得到優先清償!在這樣的情況下誰敢把散戶的資金聚集成巨資?如果是分散的,在銀行破產的時候有存款保險制度都要足額清償,但你如余額寶那樣聚沙成塔以后,只保障清償你10萬美元,剩下的要所有的10萬美元以下的儲戶得到足額清償以后才有可能按照比例兌付你的存款,你的存款的風險被杠桿放大,有誰敢這樣?在美國的這個制度下,大資金不敢追求高利率的,中國則是大資金可以放心的追求高利率有與銀行談判的資本,這就是銀行不破產的緣故。再進一步講對于給高利息的銀行必然是受到流動性壓力的銀行,這樣的銀行破產的概率是更高的,賺取這個收益就是火中取栗。因此在西方的金融體制下如馬云這樣把散戶資金集中起來存儲取得利益是不會受到市場追捧的。所以余額寶的利益就是來自于中國金融體制不完善的制度漏洞。
與余額寶類似思路的我們可以看到雷曼公司的迷你債,這個西方的金融產品也是匯集散戶的小資金投資看似安全的銀行貨幣基金,但隨著雷曼的破產,這個債券的風險出來了,但民眾對于這個債券根本沒有充分理解其中的風險,是按照無風險進行投資的。雷曼迷你債引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理由就是代理出售這些債券的誤導,而對余額寶,就沒有誤導嗎?充分告知民眾風險了嗎?尤其是阿里巴巴還沒有金融、銀行等相關執照,是有變相攬儲嫌疑的,如果引發社會動蕩以后會怎么樣?央行可沒有給網絡公司輸入流動性的機制。而我們央行目前是利率管制的,銀行高息攬儲本身就是非法的,很多銀行非法高息攬儲的背后是體外循環搞表外業務,這些非法行為本身不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應當承擔更大的風險,在銀行破產的時候非法的存款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甚至血本無歸。余額寶的高于存款利息涉嫌違規,尤其是隨時支取不受罰息把活期變成了定期也是涉嫌違規的,這些協議都是可以依法無效的。因此不出問題則好,如果發生危機,一定是風險極大的。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真的有銀行破產,損失了幾百億,這本來只有不到其規模的十分之一,但恐慌的人群會擠兌贖回的,這個時候央行能夠如對待銀行那樣注入流動性預防擠兌嗎?而在贖回的時候能夠公平清償嗎?如果最后贖回的沒有錢了全部損失老百姓能夠認可嗎?而阿里巴巴是代理人性質一點都不用賠會導致什么?深想一下就知道風險利率變成無風險利率的可怕!余額寶的推廣說的是把你不用的錢存在余額寶里面可以賺取高息,誰也沒有明確強調這是你去買基金,如果說把你多余的錢購買基金,你的想法可能不同。在購買基金上余額寶沒有金融牌照,名義上是一個它控制的基金的代理,余額寶賺取代理傭金,阿里巴巴把余額寶定義為它代理的產品,但消費者有多少人認為余額寶不是阿里巴巴的?阿里巴巴要通過這個余額寶在投資市場上講故事,但如果阿里巴巴是代理人的話,那么對于余額寶的責任是由被代理人承擔的,也就是說在法律上阿里巴巴對于余額寶的損失是不承擔責任的。
我們信任余額寶是因為阿里巴巴的實力,如果是一個小券商的理財基金,大家會這樣熱衷嗎?而且在余額寶賺錢以后,既然阿里巴巴只不過是一個代理人,余額寶的權利是否可以轉移到其他券商,阿里巴巴是否有這樣的轉讓權利,這個問題的不清楚給阿里巴巴很大的操作空間,誰能夠保障阿里巴巴不會如當年轉讓支付寶一樣的進行股權剝離?這個剝離大家只關心了投資者的層面,而對于支付寶使用者的層面權益是怎樣的?大家當年可以放心使用支付寶的背景是支付寶由阿里巴巴集團所有,是集團的財富背書的,變成個人的注冊金額有限的公司,只承擔有限責任,這個信用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中國銀行的設立是受到嚴格審批的,世界各國對于設立銀行和銀行控制人的改變都是要有說法的,但余額寶現在這些地方就是一個模糊地帶,這也是我們銀行金融制度的模糊地帶。這些模糊地帶產生了大量渾水摸魚的準金融機構,這些機構的利益來源就是推高中國的利率,以高額利率吸引資源,再以其他地方金融資源緊缺漁利,加大中國體制內的金融不均衡。
所以余額寶的興起,就是鉆了中國銀行業不破產和沒有保護小儲戶機制的漏洞,鉆了金融和互聯網邊界不清的漏洞,這漏洞造成中國的利率扭曲,也造成中國金融系統的特有風險,把風險利率當作無風險利率,這也是一種泡沫,必然是要有一次危機教育投資者的,只要中國開放了銀行破產和儲蓄保險制度,一次破產就足夠了,會讓大家知道余額寶怎么樣的就成為了雷曼迷你債。這里央行和銀監會對高息攬儲的監管是不能缺位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