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可查:金融學的本質是研究探索金融的客觀規律,然而由于人類進入金融社會的時間還非常短,因此人類仍處在金融洪荒時代,距發現金融規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機頻發。看完之后讓人頓悟,誰也不知道金融學的真正含義。為什么呢?因為任何解釋都會與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相違背,更不要扯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所謂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等,只有資本主義社會有,社會主義社會是不應該有的,但現實有了。而且比資本主義社會多而過之。看來百度百科也在為資本主義站隊,不敢揭露金融的本質。金融是和資本掛鉤的,而資本掠奪都是打通金融市場才能夠實現的,現在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等都已經實現了金融市場布局,資本掠奪將比當初帝國主義槍炮更有效,不帶血但帶走的是人民的辛苦勞動,一次一次無窮盡。
“一切向錢看”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號角聲,至今嘹亮。不談中國人被錢砸得沒了信仰沒了道德沒了精神,有的就是錢的追求,笑貧不笑娼有錢即可。走到今天“錢能生錢”成了“一切向錢看”的升級版,金融資本大展宏圖。說到這里必須有個大前提,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人民必須勞動,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如此,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執政時期如此,改革開放如此,未來還是如此,但勞動財富分配就不一樣了。金融市場看中的是中國人民手中的財富,絕不會關心窮人。金融市場是讓勞動財富分配更加不均,而不會讓勞動財富分配更加合理,這不是它的職責。現在的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等應運而生紛紛進入。全民鼓吹“錢能生錢”的不勞而獲理念,對于有錢人有了個人理財產品,對于有資本的企業和集團成立了投資部,有神通的就自己成了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等等公司。一切為了錢生錢。
中國一直在學西方,西方好的精神沒學到,倒帶來了一身浮躁。西方百年的企業大有人在,他們只扎根在一個領域一個產品上精益求精,即使是家族企業也就在一個領域上傳承,德國就是如此。在中國學德國的企業精神那是找死,中國做實體的企業哪個比得上房地產大佬。看看馬云,用余額寶進入了金融行業,直接叫板各大銀行,互相掐架。中國人民叫好,各大銀行壟斷多年就是個吸血鬼;政府暗叫好,總算有個利劍可以撕開這個利益集團了;美國也叫好,他希望中國陶醉在虛無的金融繁榮中,在未來里應外合收割中國。看看那些紅三代官二代到西方學了金融和經濟專業,無論如何都要求那些在政的父母官營造一個中國金融市場,這樣才有用武之地學有所用,也能拿個成績給西方老師看看。
講了那么多,為什么說余額寶是中國金融愚昧的真實寫照?因為整個金融市場根本不是站在中國人民利益上考慮問題,而是利用這個市場來收割人民利益,當人民變窮的時候,接著再推行“錢能使鬼推磨”,讓人民成為那些大富大貴的奴隸。二十年來全民炒股就是中國股市的真實現象。財富是靠勞動創造的,不是靠股票指數創造的,也不是靠股票指數毀滅的,但被掠奪了,也掠奪了創造財富的人心。馬云就想著余額寶的利息差來賺錢,根本不在乎給不了利息怎么辦?因為他可以學雷曼兄弟一樣破產倒閉,否則就是中國政府接這個爛攤子。萬一到了那個時候社會不亂才怪。對此,不是站在銀行這邊說話,而是站在中國社會穩定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為此,提醒的不是讓人民選擇余額寶和銀行那個存款好,而是提醒政府不要再犯原則性錯誤,金融一定要掌握在政府手里,這就如印人民幣只有中國人民銀行有權力一樣,不可拱手相讓。看看當下的打的軟件,打到的的人對此滿意,揮手招的的人看著一輛輛空的從眼前開過納悶失望。打的軟件不至于亡國,但金融市場運作不好那是要敗國的。很多人還沒看到打的軟件的弊端,即使出了問題修正起來容易,而金融市場亂了就要敗國,加上里外并發癥一起來就死定了。既然人類仍處在金融洪荒時代,那么就讓中國的金融慢慢耕耘,不要愚昧地污染了那片土地。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