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閱讀——
清議在《對周小川的公開質(zhì)疑(四)》,說:
“據(jù)日本財務省和央行披露的數(shù)據(jù),您領導下的央行使得中國在2010年一躍成為日本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至2011年末持有日本國債18萬億日元(折合1.46萬億人民幣),按年激增71%,至2012年末再增至20萬億日元(折合1.67萬億人民幣),并在時隔一年后再次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
然而,按照您領導下的央行外匯管理局的說法,日元占我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僅為3%。鑒于2011年和2012年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分別為3.18萬億美元和3.31萬億美元,這兩個年度我國的日元儲備大致僅為7.9萬億日元(按1美元=83日元全年均價計算)和7.7萬億日元(按1美元=78日元全年均價計算)。
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人披露的上述中國持有日本國債數(shù)據(jù)是央行披露數(shù)據(jù)的2.28倍和2.6倍。我并不能確信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的數(shù)據(jù)是真實的,但我也無從對其加以質(zhì)疑。作為中國人,我似乎應當首先質(zhì)疑您和您領導下的央行是否在對日貨幣問題上說了真話。
很明顯,7.7萬億日元的儲備充其量只能購入等值的日元國債,那為什么日本人所說我國持有的日本國債余額達到20萬億日元?多出的12.3萬億日元是從哪里來的?是不是央行還背著國民暗中持有日元儲備?
國人都知道,我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大致是美元儲備的55%左右。由此引出的一連串問題是,為什么我國央行持有的日本國債居然是日元儲備的260%?真的是央行隱瞞了我國的日元儲備?還是央行對日本國債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美國國債?您又是出于何等心理和理由在日本加速軍國主義并不斷升級對華政治、外交、軍事摩擦的過程中把中國人的血汗錢提供給日本呢?您就不擔心日本再一次用中國的錢行殘害中國的事嗎?您難道有證據(jù)日本政府沒有拿中國央行購買日本國債的錢去壯大其軍事機器嗎?
不僅如此,大家都知道,受負利率政策影響,日本國債收益率極低,即便是10年期國債票面利率,過去5年平均也不超過1%。您到底有何等理由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去冒兩國開戰(zhàn)的極端風險呢?
我不說您也應當知道,僅僅過去2年的時間,日元對人民幣匯價由12日元=1元人民幣貶值到17日元=1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我國央行對日本國債的持有孳息遠遠趕不上日元貶值對我國日元儲備造成的巨大損失。在國與國貨幣之間,一個國家的得就是另一個國家的失,這個道理您不會不明白吧。我寧肯相信您是愛國的,但您又如何解釋央行在日元貨幣上的巨額損失呢?”
現(xiàn)在得到了實際材料的證實,請大家參看《朱長虹離職背后:增持日債冒險演變?yōu)檎紊厦斑M》2014年2月11日《華爾街見聞》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jrxw/20140211/133118173564.shtml有詳細的數(shù)據(jù)和分析報道。
真正的問題是:為什么明知中日關系緊張,仍然在增持日元資產(chǎn),而且在日本不斷地促進日元的貶值,通道外匯管理局真的不知道嗎?所以,我認為周小川不僅在今年兩會上向全體代表說清楚,而且要在適當場合,向全體人民說清楚。下面,我們附上請議的原文和有關資料:
附一:對周小川的公開質(zhì)疑(四)
2014-01-25 00:43:11.0
小川,安倍將目前的中日關系比作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的英德關系,并揚言中日開戰(zhàn)中國損失最大,這分明是向中國挑戰(zhàn),對此,您怎么看?
我之所以要問您這個問題,少部分原因是想提醒您,一旦中日爆發(fā)軍事沖突,即便是小規(guī)模的,您很有可能因為對日本的某些做法而遭到國人強烈質(zhì)疑;大部分原因是出于央行公布的日元儲備比例與所持有的日本國債余額對不上號,以至于央行很有可能在日元儲備問題上沒有對國民做出如實報告。
我不會在此質(zhì)疑您前一個問題,但我必須質(zhì)疑您后一個問題。
第四個問題:您是否在對日貨幣問題上做到了誠信、愛國?
荀子有曰:“誠信如神,夸誕逐魂”。您應該知道其中的含義。
據(jù)日本財務省和央行披露的數(shù)據(jù),您領導下的央行使得中國在2010年一躍成為日本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至2011年末持有日本國債18萬億日元(折合1.46萬億人民幣),按年激增71%,至2012年末再增至20萬億日元(折合1.67萬億人民幣),并在時隔一年后再次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
然而,按照您領導下的央行外匯管理局的說法,日元占我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僅為3%。鑒于2011年和2012年我國外匯儲備規(guī)模分別為3.18萬億美元和3.31萬億美元,這兩個年度我國的日元儲備大致僅為7.9萬億日元(按1美元=83日元全年均價計算)和7.7萬億日元(按1美元=78日元全年均價計算)。
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人披露的上述中國持有日本國債數(shù)據(jù)是央行披露數(shù)據(jù)的2.28倍和2.6倍。我并不能確信日本財務省和日本央行的數(shù)據(jù)是真實的,但我也無從對其加以質(zhì)疑。作為中國人,我似乎應當首先質(zhì)疑您和您領導下的央行是否在對日貨幣問題上說了真話。
很明顯,7.7萬億日元的儲備充其量只能購入等值的日元國債,那為什么日本人所說我國持有的日本國債余額達到20萬億日元?多出的12.3萬億日元是從哪里來的?是不是央行還背著國民暗中持有日元儲備?
國人都知道,我國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大致是美元儲備的55%左右。由此引出的一連串問題是,為什么我國央行持有的日本國債居然是日元儲備的260%?真的是央行隱瞞了我國的日元儲備?還是央行對日本國債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美國國債?您又是出于何等心理和理由在日本加速軍國主義并不斷升級對華政治、外交、軍事摩擦的過程中把中國人的血汗錢提供給日本呢?您就不擔心日本再一次用中國的錢行殘害中國的事嗎?您難道有證據(jù)日本政府沒有拿中國央行購買日本國債的錢去壯大其軍事機器嗎?
不僅如此,大家都知道,受負利率政策影響,日本國債收益率極低,即便是10年期國債票面利率,過去5年平均也不超過1%。您到底有何等理由為了這點蠅頭小利去冒兩國開戰(zhàn)的極端風險呢?
我不說您也應當知道,僅僅過去2年的時間,日元對人民幣匯價由12日元=1元人民幣貶值到17日元=1元人民幣。這意味著我國央行對日本國債的持有孳息遠遠趕不上日元貶值對我國日元儲備造成的巨大損失。在國與國貨幣之間,一個國家的得就是另一個國家的失,這個道理您不會不明白吧。我寧肯相信您是愛國的,但您又如何解釋央行在日元貨幣上的巨額損失呢?
附二:朱長虹離職背后:增持日債冒險演變?yōu)檎紊厦斑M
2014年2月11日 13:31華爾街見聞
日元:最后一根稻草
最杯具的是日元頭寸,日本的投資可能是壓垮朱長虹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于日本國債的收益率過低(10年期國債長期低于1%,而歐洲在2%以上,美國在3%以上)、流動性差,國際投資者一般對日本基礎資產(chǎn)并不感冒。然而2009年年底歐洲主權(quán)債務危機浮出水面以來,日元資產(chǎn)就成為中國投資者無選之選。
我們不難從2005年以來各年中國政府凈購買日本國債的數(shù)據(jù)看出這一點。據(jù)日本財務省和央行披露的數(shù)據(jù),2007年與2009年,中國投資者凈賣出日本國債。2005年、2006年與2008年,中國投資者凈買入日本國債,各年凈買入規(guī)模分別為2538、2091與378億日元。而僅在朱長虹上任的2010年前5個月,中國投資者就凈買入日本國債1.28萬億日元。
中國在2010年一躍成為日本國債最大的海外持有國,至2011年末持有日本國債18萬億日元(折合1.46萬億人民幣),按年激增71%。
2012年開始,中國連續(xù)7個月增持日本國債,日本財務省公布的國際收支報告統(tǒng)計顯示,在此期間中國累計增持額達到2.31萬億日元。但在8、9兩月期間,中國開始拋售日本國債,減持量接近2.8萬億日元,此時正是日元的升值高點。這一個波段的操作被廣泛樹立為朱長虹投資精準的典型。并有專業(yè)人士估算,中國外管局在日本國債這宗交易上,收益率約在9%至10%。
但事實是,央行拋出的2.8萬億主要是長期國債,但很快又反手增持了更多的短期國債。這導致2012年末,中國持有的日債再增至20萬億日元(折合1.67萬億人民幣),時隔一年后再次成為日本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國。約占外匯儲備總額的7.5%,而2009年之前,這一比例一直在3%以下。
中國突然沖擊日債,帶來的后果完全超越了朱長虹在華爾街的想象。
2010年年底,中國央行持債18萬億,而當時日本央行受制于上限約定(日本央行一直墨守資產(chǎn)不超過貨幣的規(guī)矩),也只持有了55萬億左右。向來對外國投資者掌握債權(quán)十分警惕的日本朝野感到震驚和恐慌。該年9月,釣魚島風波驟起,中日關系迅速惡化。
2011年年初,日本財務大臣野田佳彥稱,“中國能夠購買日本國債,而日本無法(購買中國債券),這種局面有點不正常。”中日磨合了一年之后達成妥協(xié)。
2011年對中日兩國來說是關鍵的一年,兩國關系從2010年的釣魚島風波后逐漸得到恢復并有所發(fā)展,雙方高層互訪頻繁并達成共識;兩國在經(jīng)貿(mào)領域交流頻繁,日本加大了對華投資力度;野田佳彥擔任首相后,日方還采取新政策推進中日關系。為了交換利益,2011年年底,中國放開日本認購100億美元中國國債。這一事件當時顯得非常突兀。當年,日中著手談判人民幣直接交易。對都迫切想解開美元陷阱的中日兩國來說,是突破性的進展。
但中日“患難見真情”招致了美國的強烈不滿。2012年,菲律賓挑起南海事端,美國突然啟動TPP,隨之東亞地緣政治大亂,日本右翼迅速崛起,野田政權(quán)的對華政策很快變向,并最終被更右的安倍政權(quán)取代。動蕩的局勢讓投機資本快速離開日本。2012年末開始,日元迅速貶值。
但是日元貶值更主要的原因是,自2007年6月到2012年年初,日元兌美元累計貶值40%,災難性的升值效應令日本跨國企業(yè)的盈利瀕于耗光,2011年日本出現(xiàn)了31年來的高達2.49萬億日元的貿(mào)易逆差。2012年進一步惡化,從美國向日本匯回的美元資金流大幅萎縮,從而減少了日元需求。
因此,在全球資金撤出日本的時候,中國央行更像是“死多頭”。中國央行在此筆投資上的意圖顯然已經(jīng)脫離了2010年之前保值增值的軌道。作為戰(zhàn)略儲備合作,也因局勢變化和安倍晉三上臺后被單方面撕毀。商務部門也試圖通過購買日本資產(chǎn)推高日元匯率,適當緩解人民幣壓力,但現(xiàn)在也破產(chǎn)了。
中國有關部門甚至還設想過類似針對美國的“債券戰(zhàn)爭”戰(zhàn)略。2012年年中釣魚島問題重新燃燒時,商務部國際貿(mào)易經(jīng)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金柏松通過對外的《中國日報》提出的有關解決釣魚島爭端的建議:中國可以通過大規(guī)模賣出日本國債,引爆日本財政危機,以達到最有效地打擊日本的目的。
但中國甚至還來不及把這個木馬程序?qū)懲辏鸵驯煌媾V袊某钟辛空急确讲?.8%,而90%以上的日債為日本國內(nèi)持有,這場債券戰(zhàn)爭是無法打下去的。而且,黑田東彥取代白川方明之后,日本央行迅速啟動超級QE,自行解除了上限契約和購買債券的利率底線,這樣中國央行拋售日債不僅泥牛入海,反而符合日元追求貶值的利益,且2012年底以來,日元已經(jīng)累計貶值30%,拋售就將形成央行的實際虧損,除非一開始我們就將頭寸拋售一空。
但這顯然不可能。可以佐證的是,2013年,無論是中投的高西慶還是外管局的易綱,都不止一次的出面嚴厲譴責日本的QE,斥之為“把鄰國當垃圾桶”。可見,風險敞口仍然巨大。中投雖然有5000億規(guī)模,但核心業(yè)務在戰(zhàn)略投資和另類投資,債券頭寸總量不大,主要風險仍然在外管局一頭。
這樣,中國外匯儲備在日元問題上陷入了一個死局,解套將極其困難。兩年間,中日關系翻覆背叛,沖突難以收拾。
增持日債是朱長虹時代對日投資的主要方面,另一個方面是外管局還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大幅增持日本股票,并獲利豐厚。我們很難知道其規(guī)模。
如果外管局的日股頭寸一直沒有了結(jié),則2013年獲利應相當不錯。但是日股上漲是以日元貶值作為主要邏輯支撐,因此2013年國際投資界盛行的策略是“做多日經(jīng)指數(shù)期貨,做空日元”。但是從外管局2012年年中的建倉時機看,似乎并不是建立在這個預期之上。我們并不清楚中國央行是否同時做空了日元,但從高西慶和易綱憤怒的立場看,中國非常被動,我們懷疑央行本無意于此也沒有對日本的背叛做準備。以中日2012年達成貨幣互換的角度,似乎也沒有理由做空日元。
今日局面,看上去是外匯投資多元化結(jié)出的惡果,實則外儲黑洞的一個變種,美元陷阱是無法避免的。對此,我們之前的報告《獨木難支的央行的自贖》中做了全面分析。實踐證明,多元化投資在初期的確分散了儲備風險,但最終反而顧此失彼,引火燒身。朱長虹的離去,意味著這個計劃無法繼續(xù)。
日債問題又遠非理論如此簡單。它最初只是央行的投資策略問題,后來逐漸演變成中日之間的金融安全協(xié)定,但是因為缺乏各條線的統(tǒng)一協(xié)調(diào)性和卷入越來越多的政治利益,這個君子協(xié)定后來破產(chǎn)了。
這個過程中,朱長虹的冒險演變?yōu)檎紊系拿斑M,讓央行不堪重負。由于對日元的判斷被政治所嚴重干擾,日元資產(chǎn)上的收益可能并沒有保住。
新近組建的國安委很快將成立金融委員會,顯然有針對性。這可能顯示高層對過去3年間金融部門所發(fā)生的單邊外交有所不滿。既然主權(quán)財富基金納入國家安全管理序列,則國儲的投資哲學更非朱長虹所能駕馭。因此,尋找犧牲品又是必然的。
泥潭中的央行和懸崖邊的日本
反過來講,日本在將中國央行推入泥潭的同時,也將自己推到了債務違約的懸崖邊;在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行長的首個貨幣政策會議上,宣布到2014年將把所持國債總量增加一倍以上,也就是說將再發(fā)行100萬億日元。
2013,日本的債務/GDP占比已達260%,則2014年將接近300%。顯然,中國的金融部門并未預料到日本敢于如此鋌而走險,將主權(quán)債務置于如此一場浩大的賭博之中。日本人的大膽干法讓中國人的“債券戰(zhàn)爭”顯得小兒科。
日本國債市場看似鐵桶一個,但桶內(nèi)裝的是炸藥,來不得半點星火。一旦日本追求通脹失敗,真實利率飆升,皇帝的新衣將被扯下。日本的QE政策將國內(nèi)的投資者強制鎖定在一個極小區(qū)間的價格天花板上,一旦波動率失控,收益率擊穿某個集體止損位,拋售將滾滾而至,繼而迅速引爆銀行間的高杠桿地雷。由于日本央行過度介入市場,高度坐莊,流動性非常脆弱。如此可怕的事情,實際上2003年已經(jīng)預演過一次了。
通脹失敗是完全可能的。日本的通脹建立在日元的對外投資擴張之上,如果地緣政治和外交分歧導致廣泛的投資壁壘和投資緊縮,則日本幾乎無路可退。這樣,我們就需要密切跟蹤TPP與RCEP的動態(tài)。
中日之間的沖突演化,將真正考驗中國外匯儲備的厚度與經(jīng)濟質(zhì)量。這并非是簡單的賬面損失問題。美國次貸危機所影響的資產(chǎn)比例高達70%,而日本所影響的外匯資產(chǎn)占比僅7.5%。但是日本發(fā)生危機帶來的外匯沖擊很可能比美國次貸危機更大,因為日本是實際上對華投資最大來源地(港、臺除外),累計達到1000億美元左右,在中國的FDI留存利潤也最高,留存利潤和投資匯總保守估計應有5000億美元,日本一些大型企業(yè)一半的利潤均靠中國。因為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互補,對中國制造業(yè)的介入程度最深,這些留存利潤是中國最重要的長期產(chǎn)業(yè)資本之一。而美國對華投資相當大部分為金融資本。顯然,長期產(chǎn)業(yè)資本的抽離,與2008年比更傷筋動骨。
2010年來越來越明顯的是,日本開始較大規(guī)模轉(zhuǎn)移對華投資,2013年上半年日本對東盟投資達到對華投資2倍以上。這不僅是政治壁壘導致,也肇因于國內(nèi)趨高的剛性成本。我們規(guī)避這一風險的途徑是盡快談下中日韓自貿(mào)區(qū)協(xié)定(FTA),當然在目前局勢下并不輕松。最壞的打算,如果中日之間局勢失控,則成規(guī)模的資本流出、投資緊縮、供給缺口、產(chǎn)業(yè)衰退、杠桿壓縮就可能相繼發(fā)生。
倘若熬過此關,則證明中國的制造業(yè)內(nèi)生競爭力和貨幣內(nèi)生能力已通過2007年來美、歐、日三輪衰退嚴酷的沖撞測試。在此基礎上,改變貨幣發(fā)行機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外匯儲備的悖論迎刃而解。
我們已闖過了第二輪,第三關難度系數(shù)大一點,值得欣慰的是,我們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