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的巴西雷亞爾、墨西哥比索、智利比索、哥倫比亞比索;亞洲的韓元、新加坡元、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菲律賓比索,以及南非蘭特、土耳其里拉、俄羅斯盧布等等,隨著美國QE的縮減,幾乎所有新興市場國家的貨幣都出現了非常明顯的貶值,而且從技術形態上已經構筑了令人深信不疑的貶值趨勢。
這是令所有國家的政府都頭疼不已的事情,包括中國的人民幣。為什么會頭疼?因為,這對各國貨幣當局而言它是一個左右都是“死結”的命題。你不想讓貨幣貶值嗎?那你唯一的選擇就是拉高利率;但是,加息會痛擊國內經濟健康,而經濟基本面的惡化,必然導致貨幣穩定的基礎更加虛弱。是不是可以任由貨幣貶值?那將意味大量資本逃逸,同樣摧毀國內經濟基本面,引發貨幣進一步貶值和更大規模的資本逃逸。
中國到底有多少學者看清了利率和匯率的關系?也許不是它們看不清楚,而是它們已經麻木了。過去8年,除了2009年到2010年之間的一段時間,中國央行一直在通過緊縮貨幣的方式推高人民幣幣值,而人民幣走勢的基本特征就是:美元貶值的時候,人民幣最多是不升值;而美元升值的時候,人民幣大幅上漲。即便是2009年到2010年重啟匯改其間,人民幣也只是穩定,而從未有效地貶值過。
這樣的走勢當然會導致人民幣高估。現在一些前往歐美的人員回國后,都認為中國物價更高,就是典型例證。它說明,按照購買力平價原理,中國人民幣高估。這是不是一個挺可怕的泡沫?我看是。但許多學者已經麻木了,他們的麻木表現在無視這一泡沫,對人民幣升值還是貶值表現出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為什么我要關心學者神經的敏感度?因為麻木恰恰是崩潰前兆。
在國內,大量資本市場(以投資為主)的資金流向貨幣市場(純投機市場)。對經濟而言這是極其惡劣的前兆,但學者麻木,無視其對中國宏觀經濟可能產生的惡劣后果,而公眾也僅僅停留在和商業銀行較勁的角度上。
為什么此時此刻會發生資金大量從資本市場流向貨幣市場的情況?這說明,一些敏感的投資者已經聞到了味道。如果中國央行采取拉高利率的方式以防止人民幣過快貶值,那么,中國實體經濟、股市債市就都會出現大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會受到嚴厲抑制,經濟結構轉型也將停滯。有人總是把經濟增長和結構轉變對立起來,但在我看,這樣的觀點是錯誤的。原因是:無論是轉型還是升級,最終都要集合于老百姓的日常消費,如果經濟增長被嚴厲壓制,老百姓生活受到影響,轉型升級如何完成?
我認為,中國央行絕不可以用利率的手段去維系人民幣幣值的穩定,在允許人民幣適度貶值的前提下,采取釋放外匯儲備的方式,防止人民幣短時間內貶值過快。其實,對于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外匯儲備本來就該充當國內經濟穩定器的作用,升值的時候吸收進來,貶值的時候釋放出去,從而避免國內利率大起大落。其它新興經濟體沒那么幸運的是,其外匯儲備的充足率不夠。而中國不然,只是我們這些年,外匯儲備幾乎沒有發揮正面作用,變成了雞肋。為什么?是不是央行擔心匯兌損失立即顯現?原來高價買進的外匯,現在要低價賣掉。
我看,這樣的匯兌損失不可避免,而相對于匯兌損失,加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更大。所以,面對人民幣可能出現的貶值趨勢,請中國中央銀行放棄部門政績的考量,轉而以中國經濟健康為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