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經濟視點

清湖漁夫:“倒逼式”利率市場化站不住腳

清湖漁夫 · 2014-02-11 · 來源:清湖漁夫的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倒逼式”利率市場化的背后,劍指國有商業銀行的在存貸款市場的壟斷地位,并為證明和辯護外國資本奪取存貸款市場控制權的正當性涂脂抹粉,以幫助外國資本奪取對我國銀行存貸款市場的壟斷地位、進而染指政府政治權力。

  站不住腳的倒逼式利率市場化

  在我國,金融創新的發展也成為那些大聲疾呼“利率市場化”的人們進行所謂倒逼式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依據和行為動力。通過發展非國有商業銀行壟斷的市場,利用非國有資本牟利的自發性,涌入金融市場牟利,僅擴大了金融市場的資本容量,又創新和拓展了金融市場的借貸關系,在對這些市場進行壟斷的同時,引導非國有資本在金融市場中運動,壓縮國有資本在金融市場的活動空間和余地,同國有資本爭奪對金融業的控制權和話語權,逼迫政府全面取消利率管制。

  這些人對政府利率管制的第一個指責由頭就是將中小企業融資難歸咎于政府的利率管制。我們知道,在任何國家的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雙重馬太效應”都普遍存在。在銀行對貸款企業的選擇過程中,保障資本循環的回流順暢或者資本安全是第一位的,任何銀行都會選擇在市場中具有生存優勢和資本循環順暢的壟斷企業;而排斥在市場中相對弱勢和資本循環回流可能存在問題和銀行的企業。即使利率市場化,就如同西方國家利率自由化的情形,壟斷性銀行對貸款企業的選擇標準以及壟斷企業與貸款使用企業之間的借貸關系網絡格局同樣不會得到根本性改變。相對于各行業的壟斷企業而言,中小企業的產業資本循環效率均不如壟斷企業,這主要是因為兩者在社會規模經濟方面的差異。在市場的資本相互殘酷淘汰過程中中小企業因為資本循環的速度更慢、資本增殖速度更低甚至虧損,補充資本和壯大自身的欲望更加迫切和強烈,要求金融援助的呼聲也就更高。中小企業融資難不單是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而且也是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也就是所謂的“麥克米倫缺口”。在前些年的民間借貸潮當中,溫州就有89%的家庭個人和59.67%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官員資金進入民間高利貸的情況也非常普遍。在資本享有在借貸市場充分自由的前提下,溫州的民間私有資本將解決“麥克米倫缺口”難題的金融創新上升到了社會性工程的層面,幾乎全民參與結果因為資本活動的趨利避害的自發性,實際發生的金融自由化不僅悖離解決“麥克米倫缺口”的初衷,在借貸熱潮后民間借貸市場運行崩潰,留下一個迄今仍然難以收拾的爛攤子。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金融自由化的其他國家,金融創新都沒有解決的“麥克米倫缺口”。主張利率市場化的人們選擇性回避世界其他各國的壟斷銀行對中小企業排斥的事實,將中小企業融資難歸咎于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和利率管制,有張冠李戴的嫌疑。

  這些人對政府利率管制的第二個指責由頭就是將高利貸現象歸咎于政府的利率管制。在金融市場中,高利貸的產生緣于進入金融市場的資本(企業)的牟取利差行為,也就是居于金融渠道的各個市場主體之間在借貸資本轉手時對利率的層層加碼累積,這一點在前些年的民間借貸狂歡中最為明顯。這里首先存在的一個“悖論”:如果將經過諸多市場環節的息差層層加碼產生的高利貸歸咎于被管制的銀行低利率,那么一旦利率自由化或者市場化,資本通過借貸投機對利率的操縱行為豈不是在更高的起點上將高利貸推得更高?即使從資本提供者到資本最終使用者之間的融資渠道建立起來,但是資本提供者對資本的最終使用者的產業資本循環狀況的了解,或是因為自身的能力限制和成本原因無從調查,或者是因為在金融渠道上相互信息傳遞的漏損與缺失,也會出現信息不對稱的結果。在此還有必要提及的是,融資難的企業可能借助所謂的金融創新獲得高利率的融資,一旦未來自身資本循環出現問題造成還本付息困難,也就埋下了借款企業所有者被剝奪的禍根,使用高利貸在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是借款企業的飲酒止渴,民間借貸潮當中老板們的“跑路潮”發生也就不足為怪。另外,在銀行與企業的相互關系中,“雙重馬太效應”始終起作用,在市場中具有優勢的壟斷企業雖然能夠承受高利率融資,但是絕不意味著它們實際使用的利率很高;一般而言,他們也是銀行竭力爭取的對象,長期的銀企合作也會大大降低雙方在單筆融資的實際操作費用,在它們之間所形成的利率反而是優惠利率。

  借貸資本謀取利率差的活動不論是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還是在利率自由化的情況下都會發生。倒騰貸款和通過貸款搬家牟取兩個不同類型市場的利率差的罪過,不能歸咎于利率管制,而只能歸咎于資本所倡導的的私利觀念的深入人心和資本本身利用投機牟利的欺詐性質,腐敗本身也是一種謀取私利的私有化行為。在我國前些年的民間借貸狂歡中,銀行資金流向民間借貸有三條途徑:一是企業或個人從銀行獲得貸款,用于民間借貸從中獲取差額利息。二是經一些信貸服務中介公司流向民間借貸。三是個別銀行員工與民間借貸放貸者勾結,利用工作便利,欺騙截留儲戶的存款進入地下高利貸黑市。這些錢離開銀行伊始,毫無疑問都包含有各種隱性費用,利率層層加碼轉貸。轉貸的次數越多,民間信貸的鏈條越長,資金緊張而借不到錢和貸款人的利息提高都成為利率層層加碼的借口,溫州民間借貸的利率也就水漲船高。人民銀行的報告顯示,溫州地區年化平均民間借貸利率為24.4%,折合月息超過2分,比去年同期上漲了3.4個百分點。其中社會融資中介的利率為38%左右;小貸公司的利率則為20%左右,不超過銀行基準利率的4倍。在鄂爾多斯,整個財富的發動機是煤炭,而房地產是財富的儲蓄罐,中間環節則是靠高利貸支撐。以前鄂爾多斯的高利貸鮮有中間環節,都是在融到錢后直接投向實業或其他領域,后來逐漸生出了“錢炒錢”的概念;從資金所有者手中融到錢,用于轉貸獲得更高的利息。國有商業銀行只是出于市場的一個基礎環節,被管制的低利率恰恰是國有資本對其資本本性一面的克制,不去指責私有資本的貪婪和無孔不入地牟利,反而將低利率視為罪魁。如同一個壞蛋做了壞事為惡、我們卻要指責某個好人做了相反的好事為善、不應該將善惡凸顯在人們面前加以對比一樣。這些人思維的奇葩程度讓人無奈。

  這些人對政府利率管制的第三個指責由頭就是社會資本配置的低效率。在他們看來,社會資本或者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在第一個方面的表現就是因為政府行政壟斷削弱了企業競爭。我們知道,從市場的交易關系和借貸關系的構成而言,壟斷企業因為享有社會規模經濟優勢,它的資本配置也是最有效率的,所獲得利潤最高和生命期最長。對國有企業的效率低的指責的諸多理由,一般而言不僅適用于中國的中小國有和私有企業,同樣也適用于世界各國的中小企業;卻不適用于中國的壟斷型企業和世界各國的壟斷企業。偽善的姿態在于要求市場競爭,問題首先在于競爭所達到的“效率”能不能抵得過中小企業破產倒閉潮所帶來的資源和資本浪費?迄今為止沒有人,包括新經濟自由主義者,能夠拿出衡量這兩者得失的清晰標準。指責國有商業銀行的壟斷并且要求拆分,也是偽善的,因為在世界各國,特別是西方國家,它們的壟斷性銀行并未遇到過實質性的拆分行動,而是資本規模越來越龐大,在國際市場的壟斷地位越來越高。在此問題上日本人可謂深諳其道,在戰后的經濟發展中由政府來主導產業并購重組活動,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在全球性十大銀行的資產規模排名中,來自日本的銀行占據七席;因為對美國華爾街資本的全球霸權產生威脅,在隨后的二十年中被美國資本打壓而一蹶不振;驚人相似的一幕目前又有在中國國有大商業銀行上演的跡象!資本在市場中走向壟斷是一個全方位的持續過程,因為銀行業的雙重馬太效應,壟斷企業享受低利率,而中小企業享受高利貸,利率自由化和利率升降的本身客觀上在推動資本的市場壟斷形成而不是競爭的持續,利益沿著市場的交易關系網絡和借貸關系網絡向壟斷資本流動和集中。

  在他們看來,社會資本或者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在第二個方面的表現就是社會資本脫離產業領域向金融市場的流動,這被他們認為是一種社會浪費。他們可能選擇性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隨著社會性的資本壟斷格局的形成,社會中的資本過剩現象也就發生了;因為在產業領域的資本運用機會越來越少,這些社會閑置資本必然通過金融過程參與社會資本配置,從而謀求自身的增殖機會,于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創新活動也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追逐更高利息的金融脫媒現象粉墨登場了;在西方國家就表現為洶涌的金融創新浪潮,社會信用進入持續膨脹過程,金融市場越來越龐大,越來越發達;而在我國,民間借貸狂歡也就盛極一時。

  在他們看來,社會資本或者資源配置的低效率,在第三個方面的表現就是所謂的金融分業經營劣于金融混業經營。金融分業經營因為存在諸多的政府管制,與金融自由化的方向不合拍,也就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不成熟的原因。實際上,沒有哪個國家的金融業是完全自由化的,區別的只是自由化或者管制程度的不同。在管制與自由化的尺度標準上,新經濟自由主義者也沒有進行過任何清晰的界定。金融管制權力不過是政府政治權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這是各國壟斷資本對各自市場控制和操縱的需要,也是各國政治權力被壟斷資本勢力集團私有化的需要。金融市場體系既是一個資本相互之間形成的社會組織體系,也是一個資本分配的利益生成與結構體系。就國際觀察來看,不論是利率市場化的始作俑者美國,或者跟隨進行市場化的日本、歐洲和拉美國家,還是尚未完成“利率市場化”的中國,它們的金融管理體制都是混合型的,即市場體系的一部分處于政府管制之中;市場體系的另一部分則處于自由化狀態,這部分市場過程或者環節屬于資本自行組織的市場關系與非正式制度安排。利率自由化體制和利率管制化體制在世界各國具有多種版本,其形成既是各國金融的歷史沉淀,也是市場的社會關系結構的演進和各個利益集團長期博弈的結果;利率自由化體制和利率管制化體制不過是這些社會利益結構的制度表現。中國的存貸款利率管制,不過是政府在整個金融市場中對存貸款市場環節的管制,這種管制基于國有商業銀行在這兩個市場的壟斷地位和利益需要。頗具諷刺意義的是,中國經濟因為利率雙軌制,目前仍在全球一枝獨秀,而被認定為利率市場化的國家,經濟和金融危機卻在深度發酵。

  “倒逼式”利率市場化的背后,其政策主張的闡釋隱含著一系列選擇性輿論傾向和使用雙重標準的做法,劍指國有商業銀行的在存貸款市場的壟斷地位,并為證明和辯護外國資本奪取存貸款市場控制權的正當性涂脂抹粉,以幫助外國資本奪取對我國銀行存貸款市場的壟斷地位、進而染指政府政治權力。

  資本投機和循環推動的市場運行機制

  以大眾行為為基礎的市場機制是由三個要件構成的:1、起主導作用的資本,我們稱至為主導資本。主導資本有兩個特征:一是因為它以資本作為基礎,成為大量的市場參與者的交易對手從而壟斷市場的交易關系和借貸關系;二是將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者與私欲有關的林林種種的想法和構思,利用自己在市場的交易中建立的聯系,向廣大的市場參與者傳遞或者灌輸。2、市場價值,這是一種趨同的理念或者觀念體系,形成于商品交換或者交易過程之中并且存在于一組價格當中。它是在主導資本和市場大眾的互動或者博弈中形成的。市場價值是市場中的資本和人群的社會聯系的基礎。3、市場大眾,也就是在交換中形成和與主導資本相對的大量的市場參與者,也是中小資本所有者。市場過程是資本循環或者投機所推動、并且由資本與資本之間的交易關系或者借貸關系網絡所構成的經濟組織過程。市場利率機制在空間上表現為利率波,而在時間上表現為題材-利率模式。

  國有資本以及本土資本的市場壟斷地位的極端重要性

  迄今為止,我們對國有資本以及本土資本的市場壟斷地位的極端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這首先因為我們對西方的所謂“價格供求理論”的迷信和對“市場壟斷與競爭”病態理解。在西方經濟理論與邏輯的欺騙性宣傳和灌輸的大環境下,所謂市場“供給”和“需求”這種虛幻的欺騙性概念邏輯不過是西方資本用來掩飾它們在市場中操縱價格牟利的工具,這種邏輯卻披上科學的外衣成為我們的思維禁忌。就任何產業的發展而言,進入這個產業的資本在謀求規模經濟優勢和獲得市場生存的過程中必然在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尋求壟斷,企業壟斷在產業組織和市場關系中是一種常態,即使是多個企業在同一種產品市場一般也會謀求聯合壟斷;這一點從世界各國的巨型企業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甚至出現全球性的壟斷企業組織而得到證實;而且各國的中小企業的創立遠遠趕不上破產倒閉的速度的這個事實本身,從另一個側面也證實了市場的日常狀態是持續走向壟斷,而不是競爭。競爭如果真如西方人所言的那么美妙和對西方企業那么重要,那么經過上百年的反壟斷之后,西方的巨型企業也就不會普遍出現;反壟斷和追求競爭也就是欺騙性姿態和伎倆而已!西方國家資本在市場中拼命追求市場壟斷地位,之所以能夠穩定地獲得高額利潤,是因為它們憑借壟斷在市場社會關系體系中擁有它們的市場對手們無法討價還價的報價能力,它們的壟斷報價意志在與交易對手的關系中處于支配地位并且得以單方面完全體現。

  其次,因為我們錯誤理解壟斷的市場社會性質,將國有資本的控股權和國有企業對市場的壟斷與控制混為一談。壟斷作用不是表現資本規模大小上,而是表現對在市場中資本與資本之間的關系控制和影響上,表現為對市場中人或者社會組織的行為的引導和控制上;控股權只是國有資本形成壟斷的一個前提條件,但是對市場進行控制和操縱的能力取決于國有企業在它參與的特定市場或者產業環節對市場中的其他企業如何進行組織和影響,也就是在發揮企業這個社會組織在市場運行中的主體作用的前提下,進而把握市場價格形成的主動權。

  再次,因為我們對政府定價的實質認識不清。在西方國家,壟斷資本勢力集團因為控制和操縱政府行為,將政府政策作為貫徹自身利益和意志的工具,因此也就有了政府定價,利率的官方定價不過是政府定價的一種。而在我國,國有資本同樣是我國政府政治權力的經濟基礎,稱之為國本也不為過;國有企業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同樣可以為市場壟斷報價,也可以通過政府定價體現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跨國資本卻只會選擇壟斷高價,因為它們本身沒有為中國社會大眾謀福利的責任,這也是淪陷于跨國資本手中的那些產業的產品價格持續上漲的原因。國有企業因為經營的利益歸國民所有,在獲得合理利潤的同時,可以選擇壟斷低價。國有商業銀行同樣可以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在市場進行壟斷利率報價,甚至以此來替代政府的利率管制;問題的關鍵在于保持對銀行這個命脈產業的控制。

  國有資本以及本土資本的市場話語權

  我們知道,壟斷資本為了維護和鞏固自己在市場中的壟斷地位和主導作用,通過操縱相關的信息釋放來操縱市場價值或者利率變化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也就是我們通常所指的市場話語權。這些跨國壟斷資本勢力集團的代言人對“利率市場化”的大聲疾呼,不自覺地站在了與國有資本對立的立場上,欺世盜名玩弄虛偽的概念和邏輯,營造抹黑國有銀行和企業的輿論狂潮,借所謂市場“自由”之名,營私欲茍且之利。這些不僅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國有資本在市場的主體和主導地位的淡化和無視,而且還說明我們缺乏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理論和體現國有資本意志和利益的價值觀與價值標準,反映出理論建設上失敗!因為在最起碼的對我們的經濟活動如何評價上面,評價權落入了將新經濟自由主義作為價值尺度和標準的外國資本手中,代表跨國資本意志的主張和經濟倫理成為我們的經濟道德圣經。

  市場話語權的喪失和價值觀的淪喪,和國有資本的壟斷地位的喪失一起,首先就導致了市場定價權的喪失,自然也就出現國有資本在市場的低價賤賣與流失,而在市場的高價為跨國資本接盤。僅僅2006年,境外投資者在工、建、中、交等銀行身上就狂賺了7500億元,加上從其他我國股份制商業銀行享受到的利潤;據保守的估計,境外投資者該年從我國的銀行身上賺取暴利超過1萬億元。

  其次,因為市場話語權的喪失,我們的本土資本和國民形同行尸走肉,隨著跨國資本的意志起舞,市場也就成為我們的修羅場,本土企業因為在市場處于從屬地位而被外國資本不斷擠壓生存空間,長期陷入困境,并且持續被抹黑;13億人民的辛勤勞作成果除工資外的大部分成為跨國資本的利潤嫁衣。

  再次,導致我們在經濟文化領域的混亂現狀。在我們的經濟學界中三類人共同成為絕對主流,第一類是被新經濟自由主義洗腦、替外國資本販賣吆喝的人,他們搶占大部分網站和媒體陣地,操縱輿論,成為所謂的“主流”經濟意識形態。第二類在大學和研究機構頂著“學者”、“專家”頭銜的“小商人”,剽竊抄襲舶來的理論和觀念并裹上本土顏色的包裝,套取國家和企業的科研經費,推動教育和文化產業商業化和資本化,愚弄誤導下一代,大學生作為商品被工業化生產。第三類是抱殘守缺的教條主義者和本本主義者,打著捍衛官方意識形態的幌子,拉大旗作虎皮,自己在意識形態陳舊概念里面兜圈圈的同時熱衷于意識形態的空洞爭論和炒剩飯,缺乏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有助于民族復興的理論建樹,缺乏作為學者的歷史責任擔當和智慧。這三類人應為中國經濟價值觀和文化建設現狀的混亂淪喪負責!我們的經濟與金融思想生成進入一個失落的年代,缺乏引領這個族群繼續前行的光輝。

  市場主權和金融安全

  所謂市場主權,就是一國國民在本國市場上的主人權利。市場主權,簡而言之有三個方面的含義:本國市場由本國國民掌握和守衛,在本國市場的利益流動和分配由本國國民享有,外來的市場參與者的侵略和掠奪行為必然被打擊和驅逐。市場主權的實現通過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來實現,依賴于兩個基本方面,其一是市場由本國資本主導和控制,其二是通過市場運行,本土資本或者國有資本資的利益和意志得以充分體現,也就是在市場價值的形成中,主導資本將自身的理念或者價值觀貫徹于市場過程,對市場大眾的觀念進行塑造和改變。整個資本主義時代,特別是二戰以來,跨國資本利用關稅及貿易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美元本位制等等符合他們利益需要的國際經濟秩序和規則,壓迫其它國家開放其國內市場,以與所謂“國際慣例”接軌名義不斷將它們控制的市場邊界線向其它國家國土內部擴展。以華盛頓共識和所謂的普世價值觀的推行,改變其他國家人民的價值觀念,建立起與宗主國相同或者相似的市場體系和機制,將它們的壟斷資本的狩獵場擴大,將其他國家的資本和財富作為自己的獵物。這也就是美國壟斷資本主導的市場全球化和資本運動國際化。

  市場主權代表我國國家經濟利益的內涵,支撐著我國人民的生存空間與條件,也是經濟和金融安全的根本保障。國有資本作為我國國本,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因為它構成了我國人民的基本生存資料和生存條件的,為全體人民所共有,也是實現經濟為了全體人民福祉這個根本目的的保障。國有資本對市場的壟斷的目的在于全體人民的福祉,而西方國家的資本壟斷是為了利潤,這是兩者的根本區別。因此恢復和加強國有資本對經濟命脈產業以及支柱產業及其相關市場的壟斷地位,通過市場過程對外國資本剝奪,而不是處于市場的從屬地位被外國資本剝奪,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加強國有資本的壟斷地位的根本途徑在于不斷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組織效率、在市場中的規模經濟優勢和科學技術水平,不但降低產品和服務的成本;同時形成為了全體人民的福祉的價值觀,并以這種價值觀覆蓋市場和社會,充分掌握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在金融市場建設方面,我們既要避免盲目的市場化,又要發揮市場在組織經濟和社會分配中的作用;利率體制改革必須在以我為主、自主控制的前提下進行;如果有必要,可在政府放棄利率管制的前提下,實現國有商業銀行對存貸款市場利率報價的聯合壟斷;以金融市場關系的穩定保障我國金融和經濟的穩定。圍繞這個目標的國企改革任重而道遠。

  雖然我們的國有銀行和企業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未必盡善盡美,經濟金融體制還有待改進和完善,但是不能以此作為選擇一個更加混蛋的所謂“自由市場”體制的理由!更不能拿13億人民的福祉為賭注,去片面追求某種市場意識形態的“理想”境界!回顧二戰后世界各國的經濟史,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各國的經濟恢復和幾乎所有高速增長,都是在利率管制的條件下形成的,美國如此,歐洲如此,日本如此,韓國如此,…包括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反而是在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自由化之后,世界各國的經濟社會震蕩和經濟金融危機頻發,這些利率自由化的國家,包括率先利率市場化和主導全球利率市場化浪潮的美國,迄今為止仍在危機的泥潭中掙扎而不知所終,成為了最好的反面教材。中國在美國產生之前就活了幾千年,國運之路一直是自己走出來的!不進行市場化改革,不學習美國模式,中國未必就是“死路一條”!中國有必要跟著美國的腳步在不歸路上繼續走下去嗎??史鑒使人明智!

  在工業化基本完成之際,拒絕美國向全世界販賣推銷的新自由主義的價值觀,拒絕有著華麗辭藻包裝的有毒的經濟藥方,我們應該活得更好。走好自己的民族復興之路,讓別人去說吧!

  參考文獻:

  《金融過程和利率雙軌制》,清湖漁夫;

  《利率市場化和新經濟自由主義》,清湖漁夫;

  《透視市場中的競爭觀念和壟斷觀念》,清湖漁夫;

  《透視民間借貸市場及其利率機制》,清湖漁夫;

  《論借貸市場的利率機制》,清湖漁夫;

  《市場中的政府行為》,清湖漁夫;

  《市場中的信用膨脹過程》,清湖漁夫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0.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精品视频 | 久久人人做人人爽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人成不卡视频在线 |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dv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