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銀監會在2014年工作會議上對于今年銀監工作定下“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
2014年的銀行改革任務中,銀監會進一步明確民營銀行的試點推進,成為市場最大的關注點,首批試點明確3~5家。而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有望在今年得以重新推動,銀監會提出了“實行政策性業務、市場化運作、標準化監管”的改革方向。
民營銀行首批試點3~5家
“實際上,從銀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11月份談到民營銀行設立的幾大原則時,我就在考慮我們設立民營銀行的內容需要調整,希望朝符合監管要求的方向去申報民營銀行方案。”某地方民營銀行籌備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這家正在籌備中的民營銀行曾按照中小銀行的資本金標準擬訂了一份較為完整的申報計劃方案,現在正在作出調整。2013年下半年,民營銀行申報掀起熱潮,無論是正在籌備或是已經申報的地方民營銀行都在觀望監管細則,以便第一時間能夠做出相應調整。
2014年,民營銀行試點推進加速幾乎列入了眾多機構的全年展望當中。昨日,銀監會在全國銀行業監管工作會議上明確了純民資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實行試點先行,首批試點3~5家,并提出成熟一家批設一家。
此前,一些機構和業內專家對民營銀行批準設立的預期有明顯的分歧,樂觀者稱“首批試點可能會批量推出”,而悲觀者則認為試點先推一家。“首批3~5家試點,在我看來數量太少了。”上述民營銀行籌備人士稱。
據《第一財經日報》2013年11月進行的一次梳理統計,當時申報或者參與發起設立民營銀行的上市公司就超過30家,而該名單在此后一個多月還在繼續擴大。這也意味著,這些公司將有不少家與民營銀行首批試點無緣。
實行有限牌照
關于民營銀行監管細則,銀監會還進一步明確強調發起人資質條件,實行有限牌照。
2013年11月底,閻慶民就曾提出設立民營銀行的五大原則,“純民資發起、自愿承擔風險、承諾股東接受監管、實行有限牌照、訂立生前遺囑”。
上述民營銀行籌備人士表示:“實行有限牌照”的意思可能是會限定民營銀行的業務范圍。該人士預計,民營銀行大概率會限定在縣域經濟,做小額貸款、社區銀行等業務。根據監管規定,該地方民營銀行的最終方案可能會申報6億~8億元注冊資本額度。
“監管層對設立民營銀行的政策設定,嚴格風險監管,我認為是比較好的。假設民營銀行寬松監管放開,肯定也會亂。”該人士稱。實際上民間資本的逐利性以及是否具有可持續性,是否適合放開進入銀行業,在很多年前監管層就曾對此提出過討論。從銀監會提出民營銀行的相關監管的蛛絲馬跡,對設立民營銀行業,銀監會選擇“堅持審慎監管標準,并訂立風險處置安排”。
民營銀行的設立,還有諸多需要推進的政策,例如存款保險制度、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閻慶民對設立民營銀行原則中,也提出了自愿承擔風險和訂立生前遺囑,這就意味著民營銀行有可能會面臨倒閉風險,需要風險自擔。
銀監會還強調,會拓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渠道和方式,例如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現有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重組改制。
明確政策性銀行改革方向
“實行政策性業務、市場化運作、標準化監管。”在昨日會議上,銀監會相關負責人明確了推動政策性銀行改革的方向。
在去年12月銀監會與銀行高管的溝通會議上,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就作為一項重要的建議被提出:“政策性銀行應提高經營透明度,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劃清政策性業務與商業業務邊界,研究政策性銀行資本補充渠道,切實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一手商業化,一手政策化”成為了目前政策性銀行被市場詬病較多的地方。近年來政策性銀行的改革被市場認為基本處于停滯狀態,也促使了政策性銀行不斷擴張商業性業務。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推進政策性金融機構改革”。
而政策性銀行的改革究竟往哪個方向?一直呼吁政策性銀行改革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謝平認為,政策性銀行改革方案有兩種,一是機構分立,一是分賬。“機構分開肯定比分賬要好,因為這里面有道德風險問題。”謝平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