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債市的接連調整已經令債基收益率慘不忍睹,近兩周債市的急轉直下又讓業內人士始料不及,更令人郁悶的是,債券研究的傳統價值判斷方法幾乎失效,價值修復行情就如等不來的戈多一樣遲遲未現,令人不禁感嘆,這“毀三觀”的債市!”《中國證券報》的這段描述是當下中國債券市場的真實情景。
不客氣地講,中國利率市場已經陷入極度混亂。十年期國債飆升到4.6%,金融債飆升到5.6%,這在以往都是沒法想象的。更嚴重的問題是:貨幣市場利率大起大落,14天期的定盤回購利率、以及同期Shibor近期大多數時期維系在6%以上,甚至高于5.73%的銀行1年期貸款基準利率。
混亂之間,銀行貸款利率不斷攀升。今年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2010年以來,傳統意義上的銀行人民幣貸款增長每年都不會超過15%;但屬于高價貸款的信托貸款和委托貸款余額卻呈現爆炸式上漲。其中,委托貸款市場余額從2010年的8748億元,增長至2013年第三季度的18200億元,增幅208%;信托貸款市場余額從2010年的3865億元,增長至15841億元,增幅409.8%。與此同時,貸款利率不斷上漲,2010年12月份,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只有6.19%,而今年第三季度為7.05%,上漲86個基點;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2010年底為6.34%,而今年三季度為7.16%,上漲82個基點。
央行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還顯示,9月份,一般貸款中執行下浮、基準利率的貸款占比分別為10.70%和23.31%,比6月份分別下降1.85個和1.21個百分點;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占比為65.99%,比6月份上升3.06個百分點。
為什么出現中性貨幣政策,而利率上升的情況?這只能說明,央行貨幣政策并未真正體現中性。從現實情況看,銀行利用貸款利率放開,大量通過理財產品高息攬儲,然后以更高的利率放貸,這不僅摧毀了正常的債券市場,而且摧毀了整個利率市場。現在,銀行沒有自己可以決定并引導利率走向的基準利率,shibor更是大起大落,而不斷振蕩走高,幾乎變成了理財產品收益率決定利率走向的過程。這是嚴重的價格扭曲。
面對此情此景,央行該如何解釋?這就是我們追求的利率市場化?毫無疑問,利率市場混亂的情況發生在7月19日央行放開貸款利率之后,這樣的價格扭曲意味著什么?在我看來,它屬于貨幣市場失控,而且它必然導致資本市場(包括債券市場、中長期信貸市場和股票市場)失控,并畸形發育。
這幾天我去了一趟廣東,那里的實業十分蕭條,企業主告訴我,它們的利潤50%被財務成本吃掉了,這是何等殘酷的現實?真不明白,央行在干什么?我們能夠看到的就是開放這個、開放那個,讓市場決定這個、決定那個,但對于市場的混亂無序,你們的解決方案是什么?放開管制就是允許混亂無序?
我不知道這樣的情況還要持續多久,也不知道央行欲意何為,但我知道,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都不會容忍這樣的金融混亂;我還知道,這樣的情況長期持續,會給中國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懇請中央銀行從那些一文不值的專業術語和數學模型的睡夢中清醒一下吧,看看你們已經把中國的金融市場搞成啥樣了,已經把中國經濟搞成啥樣了。希望央行到基層去了解一下真實的中國經濟現狀吧!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