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做客南都公眾論壇發表演講。南都記者趙炎雄攝
在昨日的南都公眾論壇上,著名經濟學者馬光遠分析,中國經過長期的快速發展之后,一方面債務和泡沫累積,另一方面既往的紅利基本用盡。未來能維持“中速增長”已非常不易。人們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或中國經濟轉型的期待,需要有足夠的耐心。他認為,經歷高速發展三十年之后形成的模式,至少需要30年時間去轉型。在轉型過程中,抱以合理而不是過高的預期,仍可以讓自己幸福起來。
從過去3年時間看,2010年-2012年間,經濟增速持續下滑,直到2012年四季度有所反彈。馬光遠表示,拋卻短期的爭議,從長周期來看,中國宏觀經濟也不得不減速了。“再達到8%以上的增長,不僅不是好事,還可能引發災難性的結果。”馬光遠分析,中國一直以來的發展模式是學習日本、韓國,依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經濟。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到今天,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飛速發展之下,審視自身,中國既往高速發展所依托的很多“紅利”正在漸行漸遠。
首當其沖的是人口紅利。從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看,中國的勞動力人口絕對數已經在減少。15-59歲的人口數量已少于印度。農村閑散勞動力從2000年的8400萬減少到3400萬。
此外,中國的追趕型增長已發揮到極致,環境資源壓力成為硬約束,必須靠創新來突破;房地產高歌猛進的同時,對實體經濟已形成擠壓效應。改革紅利、南巡紅利等都已基本消耗殆盡,國際產業梯次轉移也不可阻擋。種種跡象都表明,中國的經濟已走到減速的節點。
馬光遠尤其強調了房地產泡沫。他表示,今年前9個月,中國全社會融資額是13.96萬億,但房地產行業的到位資金就達到8.78萬億。多項指標與國際標準相比都已觸目驚心。
對于十八屆三中全會,馬光遠認為最需要關注的是文件能否落實到底,實現的路徑是什么,即“時間表和路線圖”。馬光遠認為本次全會最重要的是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在他看來,這一條非常重要,如果能落實到60%,中國的市場面貌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對于深圳,馬光遠認為,改革進入“3.0階段”后,深圳沒有任何特權和優勢,深圳以后的發展機會在于“深圳人”的能力。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