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經濟體也不像中國一樣,一個龐大的債務卻連債權人都找不到,或者債權人可以隨時拘捕債務人,也有權力動用軍隊拒絕償付債務。這叫什么債務?在人類經濟史都沒有這種概念。且慢,如果這樣能夠持續(xù),那么,這個債務就可以長期持續(xù)下去嗎?回答是否定的,因為很多債務將會轉化成美元債務,那這將構成為國際性債務,會引發(fā)戰(zhàn)爭行為。還記得庚子賠款嗎?真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現任政府可能將連晚清政府都不如。
1900年(庚子年),義和團運動在中國北方部分地區(qū)達到高潮,大清帝國和國際列強開戰(zhàn),八國聯軍占領了紫禁城皇宮。1901年(辛丑年)9月,中國和11個國家達成了屈辱的《解決1900年動亂最后議定書》,即《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中國從海關銀等關稅中拿出4億5千萬兩白銀賠償各國,并以各國貨幣匯率結算,按4%的年息,分39年還清。這筆錢史稱“庚子賠款”,西方人稱為“拳亂賠款”。
中國債務的衍生。
2008年,中國財政赤字首次突破萬億大關,當時的政府債務已經占GDP的129%,盡管遠遠高于美國的82%的水平,也高于歐債的116%的水平,而且,歐債危機已經爆發(fā),而美國政府債務與GDP的水平從未高過82%,所以盡管看債務總量龐大,卻沒有到出現危機的時候,這是其一;其二就是美國政府發(fā)行國債是以政府信譽背書,其中一部分用募集起來錢通過賣給美聯儲釋放到新經濟體國家來賺錢,不是用于三公消費和大建樓堂館所,揮霍浪費,貪污腐敗,中飽私囊;其三,美債很多是借自己的錢,其他國家政府持有的并不多。而中國政府從借錢的那一天開始,就從未想過要還的,實在混不下去了就開動印鈔機,這就是2009年央行大肆印鈔的背景之一。
遺憾的是,自從2009年發(fā)鈔后,中國債務暴增,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債務直線飆升,中央政府可能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些債務里很大一部分被地方各級官員采取各種手段私分,如果說這幾年地方政府的債務膨脹到30萬億(其實已經遠遠不只是這個數據),至少有10萬億是被貪腐群體吃掉了,這個連中央政府都是沒有估計到的,要么是中央政府官員貪的更多,才故意犯放縱的。看上去是債務,由政府承擔,實際債權人個個不用負責任。這種債務讓全民來還,中國人民真是天大的冤枉。而這些“債務”居然躺在銀行還要地方財政不斷償還利息。
按照中國現行的體制,最后這些債務唯一出路就是中央政府來還。那么,這個債務占GDP的比例就會從2008年129%直線飆升超過200%,超過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這如同房價泡沫一樣奇大無比,人類的歷史上都不經見。
是否可以不還?
這個問題是否定的。目前為止,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不歸還的途徑,只會越來越膨脹。如果這些債務變成了壞賬,那么誰會蒙受損失。根據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80%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債權人是國內投資公司,它們?yōu)閭€人和保險公司理財,而且一些債券最終以理財產品的形式被銀行賣給了個人。海外投資者目前幾乎沒有進入中國債券市場的渠道。
看上去很美,單純的看是這么回事,宏觀的看完全不是這么回事。這些債務首先來自于信貸,而信貸規(guī)模的擴張不是來自存款總量的增長,而是來自印鈔,而央行的印鈔取決于兩個方面:一個是內需,1978年到2008年依靠內需,中國人民幣創(chuàng)造了2萬億的基礎貨幣,而2009年央行一年就通過印鈔促使基礎貨幣人為地增加了4萬億,達到6萬億基礎貨幣,如果按照6倍的杠桿效應,可影響36萬億的信貸資金,這些資金主要流向央企、房貸、車貸、教育、醫(yī)療等事業(yè)公益單位;另一個是外需,外需規(guī)模的擴張,是外匯儲備的增加,都是通過印鈔也就是發(fā)行基礎貨幣的形式通過銀行發(fā)給出口企業(yè),目前的這種基礎貨幣達到20萬億人民幣,在市場產生的杠桿效應是3倍,直接影響信貸資金60萬億。從這兩個數據,我們會發(fā)現,后一種信貸資金極為龐大,而且,在市場上流動性很大,主要流向股市、樓市等資本市場,帶來的負債是不可控制的。中國房價泡沫的超級巨大,與這一批資金有相當大的關系,帶來的債務膨脹,其中包括影子銀行、民間高利貸主要的資金來源。這樣我們就知道,后面這種龐大的資金主要來源與美元,或者說與中央政府創(chuàng)匯政策有關。后面這種資金的膨脹主要發(fā)生在美元貶值的周期,如果美元升值,不僅僅只是外匯占款無法增加,還將損失外匯儲備,給市場上造成的是美元出逃。
大家想一想,如果這60萬億換成美元逃走一半是什么后果,所有債務資金鏈全部面臨斷裂,包括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和中國地產商的信托產品和私人的借貸,全部受到毀滅性影響。而到期的債務在那時拿什么還?借債的時候,無人會想這些,而要還債的時候,恐怕不會很輕松。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