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9月14日電 (記者 姜煜)近一時期來,在上海的外資銀行圈內,有關“上海自貿”的話題正在迅速發酵。
已經公開的種種信息顯示,在即將掛牌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金融改革無疑將會是重頭。“嗅”到這一風向的多家在滬外資銀行近來紛紛表示:必須抓住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的機遇,更深入地拓展在華業務。
華僑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兼華僑銀行(中國)董事長錢乃驥稱,上海自貿區即將啟動,這給外資金融機構帶來又一發展的契機,“我們必須抓住這個機遇,探索出在中國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策略”。
上海自貿區總體方案設計參與者之一、上海市政府參事室主任王新奎日前在公開場合透露,在上海自貿區內,將試驗諸多金融領域的改革,其中包括“資本項目自由化、人民幣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等。
他并指出,外資銀行參與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更有經驗,因為他們長期處于市場化的環境中,并在嚴格的監管體制中成長。
東亞銀行近日特地成立了“上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工作小組”,以“積極研究上海自貿區可能帶來的機遇”。該銀行方面稱:若政策許可、條件成熟,不排除在上海自貿區內成立獨立法人機構的可能性,“本行對于中國市場充滿信心,期盼上海自貿區具體政策盡早出臺”。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政府決策咨詢特聘專家潘英麗預計,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步伐,會隨著上海自貿區的成立而加快速度。而由于在“風險定價”方面,外資銀行比中資銀行更有優勢,在比較自由的市場化環境中,外資銀行的優勢將顯現出來。
澳新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分析稱,上海自貿區內有關金融改革的細則,將挑戰中國目前的資本賬戶管制舉措、匯率政策以及利率管制,自貿區內也可能實施全新的金融監管模式。他認為,上海自貿區金融試驗的成功,將依賴于自由市場原則。(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