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李克強:金融石油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
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今日下午17點在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全會廳舉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開幕式上發表特別致辭。李克強總理表示,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能源開發、公用事業、服務業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
李克強總理在致辭中指出,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今年以來,我們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目的就是是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
李克強指出,我們擴大了“營改增”試點范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推進結構性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能源開發、公用事業、服務業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引導民間投資增長,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發展要依靠改革,也離不開開放。
李克強談到,我們不斷探索對外開放的新路子,上半年與歐洲國家瑞士和冰島簽署了自貿協定,最近又與東盟領導人商議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在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重點在投資準入、服務貿易領域擴大開放方面探索經驗。我們還推出了提高對外貿易便利化等措施來促進進出口的平穩增長。
以下為發言實錄:
[ 李克強 ] 第一,兼顧當前和長遠,穩定宏觀經濟政策。經濟下行時,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經濟增速推高,不失為一種辦法。但是權衡利弊,我們認為這樣無助于深層次問題的解決。因而選擇了既利當前、更惠長遠的策略,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這本身就不容易。在財政政策方面,堅持不擴大赤字,而是調整支出結構,壓縮行政開支,加快支出進度,尤其是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結構調整和保障民生的支持,對小微企業實行稅收優惠。在貨幣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貨幣市場出現短期波動,我們也沉著應對,不畏艱險,既不放松也不收緊銀根,重點是通過盤活存量、用好增量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我們還通過加強監管和規范發展,積極防范與化解財政金融領域的潛在風險。對大家都很關心的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我們正在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序規范和化解。可以有把握地說,總體是安全可控的。
[ 李克強 ] 第二,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改革創新是一個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本屆政府開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大力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今年以來,我們已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目的就是是通過簡政放權,把該放的權放開、放到位,把政府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為各類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以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我們擴大了"營改增"試點范圍,積極推動利率市場化進程、鐵路等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等領域改革。推進結構性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在金融、石油、電力、鐵路、電信、能源開發、公用事業、服務業等領域放寬市場準入,引導民間投資增長,為各類所有制企業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發展要依靠改革,也離不開開放。我們不斷探索對外開放的新路子,上半年與歐洲國家瑞士和冰島簽署了自貿協定,最近又與東盟領導人商議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版。在上海建立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重點在投資準入、服務貿易領域擴大開放方面探索經驗。我們還推出了提高對外貿易便利化等措施來促進進出口的平穩增長。
[ 李克強 ] 第三,著眼轉型升級,調整優化結構。中國經濟已經到了只有轉型升級才能持續發展的關鍵階段。擴大內需是最大的結構調整,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是主要任務,實現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基本途徑,發展服務業是重要的戰略支撐。我們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推動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強薄弱環節建設,增加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中西部鐵路等方面的投資,加大對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支持力度。還專門出臺政策措施,促進養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務業發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科技和經濟的深度融合,營造創業、創新的社會環境。
李克強達沃斯座談會國企遇冷 寄望市場化打擊尋租
2013年09月11日01:01 來源:和訊網 作者:陳冉
和訊網消息 中石油事件的持續發酵,讓力推市場化的李克強總理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民企和外企。
9月10日晚,李克強會見出席2013夏季達沃斯論壇的200多位企業家代表,他在回答美國杜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艾倫·庫爾曼時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社會的關系,市場能做的就讓市場去做,社會可以做好的就讓社會去做,讓市場發揮應有的作用,激發更大的活力,才能形成經濟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本屆政府成立以后,開門第一件事就是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取消和下放中央政府若干部門審批的事項,放給市場或放給地方,半年之內已經取消和下放了200項。這實際上是觸動利益的事情,因為我們很多政府部門手里沒有審批權了,也就是減少了‘尋租’的機會。”李克強說。
長期以來,行政審批部門通過審批權尋租,國有企業通過壟斷地位獲得超額利潤,已經被社會各界廣為詬病。最近,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劉鐵男、中石油原董事長蔣潔敏相繼事發,再次成為社會質疑的話柄。
參加當晚座談會的上海馬凱集團董事長李震告訴和訊網,雖然此前多次參加這樣的座談會,但此次座談讓他印象深刻,那就是國企負責人大幅減少,應該是對民營企業寄予了更多期望。
李克強坦陳,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中國的勞動力總量都將在8億以上,中國政府首先面臨的壓力就是要保證比較充分的就業,而穩增長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保就業。
“不只是就業的主力,民營企業還在成為境外收購的主力之一,與去年相比,今年有很多草根民企在展開收購動作,以獲取市場、品牌或技術,而此前此類事情都是國企和少數超大型民企來主導的。”李震告訴和訊網。
不僅如此,在一些新興產業的發起上,民營企業也開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慈銘體檢集團董事長胡波接受和訊網連線時表示,李克強親自倡導的中國服務貿易大會已經舉辦過兩屆,慈銘體檢在這兩屆大會中都承擔了重要的工作。“在8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兩位國家領導人都強調要把醫療服務業作為重要產業來推動發展,慈銘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寄予厚望。”
李克強在當晚的座談會上也強調,要持續地調整經濟結構,特別要大力發展服務業。因為服務業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而我國服務業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同類發展中國家。“前一段時間我看有評論說,亞洲國家的服務業比重平均已經超過了50%,而中國目前的服務業比重也就是40%多一點。”
除了透露出對民營企業的重視,李克強還對外資企業進行了一番安撫。中國在發展中的確還存在著不少體制機制上的障礙,但改革依然是未來發展最大的紅利,潛力在一定意義上是由差距形成的,也可以說差距就是潛力,通過釋放改革紅利會激發市場巨大的活力和長期發展的內生動力。“我相信中國不會有外資突然大規模撤走的情況,因為中國是一個有長期穩定投資回報的地方。”
今年7月份以來,全球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公司因在華商業賄賂而引發動蕩,隨后,賽諾菲、諾華、禮來等醫藥巨頭也被調查,由于受到查處的都是外資企業,國外媒體開始質疑中國政府的真正意圖。
對此,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表示,“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是改善中國投資環境的重要內容,希望大家能夠從客觀、積極的角度看待這類事情。我們相信,依法查處違法企業將有利于增強跨國公司對華投資信心,而不是相反。”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