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前我國實行人民幣國際化的途徑與進展
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能夠跨越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認可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的過程,最終目標是使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在國際上流通。通常一種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前提條件是該貨幣可自由兌換為其他貨幣。我國正在推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采用日本,英國等國家的途徑,由我國政府承諾人民幣與自己儲備的美元的自由兌換,是我們單方面的承諾,而美國政府不做任何承諾,這是一種不平等的承諾。我們可以稱之為英國模式或英式貨幣國際化。目前我們已經承諾經常項目下的可自由兌換,與資本項目下的美元可自由兌換為人民幣,正在制定資本項開放,承諾人民幣自由兌換我國政府儲備的美元的方案和時間表。
2、英式貨幣國際化帶來的問題:貨幣主權喪失
除美國外,加入美國建立的西方國際貨幣體系的各種貨幣,都由發行貨幣的國家銀行承諾貨幣與美元的自由兌換,都采用了英國模式,這導致各國貨幣政策是不獨立的,受到美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控制。例如,當美國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利率很低,到處泛濫的時候,各國政府也就被美國綁架,不得不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市場上貨幣過多,容易誘發通貨膨脹。當美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的時候,各國不得不提高利率,防止資本家兌換手里貨幣和資產為美元,以獲得更高利潤,從而帶來美元枯竭。因此,一國承諾貨幣可自由兌換美元,其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就被美國政府綁架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因為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特別是侵越戰爭的支出直追二戰,入不敷出,物價上漲速度常年達到10%,主要依靠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大印美元,從西方承諾可自由兌換美元的各國掠奪巨額財富,導致日本英國等國物價飛漲,年通貨膨脹率最大的時候達到30%(附1),遠超現在中國官方公開的中國物價上漲速度。相反,前蘇聯,東歐各國,中國等國不承諾與美元的自由兌換,從而不受美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物價保持穩定。
今年前5個月,我國央行通過減少基礎貨幣供應量來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控制物價上漲速度,然而,由于外資大量涌入和貿易順差,帶來基礎貨幣增加了16500億元,央行不得不從國內商業銀行拿走現金25700億元來實行貨幣緊縮政策,致使國內銀行貨幣緊張,險些導致銀行破產的金融危機。央行不得不緊急提供現金救助,取消緊縮的貨幣政策,回到先前寬松的貨幣政策(附2)。這是因為我們早就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為人民幣,同時美國中央銀行一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泛濫,大量進入中國,增加市場上基礎貨幣的必然結果。
當前我國承認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增發的人民幣25萬億都用來換美元了(央行發布的資產負債表清楚地表明了這一點),等于都交給了美國資本家,讓美國資本家買下了中國的工廠,買走了中國的商品,而我們儲備的美元,主要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債券等,又大都交給美國精英。這也與國家準備承諾人民幣兌換美元,必須儲備大量美元有關。卻使人民幣成了美元代用券,市場上流通的每一元人民幣背后都有央行儲備的美元。在美元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承諾下,美國人印美元,就可以獲得增發的人民幣,等于將我們的人民幣增發主權交給了美國。
人類對經濟發展的規律的了解并沒有多深。美國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握有美元霸權,控制了日本西歐各國貨幣主權,掠奪了西方各國大量物資,卻產生了美國歷史上罕見的通貨膨脹。過去十余年,我們承諾了與美元的部分自由兌換,導致生產能力年年猛漲,物價也同步猛漲,資源走向枯竭,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其原因就在于錯誤的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現在我們要承諾與美元的完全自由兌換,將我們的貨幣主權交給我們的戰略對手,相反美國人沒有任何承諾,這是十分危險的,我們不能采用日本英國的貨幣國際化途徑。
3、英國日本等國是美國盟友,我們是對手,不能采用英國模式
1944年正是二戰的關鍵時刻,同盟國正在與法西斯做殊死的搏斗,由于西歐各同盟國被德國占領和轟炸,軍事物資供應能力很弱,主要依賴美國供應的戰爭物資。5月,美國召集英法等國通過布雷頓森林協議,包括“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的最后決議書”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兩個附件,確定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核心內容包括:
·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國際間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信貸支持;
· 美元作為國際貨幣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 加入國承諾經常項目下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自由兌換,也就是正常商品交易下,該國中央銀行承諾可自由兌換。
戰后,西歐各國又共同面臨了蘇聯輸出社會主義的威脅,而西德日本和意大利等國被美國占領,還有大量賠款,需要美國提供物資恢復工業生產,提供糧食防止饑荒蔓延,從而不得不加入美國控制的布雷頓森林體系,交出貨幣控制權。美國則承諾提供國家安全方面的幫助和經濟援助,包括為西歐各國制定并實施的馬歇爾援助計劃,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各國駐扎軍隊。當時美國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則是為了控制西歐日本等國,對付蘇聯,以成為世界霸主。現在美國這樣做,是為了打垮中俄,消滅潛在對手,從而成為世界霸主。我們不是美國盟友,不能采用美國盟友的模式。
4、美元是世界唯一的國際貨幣,英國模式只能成為偽國際貨幣
很多國家儲存日元英鎊歐元等西方貨幣,這一方面是與日本英國等西方國家貿易往來的需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英國等儲存大量美元,并且承諾隨時可以兌換成美元的結果。我們說美元是世界唯一的國際貨幣,是因為美國不同意日元和英鎊,以及現在的歐元到美國兌換美元購買物資,也就是說美國不承認它們是國際貨幣。沒有美國的承認,顯然它們就不是真正的國際貨幣,只是依附在美元身上的偽國際貨幣。如果美元不存在了,它們也就不是國際貨幣了。之所以英鎊日元等貨幣被認作是國際貨幣,也是英國日本等國政府儲備了對應的美元,這些貨幣被看作是國際貨幣,是因為在國際收支上它們是美元的代用券,代表的是它們政府儲備的美元。
另一方面,美國不承諾其他貨幣自由兌換美元,實際上使美元難以成為真正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我們知道,現在各種貨幣都是法幣,幾乎可以無限制地制造出來,因而大家可以拿著美元自由地兌換這些由貨幣發行機構承諾的貨幣了,反過來,我們拿著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去換美元,恐怕就不能說是自由兌換了,因為一種“可自由兌換貨幣”兌換美元,不是發行美元的美聯儲銀行所承諾的,僅僅是該貨幣的發行銀行所承諾的,是由該種貨幣的發行銀行所儲備的美元數量所決定的。當發行銀行儲備的美元被換光以后,就無法兌現可自由兌換美元的承諾了,也就無法兌現為其他貨幣了。所以說,這種兌換機制,僅僅是美元可自由兌換為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而其他任意一種兌換貨幣,實際上,是不能真正自由地兌換為美元或其他可自由兌換貨幣的。從兩個國家層面來看,美元是完全不可自由兌換的,因為另一個國家是通過出口商品或服務獲得美元,而不是通過自由兌換得到的。對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否兌換得到美元,也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有條件的,是國家國際收支存在凈收入,儲備了足夠的美元。這也說明,采用英國模式,并不能保障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
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是通過各國加入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一種類似公司的組織,美國占17%的份額,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規定,需要85%的份額同意,才能修改國際貨幣基金協議主要條款,從而讓美國一家就可以否決任何修改提議,保證了只有美元才能成為西方世界唯一的國際貨幣。所以,我們不能走英國模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5、美元并非世界貨幣,我們不應支持美元的霸主地位
采用英國模式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我們就必須支持美元的霸主地位,從而幫助了我們的戰略對手。回顧歷史,美元作為國際貨幣地位都是有問題,更不用說成為世界貨幣了。
1944年美國牽頭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在西方世界的國際貨幣地位。實際上,戰后很多國家都沒有簽訂這個協議,蘇聯和東歐國家就沒有參加。就是英國,也并沒有立即投降,而是在其過去的殖民地英聯邦國家推行使用英鎊。當時, 從表面上看,英鎊仍然是領先的儲備貨幣,英國2/3的海外金融債權為英鎊區所有。英國對英鎊區采取了控制措施,阻止它們將所持有的英鎊交換為美元。由于英國人需要美國的援助,英國為了戰后重建,從美國獲得貸款,不得不答應在英國控制的幾十個英聯邦國家實施這項承諾。當時英國受戰爭破壞,生產能力很弱,英鎊沒有多少購買力,從而讓英聯邦國家的外匯儲備都轉換成美元了。
新中國成立后,也沒有參加布雷頓森林協議。在中國蘇聯等支持下,戰后獲得獨立的很多亞非拉國家也都沒有參加這個協議。由于當時我國技術水平低,需要從西方進口設備和物資,我國需要出口產品換美元,以購買需要的物資。但是,我們基本不儲備美元,出口換來的美元很快就換成我們需要的物資了,這與儲備大量外匯美元,從而承認美元是國際貨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我們與很多國家的貿易都不用美元,包括當時的中蘇貿易。
當時的美國也需要出口商品換取外國貨幣,也儲備外國貨幣,以購買獲得美國沒有的特殊產品。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赫德森曾在其著作中介紹,美國也曾出口商品獲取了大量外國貨幣儲備起來,后來形勢變化,這些貨幣都沒有用了(附8)。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因戰爭支出十分龐大,大量印美元,從其西方盟友獲得物資,導致美元和西方各國貨幣都貶值十分嚴重,以黃金價格計算,美元十年貶值只剩下25分之一的購買力。當時的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都抵制美元,日本專門出臺政策補貼企業和消費者進口物資減少持有美元,西歐各國實行美元存款100%準備金,無利息和負利息等措施促進花出美元(附3)。可以說,那時的美元,如果稱之為國際貨幣,就是美國的盟友都從內心不同意。美國不得不通過貨幣互換,從日本和德國等西方國家政府那里獲得這些國家的貨幣,以從這些國家進口物資(附4)。
到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由于中國不再支持第三世界反美斗爭,美國軍事上的消耗急劇降低,美元購買力下降變緩,也就在這時候,中國承認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開始優惠引進外資,讓美國人拿著美元到中國投資了,使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從美國的西方盟友一下子擴大到了中國以及后來很多在中國支持下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擴大了其覆蓋的范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范圍擴大,也就使得美國免費獲得了更多財富和支持,從而順利打敗了蘇聯。等到了蘇聯崩潰分裂以后,東歐和俄羅斯各國也都承認了美國國際貨幣地位,從而奠定了今日美國國際貨幣地位。
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關鍵,不僅是1944年布雷頓森林會議對西歐各國的控制,更重要的是,我們不僅放棄對美斗爭,而且投降美國,從而讓美國人拿著美元,順利進入中國和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獲得財富,打垮蘇聯,占領全世界的結果。否則,美元只能是世界部分地區的國際貨幣,是美國走狗的國際貨幣,絕不會成為世界范圍的國際貨幣。就是這樣,現在也不能說,它是世界貨幣,因為還有一些國家不認可它。我們沒有必要采用英國途徑,承認美元的霸權地位,交出自己的貨幣主權。
6、英國模式使中美經濟協議不平等
本月12日結束的第五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雙方于經濟對話層面取得的最重要協議莫過于中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為基礎的投資協議,在雙方將要最終達成的書面協議里,美方必然給予中方相同的承諾。然而,紙面上的平等,并不代表實際的平等,更不代表實際執行的平等。這是因為我們目前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采用英國模式下的人民幣與美元不平等帶來的。由于我們承諾美元可自由兌換為人民幣,美國并不承諾人民幣兌換美元。我們到美國的投資,必須出口商品換美元,才能實現。美國人的投資實際是拿著印刷的美元就實現了。08年以來,美國一直采用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國銀行和公司的資金充足,從而作為投資大量涌入中國,由于我國有大量外匯儲備,并不使用這些進入中國的美元,等于中國免費提供人民幣給外國資本家,在中國境內購買生產資料,建立工廠。我們應取消美元兌換人民幣承諾,讓美方資本家出口商品到中國獲得人民幣來投資,從而完成真正的對等投資協議。
7、當前人民幣國際化途徑帶來的經濟損失
目前我們推進的人民幣國際化,實質是學日本英國模式。現在美國已經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每從國外進口1美元商品,5-10美元出售給消費者,其差價就成了美國的國民產值,例如蘋果手機就是典型的例子,僅兩年時間,就從中國拿走了100億美元利潤(附5)。美元的購買力主要依靠中國等國家的生產能力。在當前人民幣國際化模式下,由于我們承諾美元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雖然美國人基本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但是,拿著印刷的美元欠條,到中國就成了投資,就買下了我們的工廠。雖然我國生產能力有了極大提高,目前生產的工業基礎產品和工業消費品占世界一半左右,但是,大部分都免費供應給西方了。因為我們雖然掙了很多外匯,實際是給外國資本家掙的。外國資本家在中國的人民幣資產超過我們的外匯儲備,我們的外匯儲備實際還是屬于西方資本家。
目前外國資本家控制了我國進出口貿易大部分,我國出口商品60%是外資企業。它們采用高價進口,低價出口的辦法,將大量利潤留在了國外的母公司。我們根據購買力平均匯率估計,因進出口貿易給我們帶來的損失,就高達每年2萬億美元(附6);年初中科院的研究報告(附7)指出,2011年美國從中國免費拿走了3.66億美元財富,超過當年中國產出一半。雖然我國人均生產的工業產品是世界其他國家人均4倍以上,但是我們的人均消費量還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按照世界銀行標準,占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民,在整體上還沒有脫貧,還屬于世界銀行定義的貧困階層。而美國基本不搞工業消費品生產,人均消費卻是中國數倍。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的產出大部分被洋人拿走了。
我國的大量資源變成商品輸出到美國,這是我國資源走向枯竭,物價不斷上漲,環境難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我們的損失已經無法估量,繼續下去,將引發不堪設想的經濟和社會災難。
8、人民幣國際化建議
我們必須學習美國推進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方法和途徑,學習蘇聯在東歐建立的區域國際貨幣盧布,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在自己的勢力范圍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其他國家承諾其貨幣與人民幣自由兌換。我們建議
1) 建立獨立自主的經濟體系,包括技術發展體系,生產能力和市場,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對外依賴,從而擺脫美元霸權影響。要提高老百姓收入,增加國內消費,從而提高國內市場容量,才能擺脫對外國市場的依賴。只有在國內消費商品,才能防止物資出口流失到國外,從而可以回收利用,降低資源枯竭的速度。有了生產能力,我們就可以增發貨幣,不需要外國資本家帶來的貨幣。
2) 為周圍關系緊密的鄰國如巴基斯坦和朝鮮等國提供國防安全保障和經濟援助,通過經濟援助輸出人民幣,促使這些國家承諾其貨幣與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從而推動人民幣在區域內的國際化。
3) 如果一定要在美元體系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應對等地要求美國政府包括美聯儲承諾人民幣自由兌換美元,從而讓人民幣與美元地位對等,成為真正的國際貨幣,而不是象日元,英鎊、歐元那樣的偽國際貨幣。
本文已發表在內參上了。作者,黃衛東博士, [email protected]
附1: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 弗里德曼《貨幣的禍害》,安佳譯,商務印書館,2008年,第195頁
附2:黃衛東:“錢荒”與通貨膨脹同時發生的根源與出路附件,央行負債表解讀
附3:邁克爾 赫德森,《全球分裂 美國統治世界的經濟戰略》,楊成果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70頁;邁克爾 赫德森,《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嵇飛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第335頁
附4: 美國中央銀行的宏觀管理,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高級官員集體編寫 譚秉文譯,中國金融出版社,1987年4月第一版,第84-85頁。
附5:黃衛東,從蘋果手機在我國的暴利看美國文化侵略給我們造成的損失
附6:我國對外貿易損失每年超2萬億美元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dfee00101a71o.html
附7:中國科學院國家健康研究組,《國家健康報告》,2013年1月8日發布,參見報道:美國2011年攫取霸權紅利7萬多億美元 近半來自中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adfee00101a908.html
附8:邁克爾 赫德森,《全球分裂 美國統治世界的經濟戰略》,楊成果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48頁;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