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劇烈調整已經開始了。我們高度關注這次調整的方向、烈度、時間以及結果。
錯誤的貨幣政策
中國經濟的劇烈調整是被動的,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接近尾聲了,美元的實質利率開始回升了,美元開始大規模回流了。其他國家必須應對美元出現的調整,各國央行要么加息,要么貶值本幣。有趣的是,中國央行既不加息也不貶值本幣。此種做法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必然刺激資本外逃,必然導致資產價格崩潰。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多數投資者必然選擇增持現金,出現「錢荒」幾乎是必然的結果。當然,錢荒也有積極意義,終于可以促進政府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了。套用一句流行的句式:危機倒逼改革。
錯誤的結構調整政策
確切地說,中國早就應該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了。5年前,迫于巨大外部壓力,管理層實施了4萬億(總量18萬億)刺激計劃,終結了已開始的經濟結構調整。去年下半年,再次用4萬億的2.0版本阻止了第二次結構調整的機會。新屆政府運氣實在不算好,現在外部環境已發生變化了,美國經濟結構調整完成,即將結束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美國量化寬松的順風車,中國版的量化寬松就缺少了依據(外匯結存將迅速減少)。如果霸王硬上弓繼續濫發貨幣,人民幣將面臨徹底崩潰的局面。看來,4萬億的2.0版本已經失效,本屆政府在巨大的內外壓力下,將被迫重啟延誤多年的經濟結構調整。
為什么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呢?由于中國實施隱性的聯系匯率制度,貨幣發行權失去控制,不能自主管理通貨膨脹,實質負利率長期處于兩位數的超高水平,這就導致工業生產部門利潤長期低于通貨膨脹水平,其結果就是不動產溢價遠遠高于工業部門利潤,迫使資本逃離生產部門轉向房地產等不動產投資,在未能實現產業升級的前提下,工業部門開始出現退出和轉移的跡象。如果中國不能順利完成工業化,產業結構將不能支撐人口結構,國民經濟發展將徹底失去動能,中國將無法順利升級為發達國家,而極有可能陷入拉美化。事實上,錯誤的貨幣政策已經帶來災難性后果,再不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中國將錯失本世紀極為難得的發展機遇期。
美歐日都在成功改革
與中國錯失調整良機相對應,美國勇敢地抓住了2008年這個關鍵性的歷史時刻,他們開始了義無反顧的調整。經過5年的艱難調整,美國要素價格基本恢復了正常水平,整體生產率水平得到了歷史性恢復,經濟重新獲得了強大的競爭力。與此同時,歐洲在德國主導下,也開始了歷史性調整,在統一財政的歷史進程中,歐洲的生產率水平開始緩慢回升,整體競爭力在逐漸恢復之中。即便是反應遲緩的日本,也于今年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他們的生產率水平在提升,整體競爭力也在恢復。
毋庸置疑,2008年對任何國家都是調整的最佳機遇期。可惜,由于種種原因,我們非但放棄了已開始的調整,反而進行了莫名其妙的逆向調整。短短5年時間,中國的要素價格變得極度扭曲,生產率水平急劇下降,整體競爭力迅速降低,產業未能升級而是在喪失,國民經濟情況已經不容樂觀了。現實地看,已經被逼到背水一戰的地步了。
上策:先稅改后金改
今年下半年,是中國經濟調整的關鍵時期。管理層的不同選擇,將會帶來完全不同的結果。
第一種選擇:霸王硬上弓,延續4萬億2.0版本,甚至啟動4萬億3.0版本。好處是,確保地方債繼續擴容,房地產價格繼續上升,確保經濟高速增長,確保就業繼續增長。壞處是,拒絕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結構進一步扭曲,高端產業無法形成,中低端產業向外轉移,提前結束工業化進程。結論是,在美、歐、日等西方國家完成調整后,中國經濟陷入全面危機直至崩潰。
第二種選擇:以不變應萬變,坐視流動性極度短缺,任由資產價格大幅度下跌。好處是,所有的資產泡沫一次性破滅,要素價格開始回歸合理水平,各類資源開始重新分布,產業升級重新啟動,經濟結構開始調整優化。壞處是,房地產價格崩潰,金融機構承受重創,地方財政陷入困境,經濟增長陷入衰退,就業狀況急劇惡化,社會保障壓力劇增。結論是,國民經濟陷入全面衰退,管理層可能面臨下課的危險,但國民經濟尚有復蘇的可能性。
第三種選擇:有選擇地調整,有先、有后、有保、有放,先改稅政而后改金融,保障財政金融而嚴控不動產投機,堅決調整要素價格并努力穩住資產價格。好處是,封死總負債增長,避免泡沫繼續膨脹,有效管理通貨膨脹,逐步理順要素價格,促進資源回歸工業部門,繼續產業升級,維持工業化進程。壞處是,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地產商要大規模破產,經濟增速有所降低,就業情況未如理想,社會保障壓力增大。結論是,大家集體捱苦日子,一起努力完成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努力提高國民經濟生產率水平,提高國家整體的競爭力水平,促成國民經濟再次高速增長的機會。
顯然,應做出第三種選擇。第一種選擇,下半年將有一次小陽春,明后年將陷入大蕭條;第二種選擇,下半年開始進入大蕭條,明后年會在滯脹中掙扎;第三種調整,下半年陷入衰退,明后年逐漸走出衰退,2017年進入新的增長周期。
毋庸置疑,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現在當然應該是現金為王。
有能力的投資者,應該選擇美元計價的資產進行投資,等待中國經濟調整完成后再度回歸。就理性而言,筆者并不主張以愛國的名義犧牲個人利益。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不應該放棄改善國家的機會,都有責任和義務推動政府作出明智的選擇,也應該配合政府進行極其艱難的經濟結構調整。我們應該用有限的資源支持產業升級,推動中國完成工業化進程。
至于對管理層,也許危機才是最好的老師,在危機中才能開啟最偉大的變革。我們期待著新一屆政府勵精圖治,扭轉危局。
筆者想重述一遍對經濟問題的一般性分析。中國經濟由于貨幣發行失控,導致要素價格全面扭曲,使得資源配置極度傾斜于不動產部門,最終迫使產業升級中斷,提前終結了工業化進程。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們建議,通過堅決果斷的稅政調整,強制性地回歸要素價格,重新調整資源配置,繼續產業升級,完成工業化進程。為了平順地進行調整,要使用成本控制(避免使用數量控制)的方式調節流動性,使得資產價格波動處于可控制的區間之中,確保金融體系不至于崩潰,確保財政體系能夠正常運轉。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應該制訂一籃子財政金融政策,確保經濟政策的系統性、連續性、有效性,確保國民經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財政金融貌似復雜,其實極其簡單。真理是樸素的,樸素的東西必然簡單。財政的真理就四個字:量入為出。金融的真理就四個字:收支平衡。
國人對新屆政府寄予厚望。只要新屆政府拿出決心和勇氣,義無反顧地進行調整,全國人民苦捱3年,定可開啟嶄新局面。
編輯:香港商報實習生2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