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21日消息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著名經濟學家曹建海做客《交易實況》帶來了自己對城鎮化的見解。
曹建海:最近新型城鎮化的規劃進行修改,其中一個原因是過去草案推出時引起了地方政府的誤讀,導致了新一輪地方圈地,造成房地產投資的熱炒,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隱患。我認為主要的原因在于規劃草案中存在著一些理念上的錯誤,即把城鎮化當成經濟發展的重要的動力了,這是本身因果倒置的錯誤。城鎮化本身是生活方式、生產方式以及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化,它是一個長期累積、長期發展的過程,不是簡單的人口的數據統計,也不是城市面積的簡單擴張,過去就是簡單的統計城市擴張,城鎮人口的增加。不管城市是不是宜居、就業以及教育、醫療保障各個方面都沒有得到解決就做一個簡單推進,特別是地方短期任期、土地財政和房地產投資、房價高漲,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后,事實上城鎮化推進緩慢,反過來推進不下去了。
我認為城鎮化的推進這次修改特別要借助土地財政的理念,因為過去15年來,特別是過去10年來,我國的城鎮化推進就是以土地城鎮化作為主要的標志,定型了就是房地產高歌猛進,房價急劇上漲,導致了城市的面積普遍擴張,目前我國城市建成區除以常住人口,人均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了110到130平米,跟很多耕地超過我們十幾倍的國家相比都是相當的。城市建成區面積的擴張本身意味著人口密度的下降,意味著城市集約的功能沒有發揮出來,特別是考慮到有將近3億多的農民工在城市沒有很好的住房,所以這種城市承載率是虛假的承載。
要發展土地城鎮化不可認為簡單的推進城鎮化的指標,特別是建設指標和人口指標,而應該逐步的進行完善,推進城市公共服務,構建城市軟環境,關于硬件的建設,特別是跟城市建設有關的房屋建設包括一系列的基礎設施建設,把它交給市場,而不是由政府主導。政府提供公共服務不僅是簡單的民意上戶籍,更多是保障醫療等方面的服務,特別在城市建設中要發揮城市規劃的作用。
要嚴格城市規劃,讓大部分老百姓都滿意的城市規劃,不是自己主導城市建設,自己推進土地的拍賣熱炒,大量的地王出現,導致房價推高,反過來無法真正的實現城鎮化,特別是農村不能真正的進城落戶。城鎮化一切應該是源于民生的,而不是簡單的經濟指標,特別是在今后的發展中,城鎮化水平應該以產業的承載力、基礎設施的建設、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以及城市的公共服務軟環境的建設,把它作為考核的因素。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