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于全國18個路局如何進行整合,坊間確實有不少排列組合的方案,很多都是從路局自身流傳出來的,這可能多少反映了路局方面的一些想法。不過這些方案在鐵路總公司和國家鐵路局這一層面,據我所知,并沒有制定,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因為目前總公司和國家鐵路局的工作重點并不在這兒。”一位接近原鐵道部的人士如是說。
上述人士所說的地方路局流傳出來的整合版本,已經有好幾個,其中一個版本表述如下:北京局、濟南局、太原局、呼和浩特局合并為北京(華北)鐵路集團公司上海局、南昌局福建部分合并為上海(華東)鐵路集團公司 廣鐵集團廣東與海南部分、南寧局、南昌局江西部分合并為 廣州(華南)鐵路集團公司 武漢局、鄭州局、廣鐵集團湖南部分合并為 武漢(華中)鐵路集團公司 成都局、昆明局合并為 成都(華西)鐵路集團公司沈陽局、哈爾濱局合并為 沈陽(東北)鐵路集團公司 西安局、蘭州局合并為 蘭州(西北)鐵路集團公司,烏魯木齊局成立新疆鐵路集團公司,或并入蘭州(西北)鐵路集團公司,青藏公司單列。
此外尚有幾個版本,大多與其大同小異,其基本的原則,按照一個地方路局人士的說法是,“相鄰區域合并,且兼顧好壞搭配”,所謂“好壞”是指經營業績和盈利能力。
鐵路系統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多次分合,其中最近的一次為2005年3月18日,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將原15個路局中設有分局的10個局撤銷分局,實行局管站段的管理模式,同時新設武漢、太原、西安三個鐵路局。全國鐵路局的數量從15個擴增為18個。
鐵路分局撤銷在一夜之間完成,源于劉志軍的鐵腕。而在其他幾任部長手里,要推行路局分合的改革就顯得頗為棘手,上述官員說,當時要新設某個鐵路局,部里面開了不知道多少會,排除了多大的阻力,拖了很長的時間,才最后定下來。
上述接近原鐵道部的人士稱,如今要再進行路局的整合,一是阻力頗大,二是現在的工作重點還放在鐵路總公司和國家鐵路局這些中央層面機構的“三定”方案制定和人員分流上,三是鐵路改革在政企分開之后接下來如何走,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定案。
“如果是實行區域分割的方案,那么路局整合的工作確實要做,如果是實行網運分離,那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將路網和運營的資產進行剝離,在此前提下再進行結構整合。”上述人士表示,即使最后鐵路改革的思路是往區域分割方向走,路局整合的步伐也不會太快,最快也要今年下半年才能著手,慢的話甚至可能拖到明年。
鐵科院分拆
隨著鐵道部分拆方案的公布,作為鐵道部既有資產的一部分,鐵科院也面臨著拆分和改制。
鐵科院內部人士透露,根據目前聽聞的討論方案,鐵科院將分拆為兩部分,信息所、標準計量所、鐵路產品質檢中心等將劃撥至交通部下屬的科學研究院中,機車車輛所等主要大所將保留,鐵科院仍將隸屬于中國鐵路總公司。
他說,信息所主要是負責國外鐵路情報的搜集,這部分劃撥出去鐵科院或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估計意見都不大,但標準計量所、鐵路產品質檢中心分拆出去是鐵科院和鐵總都不愿看到的結果。“標準化所每年的市場營收額不低,而且待鐵路產品市場開放后,標準計量所作用將更為重要。”
標準計量所承擔著鐵路產品的認證和質量檢驗以及行業標準體系研究等職能。下屬還設立有三個獨立機構,包括鐵道部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國家軌道衡計量站。這些機構都實行企業化運作。
比如任何鐵路外公司的產品希望進入鐵路采購目錄,除了符合各項標準,還必須要得到鐵道部的認證。這項認證工作一直由標準計量所下屬的中鐵鐵路產品認證中心來完成。
機車車輛所是目前鐵科院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上述人士介紹,該所2012年的營收超過20億元,占鐵科院2012年50多億總收入的一半左右。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