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行長接受采訪時說,搞清楚影子銀行的定義是判斷其風險的前提,影子銀行應該是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一種類似銀行的金融活動,風險有多大主要是看其活動有多少。
3月3日兩會期間,工行行長楊凱生接受采訪時說,把影子銀行的定義搞清楚是判斷其風險的前提,影子銀行應該是游離于銀行監管體系之外的一種類似銀行的金融活動,風險有多大主要是看其活動有多少。人行副行長易綱1日表示,中國影子銀行總量比較小,風險可控。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戴維-皮林則認為,如今中國各監管機構的重頭戲就是消除“影子”。10年前,新增信用中由非銀行機構或正規銀行的表外工具提供的僅占10%,而如今這一比例已升至近50%,凸顯出影子銀行業務增長之迅猛。影子銀行是中國政府各項政策相互矛盾的畸形產物。一方面,中國政府希望銀行業具有健康的財務狀況,同時存貸款利率受到嚴格控制。另一方面,中國政府追求經濟高增長,而這需要大量未經嚴格審核的信貸作為支撐。結果導致金融體系中產生了一個界限模糊、監管不足的部門,該部門如今控制著約20萬億元人民幣的資產,相當于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40%,此比例是2008年的4倍。影子銀行能夠(并通常)以許多形式存在,包括高利貸、信托等投資活動、以及正規銀行的表外放貸活動。最重要的正規銀行表外放貸活動就是推出“理財產品”。一些分析師認為,“理財產品”可能非常危險,因此將其“愛稱”為“大型龐氏騙局的武器”。
(據和訊網、FT中文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紅土地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