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考察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應該說,美國的房價在絕大部分時間里是平穩的,房價的增幅低于銀行利率。本文通過透視美國房價的真相,來揭示美國房價平穩的秘密。
1.普通工人一年工資購60平方米住房
我們先看看美國的最新房價。根據美國統計局和住房和城建部最新發布的報告,美國2010年11月共售出新房29萬套,新房銷售價格中間值為21.3萬美元(含地價,下同)。美國每套住房的建筑面積中間值是303平方米,地產面積中間值是1416平方米(美國住房多為獨立別墅)。2009年,美國全國從業人員人均工資為43460美元,也就是說,美國普通工人用不到5年的工資可買一套300多平方米的新房,一年的工資購房60平方米。
房價在15萬美元以下的占17%,150000—199999美元的占27%,200000—299999美元的占27%,300000—399999美元的占15%,400000—499999美元的占6%,500000—749999美元的占6%,750000美元以上的占2%。
2010年11月,美國20個大城市的房價比上個月下降了1.32%,比2010年8月下降了2.39%,比2009年11月下降了0.80%,比2008年11月下降了8.08%,比2007年11月下降了24.70%。拉斯維加斯房價3年間的降幅為51.61%,洛杉磯、坦帕、邁阿密、鳳凰城、底特律的降幅也都超過了30%。
下面,我們再看看美國過去幾十年來房價的變化。
2. 房價漲幅低于銀行利率
美國2008年共有永久住房12820.3萬套(另外還有440.2萬套季節性住房),其中8040.6萬套是獨立住房,獨立住房占所有類型住房的63%。美國人口為304059724,每2.37人擁有一套永久住房,2008年美國平均每個住戶(住在一套房子里生活的人組成一個住戶,與家庭戶有別)2.55人,也就是說,美國現在住房已經飽和。美國的住房自有率為68.3%,租住率為31.7%。
美國房價1940年平均每套為3.06萬美元,1950年為4.46萬美元,1960年為5.86萬美元,1970年為6.53萬美元,1980年為9.34萬美元,1990年為10.11萬美元,2000年為11.96萬美元,平均每年上漲2.3%,低于銀行利率。
但是,小布什執政的8年是美國歷史上房價漲幅最大的時期。由于小布什的減稅政策,在他執政第一年就把克林頓卸任時留下的2370億美元財政盈余降到1270億美元,第二年即出現了財政赤字,也就是說,小布什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把克林頓留下的2370億美元的家底給揮霍光了。小布什離任時,給美國留下了175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創美國歷史上財政赤字紀錄。減稅,使公民手里有了多余的錢用于房地產投資,把房價炒到了歷史的最高點,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金融危機,給美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災難性后果。
下面,我通過美國朋友Jessica的購房情況,看看美國人買房和保有住房都有哪些費用。
3. 用在房子上的稅費
2009年夏天,朋友Jessica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布萊恩市花28萬美元買了一處獨立住房。這所房子建于2000年,共三層,室內使用面積500多平方米,2廳、5臥、4衛、2車庫(其中一個是2車位),房屋周圍是綠地,地產面積為2500平方米。房子坐落在一個高爾夫球場內,風景秀麗,環境幽靜,世界頭號球手伍茲也曾來此打球。
需要說明的是,500多平方米的使用面積買的時候只算400平方米,1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雖然有地板供暖,但沒有裝修,所以不算面積。房子買下后,她裝修了地下室,如果現在出售,地下室就算面積了,就該寫500多平方米了。美國獨立房屋的地下室可不像我們的地下室,暗無天日,他們的地下室其實最多一半在地下,在下面居住、娛樂、健身、開Party都沒問題。Jessica花4萬美元對房子進行了裝修、粉刷,并更換了中央空調。
房產交易時,除支付房款或首付外,還需交納房屋檢查費(200美元左右)、貸款申請費、測量費、過戶登記費、律師費、交易稅、取暖燃油稅、房產稅等費用,所有這些稅費加在一起,是房價的3%~8%。如果自己聘請房地產經紀人購買住房(房地產經紀人通常由賣方聘請),還需支付經紀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是房價的5%~7%。
這所房產每年需交納的房地產稅為8000美元,約是購房價的2.86%。房產稅可以半年一交,也可一年一交。賣房者付房產交易日以前的房地產稅,買房者從交易日開始,付房地產稅。如果房子是按揭購買,還要對貸款額征收0.35%的印花稅,另外加0.002%的貸款稅(intangible tax)。對按揭購房者來說,房地產稅由銀行代繳。
除了房產稅,還要交垃圾處理費。垃圾處理費按垃圾桶的個數交納,每個垃圾桶每月交10美元。Jessica家門口有兩個垃圾桶,一個用于放置普通垃圾,一個用于放置可回收垃圾,每月共交垃圾處理費20美元。
美國保有住房的主要開銷就是房地產稅,一般來講,美國的房地產稅稅率是住房價值的1%~3%。房地產稅各地區之間差別很大,即使一個城市的不同街區稅率也不相同,富人區、社區環境好的街區房地產稅稅率就相對高些。可以這樣理解,房價高的地區房產稅稅率也高,因為房子附近的公共投入大,學校、醫院、公園、銀行、公交、體育館、影劇院等應有盡有,給生活和工作帶來很大便利,多交些稅也是應該的。
根據美國統計局提供的數據,2009年美國自住房估價中位數是185200美元,家庭房地產納稅額中位數是1917美元。房地產稅納稅額最高的是新澤西州,房地產稅中位數為6579美元,稅率為1.89%,房地產價值中位數為348300美元,家庭收入中位數為88343美元。房地產稅納稅額最低的是路易斯安那州,房地產稅中位數為243美元,稅率為0.18%,房地產價值中位數為135400美元,家庭收入中位數為54216美元。
美國1798年通過的關于財產稅的法律,把財產分為三類:(1)價值100美元以上的房屋。(2)12歲到50歲的奴隸。(3)土地。可以看出,美國建國初期就開始征收房地產稅,而且是房產稅與土地稅分開計征。當房產稅的稅率與地產稅的稅率相同時,就叫單一稅率;當房產稅的稅率與地產稅的稅率不相同時,就叫劈開稅率。美國有的州實行單一稅率,有的州實行劈開稅率。單一稅率計算房地產稅簡單一些,先分別評估房產價值和地產價值,然后兩者相加,得出房地產的總價值,再乘以房地產稅稅率,就得出應交納的房地產稅稅額。劈開稅率計算房地產稅略麻煩一些,先分別評估房產價值和地產價值,然后,用房產價值乘以房產稅稅率得出房產稅納稅額,再用地產價值乘以地產稅稅率得出地產稅納稅額,最后把房產稅的納稅額與地產稅的納稅額相加,就得出房地產稅的總納稅額。
說到地產,讀者肯定要問美國土地所有權問題,好,下面我們就看看美國有沒有一塊真正的私有土地。
4. 私有土地不如中國公有自由
國內不少人認為,在美國買了房子,房子就永遠屬于自己的了,因為土地私有。
這樣理解就錯了。首先,房子是有壽命的,中國民房的設計壽命一般為50-70年,設計壽命到了,房子即使不倒也不能住了,因為那就成了危房。所以,不管土地是公有還是私有,自己永遠擁有這所房子是不可能的。
美國法律允許土地私有,但私有土地的面積也就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左右,剩余的一半歸聯邦政府、州政府、縣政府和市鎮政府所有。
在美國,你有塊私有土地,絕對沒有在中國有塊公有土地更能自由使用你這塊土地。例如,你買了塊土地要蓋房子,但房子的高度、式樣、建筑材料,甚至連玻璃的厚度、房屋的顏色都要經過地方規劃部門審批,你沒任何權利在你的土地上隨心所欲地蓋房子。
如果你買的是一處帶地產的獨立住房,除一般清洗、按要求的顏色和涂料粉刷外,你不得改動任何墻體,增加一個浴盆都要向市政部門報批。
你有棟別墅,想種花草,花草也不許你隨便種,一定要按照政府規定的種類種。院子里不能隨便養寵物,狗、雞、羊、豬等大動物和啼叫的動物都不許飼養。還有,院子里不準拉晾衣繩,不準立電視天線,國旗也不準掛在高高的桿子上。
你看,你在中國的房子沒有地產所有權,可這些事情你隨便做,沒人管你。在美國雖然土地歸自己所有,但政府不讓你做這做那,其實就是租用的,因為每年還要交土地稅。
不但是城市的住宅土地管理這么嚴,農民的農場也是這樣。如果你在美國買了塊農場,并不是你想種什么就種什么,種任何作物都需要有政府的特許證,讓你種玉米,你不能種大豆,更不能改變農田的性質。
有人說,美國土地私有,在土地下面發現石油,也是自己的。這也理解錯了。在自己的土地上發現了石油,要開采,照樣需要特許證,要交一大筆費用。其實美國地下儲藏著很多煤炭和石油,但政府都不允許開采,而是要留給子孫后代使用。
不少人知道資產階級革命的口號是“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但那只是個口號而已,在美國各種法律中,找不到任何一條法律說“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美國憲法照樣規定政府為了公共目的,對私有財產給予公平補償后可以征用。
你看,從嚴格的物權意義上來說,在美國找不到一塊土地是私有,也就是具有獨占性,有處置權。其實,那些說有自己土地的人,從本質上講就是從政府那里租來的,每年交的土地稅就是租金,政府如果需要這塊土地,根據法律就給征用了。
我們再回過頭來說房子與土地的產權關系。
5. 樓房住戶沒有土地產權
在美國,如果是獨立住房,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別墅,那好辦,你可以買塊土地自己蓋,因為那塊土地上只蓋你自己的房子,土地的產權和房子的產權可以統一起來。買的獨立住房也是如此。
城市的樓房就不同了,一棟樓房幾十層高,就下面那點宅基地,怎么把那點土地分配給幾百戶人家呢?那塊土地上的任何一個人,都無法認定哪一平方米是屬于他的。宅基地無法劃分邊界,不管怎么分配,都不具備物權所要求的邊界清晰和排他性,也就是說,對樓房居民戶來講,擁有個人的私有土地所有權從法理上講是不可能的。所以,美國有關法律規定,公寓樓的產權僅僅是空間的產權(ownership of only the air space),不包括土地的產權。
那樓房下面的土地算誰的呢?和英國一樣,由于樓房的宅基地無法私有,所以,法律允許同一樓的業主如果有超過2/3的人同意,可以先成立一個公司,大家掏錢,把那棟樓宅基地和院落以及出入道路買下來,這時,土地的所有權就歸公司所有,也就是公司的股東共同所有。如果一棟樓的業主沒有超過2/3的多數人想購買宅基地,那土地所有權就在開發商手里攥著,如果是他買來的話,當然,也許是他租來的,這時,土地所有權就在第三方手里。
這只是處理樓房宅基地所有權的解決方案之一,美國樓房住戶有多種形式的選擇,還有住房合作社形式的樓房,也就相當于中國的集資建房,大家掏錢買地蓋樓,然后分配,但這時就需要由業主出資聘用專門人員進行物業管理,交納各種稅費,因為土地所有權還是不在私人手里,仍然需要以單位的名義交納土地稅、房產稅。
美國有城市分區制度,哪里是商業區,哪里是住宅區,哪里是工業區,都有明確的劃分,不可交叉使用。所以,住宅地很少有機會改變用途,這樣,土地的升值空間很小。我們可以從統計數據上看出,美國的房地產價格,其實主要就是房子的價格。2009年,美國獨立住房新房銷售平均價為270900美元/套,838.9美元/平方米,而當年美國獨立住房的建造合同價格中位數為860.2美元/平方米,平均為936.9美元/平方米。從數字上看出,美國新房的銷售價格連建造成本都不夠,也就是說土地一分不要,白送。
我們中國人似乎很在乎宅基地的70年大限,但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中國憲法規定土地不得私有,買賣土地是犯法的,是要坐牢的。房屋產權證上寫得很清楚,土地使用期限是多少年,從什么時候開始,到什么時候終止。還有,我們住房的設計壽命不會超過70年,土地還沒被政府收回,房子就倒了,考慮70年后的問題根本就沒這個必要。
那美國人是怎么認識這個問題的呢?
6. 美國人對宅基地所有權很淡漠
美國雖然允許土地私有,在美國,人們對宅基地的土地所有權看得很淡。寫本文時,我給朋友Jessica打電話,問她買的那所房子土地有產權嗎?她疑惑不解,根本就沒在這個問題上費過心思,住了幾年也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宅基地所有權。
美國人在一所房子里居住的時間平均為7年,7年搬一次家,就圖房子住得舒服,誰還在意土地的所有權是誰的呢。
也許讀者會說,有了宅基地所有權,就可以作為遺產留給后代呀。美國的遺產稅實行累進稅率,房子的價值越高,納稅比例越大,高達55%。在美國,繼承房產相當復雜,要填寫的報稅表格就有60頁,據說需要一個月才能填完。所以,美國人也不希望土地價值增加到房子上,不然遺產稅很高,借錢也費勁。在美國,遺產稅不交,房子就要充公。
在美國,有96%的人在一年內就會把繼承的房產賣掉,因為自己有房子住,空著房子還要交房地產稅,不合算。如果繼承的是老房子,還要經常維修,不但費錢,還勞神,確實沒必要保有,不如變現實惠,腰包里有錢,想到哪里花就到哪里花。即使那些蓋得很結實的房子,能幾代相傳,一兩百年后,那可說不準是誰的了,因為美國有這樣的法律,政府可把私有財產認定為古跡,從此,原私有產權者僅有使用權,還要負責維護,任何時候不得改變古跡財產的面貌,產權收歸政府。
紐約市的賓夕法尼亞中央車站是私人財產,有上百年歷史,紐約市政府心血來潮,決定把它劃入古跡保護起來,而此時車站的主人準備把老車站進行擴建。車站主人覺得那是自己的房子,想怎么改建就怎么改建,就把紐約市政府告上了法庭,官司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也沒打贏。
美國歷史上曾有過取消遺產稅的短暫時期,可美國富翁就是不依不饒,天天游說國會,要求恢復征收遺產稅。如2001年,120名美國富翁聯名在《紐約時報》上發表聲明,呼吁政府不要取消遺產稅。這些人包括比爾·蓋茨的父親老威廉還有巴菲特、索羅斯、洛克菲勒等。老威廉在請愿書中寫道,取消遺產稅將使美國百萬富翁、億萬富翁的孩子們不勞而獲,使富人永遠富有,窮人永遠貧窮,這將傷害窮人家庭。
綜上所述,美國的房價在歷史上基本上是平穩的。中國人對房子的投入對許多家庭來說,不是一代人的勞動報酬,而是幾代人的勞動報酬。不錯,房價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但中國目前的房子需求大多數用來炒房,真正需要住房的人是買不起房子的。炒房不像炒股票,股票就是個數字,建房要占有大量的資本,消耗大量的自然資源和勞動,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政府應盡快在全國城鎮對超面積住房征收房產稅,只有房產稅才能勒住房價這匹脫了韁的野馬。(本文發《理財一周報》2011年1月28日第138期 原題為《美國一棟500平方米別墅要花多少稅費》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irong)
轉載本文媒體:人民網 東方財富網 鳳凰網 網易 搜狐 獵房網 海南視窗 星島環球 東莞時間 特特網 高端財經 財經 金融界 中國改革網 云南電視臺 新民網 淮北網 修水新聞網 求是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