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改委確定大豆油脂壓榨行業產能過剩,并限制審批新項目的3年之后,中糧、中儲糧和中紡糧油這樣的央企,依舊獲得了發改委的產能擴張和新建的審批。
而與此同時,一度占有中國食用油壓榨產能50%以上的外資企業,無一獲得新建產能的審批。外資在該民生領域的市場占有比例也因此下降。
“發改委有意限制外資在這一領域的權重。”一位獲得新建產能的央企高層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發改委“洗牌”
“最近,發改委讓我們上報生產建設情況,我們做的匯報,發改委非常滿意。”中儲糧油脂部門人士向記者透露,“發改委對我們的生產狀況非常重視,因為我們對執行發改委意圖的作用非常重要。”
2011年,發改委公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以下簡稱《目錄》),大豆壓榨和規模較小的油菜籽等加工項目被列為限制類產業項目,具體包括大豆壓榨及浸出項目。
但國內大型企業并未受到大的影響。2011年發改委先后完成了對鎮江、東莞、天津、唐山等地的新建和擴建產能審批。
在《目錄》發布后,中儲糧計劃在5年內使其小包裝油金鼎的銷量達到近百萬噸,將名列金龍魚和福臨門之后的第三位。有分析稱,中儲糧的油脂壓榨能力在每年600萬噸以上。
2012年12月初,中儲糧首次對外開放鎮江油脂基地,在該基地中,記者不僅看到井然有序的生產車間和泊位碼頭,同時看到,新建的大型油脂壓榨和調配車間也投入生產。
“中糧也獲得了新項目。”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與中儲糧不同的是,中糧只獲得了一個項目,但是中糧的總油脂壓榨能力已經接近1000萬噸。”
記者向中紡糧油人士求證,該人士未透露獲批的具體信息,但表示,“我們在近兩年,確實獲得了一些壓榨項目的審批。”
從接近發改委人士處,記者獲悉:“益海嘉里這樣的外資企業,在2009年后沒有獲得任何壓榨項目的審批。”
目前占小包裝油市場頭把交椅的金龍魚,其母公司就是益海嘉里。
記者向益海嘉里求證該情況,“這幾年,我們沒有在壓榨環節上新建工廠,我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下游產品的開發上。”
發改委的信息顯示,國內大豆壓榨產能嚴重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大豆日壓榨能力超過500噸的加工廠有150家,日壓榨能力為26.3萬噸,年加工大豆能力超過7900萬噸,加上日壓榨能力500噸以下的加工廠,年加工大豆能力超過8700萬噸。2000~2008年期間,中國大豆的日加工能力增長了4.3倍。實際加工能力利用率只有48%。
截止到2011年,國內大豆壓榨工廠的開工率依舊不足50%。
而近3年,國內新增大豆壓榨產能月1300萬噸,新增產能主要來自中糧、中儲糧和中紡糧油。
12月7日記者致電主管大豆壓榨產能審批的發改委產業協調司求證上述信息,該司工作人員表示:“現在外資上報項目的非常少,根據大豆產能過剩的整體趨勢,無論內資外資我們審批都非常慎重。”
民生“保衛戰”初步告捷
在發改委限制外資,擴大內資產能增長的時候,一個令發改委滿意的結果正在發生。
2006年,中國的大豆油壓榨產業有50%以上的產能由外資控制,隨著調控的深入,央企獲得產能的增加,“目前,外資企業所占產能的比例已經在30%以下。”一位央企人士向記者表示,“發改委的調控政策還是比較正確的。”
大豆目前是中國唯一與世界接軌,同時在WTO中減免關稅的糧食產品。目前,中國已經從大豆凈出口的局面,轉換到大豆凈進口的情況,同時,隨著中國國產大豆的持續減產,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度已經超過70%。
由于大豆油產品是小包裝食用油的主要品種,因此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但是ADM、邦基、嘉吉、路易達孚4家跨國公司壟斷了中國80%的進口大豆資源。2005年前后,中國國內的大豆壓榨企業由于大豆價格暴跌,而相繼變賣給外資。
目前,益海嘉里的金龍魚占有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中糧的福臨門市場份額在20%以內,“個別企業市場份額占有過大,尤其是外資占有比例過大,對市場來講,并不安全,增進市場競爭是必要的。”中儲糧油脂負責人劉建民表示,“未來幾年內,希望金鼎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能夠達到10%。”
中儲糧在2011年年底進入小包裝油市場,其負責人不止一次表示,發改委對于中儲糧的期望,即增加中國企業在小包裝油領域的話語權。
即使“無法立即撼動外資份額,在關鍵時期,我們給予市場較低的價格也是對外資企業漲價的一種限制。”中儲糧人士表示。
與此同時,一位曾經在某外資糧油巨頭工作過的人士向記者表示,“工作期間,我確實感到外資身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這其實是發改委對國內調控的一種勝利,我們行業內的人士已經多次呼吁要警惕外資在食用油領域所占比例過高的現象。”期貨分析師李墨達表示,“比如,在物價上漲階段,外資有可能由于發改委限制價格,而減少市場供應,這些都是需要警惕的。”
目前,按照規定,新建產能是禁止外商投資的,“但是,還是有一些外資企業通過與中國民營企業合作等多種變相模式獲得新批項目。”一位央企人士向記者透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