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金融:全球金融三大趨勢
■向松祚
從歐洲到中國,從英國到美國,全球到處都在談論“新金融”。
9月11日,夏季達沃斯天津年會舉辦了一場小型專題會議,辯論“戰略轉型:金融之未來”。與會者是全球知名的重量級銀行家,包括JP摩根集團全球投資銀行業務總管JeffreyUrwin,渣打銀行[微博]集團CEO Peter Sands,招商銀行(9.95,0.05,0.51%)行長馬蔚華。他們不約而同地強調全球銀行業面臨三大嚴峻挑戰,傳統銀行模式難以為繼,再造金融刻不容緩。新金融風起云涌,“創造性毀滅”勢不可擋。新金融必將毀滅或顛覆傳統銀行主導地位。
第一大趨勢乃是重塑銀行金融業的公信力和信譽度,是再造金融的首要任務。傳統銀行和金融業務的公信力遭受沉重打擊。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銀行公信力和信譽度遭遇空前重創。許多人不認為銀行對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有正面貢獻,他們相信銀行家的貪婪無度和高杠桿經營直接釀成金融危機。
美國一家金融咨詢公司曾經對《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全球主要財經媒體做過初步統計。結果顯示,金融危機以來,銀行金融界的負面報道急劇上升,負面新聞和丑聞數量之年增速超過24%。受此負面影響,全球銀行市盈率皆顯著下降。各國股市里,銀行板塊的市盈率不僅顯著低于股市平均水平,而且顯著低于其他消費類公司的市盈率。今年7月,路透社財經頻道調查顯示,歐元區10大銀行市值,沒有一家能夠超過Google的1/3。再造金融的首要任務,就是重塑銀行金融業的公信力和信譽度。然而這是極其艱巨的任務,非一夜之間可以成功。
第二大趨勢是監管的全面強化和改革。2010年出臺的《巴塞爾協議Ⅲ》,成為籠罩全球銀行業的新魔咒。假若真的全面實施,必將大幅度降低銀行杠桿比率,增加經營成本,減少收入和利潤。
此外,各國亦大幅加強銀行金融監管。2010年美國通過的金融改革法案即《多德-弗蘭克法案》篇幅高達900頁,據說沒有哪個銀行家細讀新法案條款。根據多家機構測算,《巴塞爾協議Ⅲ》和美國《多德-弗蘭克法案》,將至少增加銀行經營成本10%~15%。再造金融的第二項重大任務,就是創新經營思路,轉變經營模式,以謀求新的宏觀審慎監管環境下的生存空間。
第三大趨勢是飛速進步的信息科技將傳統銀行推到生死存亡的懸崖邊緣。搜索引擎和互聯網社區的飛速發展,超出所有人預期,深刻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和金融交易模式。
通過社交網絡,人們可以實施協議存款和貸款,建立信用評級系統和信用等級系統,創立投資項目的專家評估體系,完成債券發行、股票發行、信托投資、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網絡世界里,二者的區分已經失去意義)等一切金融產品的申購和競價,實現網絡資金的即時交易。理論上,互聯網社區和搜索引擎能夠取代所有傳統銀行業務。
與此同時,iPad和各種新型電子終端日新月異,功能日益強大,電子貨幣、電子支付、手機銀行等新型金融業務正在快速蠶食傳統銀行業務,再造金融刻不容緩。
近日,我到德國慕尼黑郊外山區度假勝地Schloss Elman參加The Stern Stewart Institute的年度峰會。無獨有偶,峰會專設兩場會議討論新金融。
根據峰會組織者對歐元區融資前景的調查,在所有六大項融資手段里,銀行融資的重要性已經降到第三位。第一位是企業自有資金,第二位是債券融資,排在銀行融資后面三位的,則分別是股票和可轉債融資、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和私募股權融資。
與此相關的一項調查表明,未來10年里,歐元區銀行貸款占全部社會融資的比重將持續下降,債券融資和其他非銀行貸款融資的比重將持續上升,金融版圖將出現革命性變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