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印度第一大家族塔塔(Tata)的年收入達625億美元,占整個印度GDP的5.1%,有人稱塔塔家族為印度江山的基石。與中國有著150年歷史淵源的塔塔還在博鰲宣布,不排除未來對中國的鋼鐵企業進行收購。
但是,由于2008年年底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塔塔集團董事長拉丹·塔塔緊急叫停了進一步的收購行動。缺少商業、產業、金融業三位一體模式的印度塔塔家族,海外抄底在危機中變成了“無底洞”。
而此時的日本財團企業卻加緊了在印度鋼鐵產業上下游的布局。
在印度復制中國模式
在亞洲,中國一直是日本投資最重要的目的地,但從2006年開始,日本逐漸減少了對中國的投資,投資進入了負增長的時代。
日本對中國投資的減少實質上是戰場的轉移。日本“財界總理”、經團連會長奧田碩,早在2006年率代表團訪問印度時就講到:“對日本來說,印度是世界上留下的最后一個巨大市場。”時至2008年,日本對印度的直接投資額約為5400億日元,而2005年約300億日元。
日本公司對亞洲經濟體投資的周期約為20年。實際上,從開始投資到產業成熟再到投資轉移,這一發展階段約為20年。上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是日本對亞洲四小龍投資的20年;80年代末到本世紀初的20年是對中國內地的投資時期,中國許多產業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發展為成熟產業。而未來20年,印度很可能成為日本投資的主要目的地。
日本在印度的布局和在中國的布局如出一轍,都是通過與當地最大型企業合資合作,進行資本、產業、信息、流通等方面的嫁接,最終控制整個產業鏈。
目前三井物產除了對印度鋼鐵公司進行了入股及鐵礦山的投資外,還處于潛伏階段,打頭陣的仍是新日鐵。
以技術輸出開拓市場
新日鐵作為三井財團的重要關系企業,于1996年開始與塔塔鋼鐵公司進行技術合作。當時,新日鐵負責為塔塔鋼鐵公司籌建的新冷軋工廠進行基本計劃的決策,雙方于1998年締結了有關新工廠早期施工的合作合同,技術合作自此展開。
新日鐵對塔塔公司的技術輸出是一種戰略考慮,派專家為塔塔員工進行經驗、技術分享及培訓,以進行全方位接觸和了解。在技術合作的同時,新日鐵終于參與進了對印度鋼鐵公司鋼板供貨市場。
一般企業“專注”于追求自己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實際上壓縮別人企業的利潤。日本財團所謂“團”就體現在一個整體,協同作戰。新日鐵在與塔塔鋼鐵公司合作過程中,也將日本新能源產業發展機構(NEDO)帶到了印度。
2006年,塔塔與NEDO簽訂了改善環境管理的協議,簽訂協議后塔塔各鋼廠將采用干熄焦技術,而這個改善環境管理的協議價值3900萬美元。日本新能源產業發展機構將向塔塔提供日本生產的相關設備,塔塔將安裝設備并向其他鋼廠推廣此項技術。這是塔塔繼2001年后第二次接受日本新能源產業發展機構提供的日本技術。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本全球的環保項目中,多是日本政府(或者通過NEDO)委托相關企業開展具體項目合作。NEDO與塔塔兩次項目合作的委托企業就是新日鐵。
與鋼鐵產業關聯最密切的就是汽車產業。如同在中國一樣,日本財團通過產業鏈延伸大舉進入印度汽車產業。
2007年3月,新日鐵和塔塔進行了在印度合資建立汽車薄鋼板制造工廠的談判。該合作使新日鐵成為首家進入印度市場的日本鋼鐵制造商。同年11月,雙方就合資正式達成協議,合資工廠將利用新日鐵公司的鋼鐵技術,投資500億日元,生產在汽車車身等領域廣泛使用的冷軋鋼板。印度計劃在2010年時生產客車300萬輛,該合資公司100萬噸的產量將有能力為印度的目標產量提供50%所需汽車薄板。
此時,三井住友財團旗下的住友金屬工業公司(下稱“住友金屬”)在印度也滲透很久,而新日鐵和住友金屬在2006年已經合并部分鋼材部門。與此同時,丸紅商事(富士財團的綜合商社)的汽車部門也參與了塔塔的汽車業務開發。2007年1月,住友金屬與塔塔收購的英荷克魯斯(Corus)集團簽訂了技術聯盟協議。
掌控物流
塔塔擁有自己的海外鐵礦石資源,并希望通過與日本物流企業的合作能夠達到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這也成為日本財團實施對印度進行鋼鐵產業統合的良機。
2006年12月26日,日本最大船運公司日本郵船(三菱財團的海運物流企業)與塔塔合資成立了一家航運公司,名為“塔塔日郵”(TataNYK),雙方各占50%股份,該公司將為塔塔承運鐵礦石、焦炭以及鋼鐵等貨物。
2008年8月,塔塔日郵與日本郵船簽訂兩艘17萬載重散貨船的租用合同,租期20年,主要為塔塔承運煤炭,由此,塔塔日郵經營著6艘干散貨船,2008年貨物承運量近500萬噸。而到2010年,塔塔日郵經營的干散貨船隊計劃達到20艘,為塔塔承運的貨量爭取增至2000萬噸。
在與塔塔集團合作的同時,日本郵船也逐步開始在印度布局。2008年12月11日,日本郵船和挪威華倫威爾森物流(WWL)一起,與印度蒙德拉港( Mundra Port )簽訂備忘錄,投資該港口的汽車運輸碼頭,開辟由該港輸至歐洲的汽車運輸航線,2009年1月起該碼頭年運量達20萬輛。
隨后,2009年5月26日,日本郵船(印度)公司與印度集裝箱公司簽署備忘錄,意向成立一家各持股50%的合資企業,擬通過鐵路從事印度國內的汽車運輸業務,此前日本郵船在印度的汽車運輸業務主要靠卡車完成。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無論涉足哪一個產業,日本財團幾乎都遵循著這樣一套“行動邏輯”——以金融資本、商業資本和產業資本結合的高效形式滲透到產業的上下游鏈條中。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