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伊朗實施的金融制裁,已經開始顯露成效。為達成釜底抽薪多方圍困伊朗進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美國呼吁世界各國加入到對伊朗的金融制裁中。從目前看,在美國不斷強化的制裁之下,通過銀行體系向伊朗支付石油貨款的途徑幾乎斷絕。值得注意的是,金融制裁是美國的慣用手段,在朝鮮、伊拉克、南聯盟、敘利亞……美國就曾屢屢祭出這一“利器”。然而,這種手段的實際效用如何?能否因此拖垮伊朗經濟以至于拖垮伊朗?
“美式圍困”之源
日前,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陷入到了一樁令其頭痛不已的“麻煩事”中。作為伊朗的全球第二大企業客戶,英荷殼牌石油公司與伊朗有著長期而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在美歐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后,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雖然只能暫時中止與伊朗合作,但并不希望雙方的關系陷入恩斷義絕的境地。目前,英荷殼牌石油公司仍欠下伊朗國家石油公司約10億美元應付貨款,并且該公司發現自己處于“還錢無門”的尷尬中。
英荷殼牌石油公司首先向英國政府求援,希望政府能夠幫忙還款,遭到英國政府斷然拒絕。隨后,業內人士介紹,可以通過阿聯酋的努爾伊斯蘭銀行向伊朗銀行轉賬,但隨后確認,該銀行迫于美國壓力,已于去年切斷與伊朗銀行的業務往來。
自去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對伊朗實施嚴厲制裁后,伊朗政府所有在美資產,包括伊朗央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在美資產全部被凍結。而這種外有盟國軍事震懾、內有金融制裁的“美式圍困法”,并非初次出現在世人眼前。伊拉克、朝鮮、南聯盟、敘利亞……每一個可能出現戰爭陰云的地方,都有金融制裁如影隨形。為何美國要頻繁使用這一手段,它的威懾力因何而顯現?
石油與美元之間的強勢關聯,是金融制裁能夠發揮作用的最直接因素。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之后,正是國際石油體系奠定了美元的霸權基礎。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與沙特達成一項“不可動搖”的協議,約定把美元作為石油的唯一定價貨幣,這一協議同時得到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首肯,此后,向OPEC組織成員國購買石油就必須支付美元。如此一來,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發展經濟必須有石油作為保障,而石油必須用美元支付,將任何一國排除在美元支付體系之外,也就等于將其排除在世界經濟體系之外,比如今日的伊朗。
“套馬桿”戰略
隱藏在利益博弈后的,通常是戰略層面的博弈。從以往對付伊拉克、敘利亞乃至朝鮮的手段看,美國或將金融制裁提升至戰略高度,“先將野馬套住,最終拖疲拖垮”。眾所周知,美伊兩國的恩怨由來已久,近年來更因“伊朗核危機”而接近開戰邊緣。然而,盡管雙方劍拔弩張,卻始終未有擦槍走火的危機,很大原因在于美國近年來經濟的持續低迷,以及總統大選的即將到來。這種情況下,對伊朗“長期制裁、保持亂而不戰的對峙局面”,似乎是更符合美國當前利益的穩妥做法。正因如此,美國類似“套馬桿”的金融制裁,很可能在今后成為打擊伊朗的主角。
早在6年前,同樣是“核問題”,同樣是會談前夕,美國對朝鮮動用了金融制裁戰略。不單凍結朝鮮在美公司的金融,同時還制裁與朝鮮業務相關國的在美企業。一邊外交斡旋,一邊金融“圍剿”,美國在呼吁談判的同時,實施打擊的腳步并未放緩,只不過這種打擊是出現在不見硝煙的金融領域。
而對于同為產油國的敘利亞的金融制裁,美國的做法同樣如此。前期從經濟制裁開始,聯合歐盟等國禁運石油,實施經濟封鎖;逐步升級至凍結金融往來,實施全面金融制裁戰略,直接將敘利亞經濟拖入深淵,導致該國民怨四起。
目前而言,對于態度強硬的伊朗,美國的“套馬桿”戰略已逐步登場,并已形成圍困之局,下一階段,伊朗如何“拆招”,將成為這場“金融戰”的焦點。
伊朗的反擊
今年4月,就在美歐緊鑼密鼓加緊制裁之時,伊朗與印度等石油進口大國依然進行著緊密的貿易合作。基于對伊朗石油能源的依賴,經多次商談,印度與伊朗目前已初步擬定了一個新的支付機制:印度將會使用印度本國貨幣盧比來結算兩國石油貿易總額中的45%,而伊朗則將會使用這些盧比從印度進口鋼鐵、機械裝備等產品。
另外,印度還表示將派遣商貿團前往德黑蘭進行更大規模的商談,借機擴大兩國貿易規模,開辟更多的合作領域。此次與印度達成的協議,表明了伊朗正在追求新的貿易結算方式--更多使用伊朗本國貨幣以及所有愿意與伊朗合作國家的貨幣。
伊朗的這一舉措,被認為是對美歐金融制裁的有力回擊。分析人士認為,盡管美國多次呼吁他國一致制裁伊朗,但針對美國嚴厲的制裁手段,伊朗顯然有所準備且有望拓寬合作領域,算是在雙方過招中“略勝一籌”。
然而不應忽視的是,使用本幣結算對伊朗也有不利影響,其中涉及的是貨幣的可自由兌換問題。可自由兌換貨幣,指一種貨幣的持有人能把該種貨幣兌換為任何其他國家貨幣而不受任何限制,而目前與伊朗開展石油貿易本幣結算的國家,其貨幣都不具備這一特性。因此,伊朗目前的反擊手段依然只是權宜之計,除非伊朗能夠找到愿意合作并能提供給其全部所需商品的“大客戶”,否則,伊朗很難從根本上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