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評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力作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魯明學
八十高齡的離休干部、南開大學經濟學院老教師劉曉鐸同志所著《當前世界經濟危機與我國經濟狀況》一書,是一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經濟原理評析當代資本主義制度經濟危機的罕見之作。該書包括《前言》和36篇文章,揭示了當代資本主義制度世界性經濟危機的性質、特點、表現形式、產生根源、發展趨勢和最終結局,也分析批判了資產階級經濟學者們對這些問題的觀點及他們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反危機對策措施的階級實質和不可實現性。
該書雖然由數十篇不同文章編輯而成,但大體上形成了一個結構框架,其基本內容包括:(1)批判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說的歷史唯心主義哲學基礎及以之為指導的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錯誤認識;(2)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社會性質、發生的根源及其周期性爆發的規律;(3)分析經濟危機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運行的強制性和破壞性作用;(4)闡述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歷史起點和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揭示出經濟危機是將資本主義制度引入墳墓的機制和力量;(5)闡明中國社會經濟制度的演變及其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關系。
劉曉鐸同志長期研讀《資本論》等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近年來又持續關注、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經濟危機,數年內有針對性地寫出了數十篇研評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批判性文章,編輯整理成為一部專著,形成一部以分析當前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為題材而闡釋、宣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的通俗讀物,讀后讓人既能獲得理論上的滿足,又能獲得對當前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形勢的清醒認識,從中獲益頗多。
該書的貢獻之一是準確地闡明了此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性質。中國的一些學者和官員,把這次發生于資本主義世界的危機說成僅僅是一次金融危機。該書指出,這是完全錯誤的;另一些中國的經濟學者,雖然認識到這次危機是經濟危機,但仍擺脫不了金融危機的前提,稱之謂“金融——經濟危機”,這種提法仍沒有直達實質。該書則明確闡述了這次資本主義危機不僅僅資本主義金融領域的危機,而是一次資本主義整個經濟領域的危機,并且指出是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周期性相對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是相對于人民群眾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生產過剩的周期性經濟危機。
該書的第二個貢獻是批判了“信心決定論”,闡明了“信心”不能克服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國政府的一位大領導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后,為西方資產階級鼓氣、出謀劃策,大吹什么“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似乎只要資本主義國家的首腦們和經濟大亨們有“信心”,就能克服掉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書中批駁了這種“信心決定論”,指出“信心”是一種心理因素,“是一種社會意識,是人們對經濟關系的一種反映”,“是客觀的經濟形勢決定人們的信心,而不是人們的信心決定經濟形勢”。周期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規律,人們的信心也改變不了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客觀規律。“信心決定論”是歷史唯心主義的表現。只有到資本主義制度進入墳墓之后,經濟危機才能被消滅。
該書第三個貢獻是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周期性經濟危機的社會經濟根源。該書運用馬克思所論證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運行發展的四大內在規律:(1)最大限度榨取工人階級所創造的剩余價值的規律;(2)資本主義各個企業內生產的計劃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的規律;(3)資本積累與無產階級貧困化規律;(4)社會資本再生產與經濟危機規律,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的總根源就在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度之間的矛盾,就在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本身。
該書第四個貢獻是分析批判了資產階級學者們關于經濟危機的對策性研究。包括中國的一些經濟學者和官員在內,在這次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爆發后,紛紛為西方壟斷資產階級“克服”危機出謀劃策。該書對這些“對策”逐一進行分析,指出這些“對策”的無效性,甚至適得其反,不但不能克服危機,反而可能會加重危機,或拖長危機持續的時間。因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無法克服的,只能按照經濟危機周期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性,經歷其周而復始的危機、停滯、復蘇、繁榮,新的危機的幾個階段。
該書第五個貢獻是分析了經濟危機與無產階級革命的關系。在經濟危機中,受害最重、最深的是工人階級。一些工廠、企業停業、倒閉,工人失業流向街頭,導致工人階級收入削減,生活難以為繼,同資產階級矛盾進一步激化,必然引起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革命斗爭的高漲,因而經濟危機同無產階級革命之間存在一種內在的、必然的聯系。此次危機中在美國爆發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正是由這次危機引發的,它實際劍指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這是美國當代雇傭勞動階級創造出的一種新型反抗資產階級剝削的斗爭方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不過,“占領”運動也有其自身的很大局限性,沒有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強有力的組織,它實際上還是一種民眾的和平斗爭,警察一來便把它鎮壓了。要根本推翻資本主義社會制度,還必須得在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組織下進行革命的武裝斗爭。
該書第六個貢獻是論證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中國經濟的關系。該書指出“世界性經濟危機正向我國蔓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沿著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道路發展,逐漸積累了生產過剩和通貨膨脹并存的經濟危機的干材”。也就是說,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使我國經濟走上資本主義復辟的不歸之路,民營經濟和個體經濟即資本主義經濟不僅已經取代了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經濟占據了社會經濟的主導、主體地位,而且已經普遍化了,中國經濟中的社會主義經濟因素已經幾近全軍覆沒,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已不復存在,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經濟也只剩下幾個名村經濟了。經濟生活中產能過剩,產品過剩、無序競爭、生產無政府狀態、調控乏力,已經埋下了經濟危機的種子。在這種狀況下,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無疑會蔓延到中國,中國經濟中連環發生的通貨膨脹、生產過剩、消費低迷等現象正是經濟危機的表現。中國政府不得不采取一些凱恩斯主義的反危機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來增加公共投資(僅2008年就一次性投資四萬億)、擴大內需、鼓勵消費、扼制產能、放緩發展,來克服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希望劉老師繼續關注研究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動向及資產階級學者、官員對此發表的新觀點,不斷撰寫出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作品,更深入地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的高度分析闡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新特點、新表象。若能研究撰寫出一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史》的專著,更是我等所盼。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