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傷在美國痛總在中國
張榕博
美債危機引發中國網民疑問———
為什么美國欠了那么多外債,卻看不到一點經濟危機的樣子?人家該怎么花錢還怎么花錢,日子比中國人好著呢。
為什么中國不把賺來的外匯買石油、黃金,而是不斷把錢借給愛打白條的美國?
為什么中國不把靠對外貿易積攢的巨額財富用在民生上,讓中國老百姓過上美國人過的日子?
“美國人用著中國人用汗水制造出來的商品奢侈地生活,而給中國的不是美元,是美國國債白條。反過來中國用這個白條卻買不來他們想買的東西、白白為美國人勞作。”
美債危機爆出后,巴菲特這句話在國內迅速傳開。人們發現,相比于舉債也要保證高福利、低稅收的美國,身為“債主”的中國國民卻在通脹和高稅收的生活中過得不夠幸福。
巨額的外儲虧損對于每個中國家庭還比較遙遠,但透過此次危機,美國政府對待國民的態度卻觸碰出當下我國社會轉型中百姓感受的更多痛楚。
為什么黃世仁過得還不如楊白勞?
“中國13億人攢出的錢,供養世界最大的‘負翁’美國。這件事讓中國人難以接受。”
8月5日,標準普爾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而作為美債最大的持有國,中國購買的美債預計遭受的投資損失可能高達數千億美元。
聽到這幾個消息,青島歐瑞斯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湯洋感覺并不好。
“我頭一次知道中國還有這么多外匯,但是知道時,這些外匯已經成了美國的‘白條’了。”湯洋從美國回到國內將近一年,國內生活讓他不覺得中國是美國的債主,因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債主既然有閑錢外借,說明生活質量不會比借錢人差。但現實呢?
“一輛雪弗蘭大黃蜂,中國要價100萬元,美國三四萬美元就搞定了;在青島花150萬人民幣,頂多在市區買個100平米的標準戶型,但是這個錢在美國可以買別墅,前后帶花園,而且還有私人泳池。”
湯洋開玩笑說,黃世仁過得還不如楊白勞,在中國做這樣的“債主”做得傷心,不如去欠錢的美國做個“負翁”。
上海資深財經評論員賀宛男與湯洋的感受差不多。
“all Chinese!all Chinese !”這是賀宛男向記者描述的她今年7月4日在紐約奧特賴斯購物時看到的景象。已經67歲的賀宛男看到美國市場的同類商品物美價廉時,忍不住和兒媳婦開始了搶購。旅游團3個小時的購物時間,一會兒就過去了。
賀宛男說,她發現平時兒媳婦背的COACH皮包,國內要3000多元,而這里只有不到200美元。小孩的衣服,托米的男裝,還有圍巾、香水、化妝品等等日用品,都大約是國內同類商品價格的三分之一。
“在這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中國人到美國購買中國產的商品,居然比在本國買還便宜。”賀宛男說,她今年兩次去美國,回來以后,就寫了《在中國賺錢,到美國消費》一文。但她也坦言,在中國賺錢,到美國消費的實惠,國內絕大多數老百姓還享受不到,這也只是少部分中國人的專利。
而在觀察中,她發現,即使美國政府負債總額達到歷史頂點,但對于養老和醫療的投入卻絲毫沒有減少,以至于美國人花錢,并不像中國老百姓一樣顧慮重重。“甚至在美國老百姓身上,根本看不到金融危機的跡象,人家該怎么花錢,還是怎么花錢,人家日子比我們還好著呢。”
一組數據顯示,即使美國對外負債累累,但在國內,自1990年到2000年幾乎是“零通脹”,自2000年至2010年,其CPI一直在2%上下浮動。相比之下,最近十年間,中國至少經歷了兩輪通脹,通脹高峰期的CPI漲幅分別為8.7%和當前的6.5%。
“我們的CPI已經連創新高了,現在買一斤豬肉還是要將近20塊錢,但是我們巨額的外匯儲備還在供養著美國人,保持他們的市場物價穩定,生活安逸。”在最近的一期評論中,賀宛男說,中國有一句俗話:欠債的是大爺,要錢的是孫子。中國3萬多億美元的外儲,除了美國國債,居然還無處可投,甚至連拋都不敢大拋,你一拋他就跌,“這個債主,由里到外都做得窩心。”
除了借錢給美國,中國別無選擇?
“中國為什么能攢出那么多美元?”“為什么中國有了這么多美元,卻只能把錢借給美國?”“中國為什么不能用外匯買石油、黃金,或者把錢花在國內民生上?”
美國信用評級下調后,許多網友對中國管理外匯儲備的這一做法紛紛質疑和批評。
“美國并沒有管我們借錢,而是我們主動買人家的國債。這種投資,有賺有賠,很正常。”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員易憲容批駁時下流行的這種觀點,他說,那些認為我們借錢,讓美國人過上富裕生活的說法不對。
賀宛男對本報記者說,中國借錢給美國,這是中國外向型經濟的必然結果。“中國入世以后,國內的外貿企業發現,廉價的中國商品全世界都要,我們的貿易順差驚人,外匯多得不得了。”
劉自金是國內最大的高端輪胎企業青島福臨集團的總經理,2003年企業起家時只有200萬元的資金,而10年后他的企業已擁有2.5億美元資產。“因為我們在美國、歐洲的出口訂單,每年都以30%的速度增加,光我們一家企業每年帶回的外匯就有幾百萬美元。”
數據顯示:“十一五”末我國外匯儲備為8189億美元,而如今已達3.2萬億美元,增長了3倍。
“因為外向型經濟,中國積累了大量財富,我們的生活也富裕了,這是有利的一面。”易憲容對本報記者說,大家都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央行手頭因此存下了巨量美元。但央行沒有兌換外匯的下家,為了保值只能進行投資。“稍有一點外匯常識的人都懂得,手持這么多美元,最保險的辦法就是購買美國國債,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如果說這筆錢為什么沒有去做社會福利的話,我認為說這話的人應該研究一下外匯知識。我國政府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用美元到外國購買商品來提高我們的福利,也可以購買石油、黃金等等大宗商品。但是你們也知道,中國買什么,國際市場就漲什么。在這個時候采購大宗商品,這樣的買賣誰也不會做。”易憲容評論。
“但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借錢過日子的幾家大的金融公司破產了,人們發現購買美債這種形式也存在較大風險。”賀宛男說,美國老百姓的信用卡透支消費,企業借債,國家借債,特別是金融衍生產品,百分之十的錢,就去買百分之百的金融商品,負債率極高。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股市不過跌掉30%多,可中國A股跌掉70%。
“我們的外向型經濟導致我們手中持有巨量的外匯花不出去,只能任憑美元貶值而蒙受損失,想要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就只能改變經濟形態。”但在賀宛男看來,2009年國家推行的貨幣寬松政策仍然在延續高增長的外貿出口。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繼續補貼美國人,讓他們繼續大手大腳花錢,這樣好讓我們的外貿企業能夠出口得了商品,有訂單。但回過頭來看,僅僅為了保證外貿增長,我們中國十三億人就要把攢出來的財富,去救世界最富有的人,保證他們的消費能力,這本身不是我們的事,也是我們不能承受之重。”
2007年,國內通脹率開始走高,而我國海外債務資產卻因美元貶值在不斷縮水,由外匯增加帶來的通脹和海外債務危機,正在國內外兩個市場中蠶食中國百姓創造的財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講師李巍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解釋這個現象:美國猶如一架不斷漏油的飛機,只要空中加油機仍在給這架飛機加油,它就能繼續向前飛行。但如果加油機不再相信飛機能夠到達目的地,或者加油機不再相信機上的乘客還有信譽來支付這天價的加油費,就會終止加油,飛機就會墜毀,但先前加油的費用呢,就再也要不回來了。
像美國人一樣生活,這個事不能急啊
美債危機爆發的一周內,中國接連發布了一組經濟數據:
7月份中國貿易順差達到314.8億美元,再創2009年2月以來的新高;7月份CPI同比上漲6.5%,創下37個月以來新高;8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91,人民幣匯率接連創下最大單日升幅。
賀宛男說,這一組數據表明,導致美債危機中中國虧損根源的外向型經濟發展并未因此而放緩,而中國持有巨量美元的負面效應通過匯率和通脹已經顯現,人民幣外升內貶,不但進一步壓縮外貿企業利潤,而且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物價上漲。
但對于存放于海外,感覺虛無飄渺的1萬億美元的債務而言,在今年中國通脹數字連創新高的時候,許多中國百姓在心疼國家資本流失的同時,卻看到了美國國民與自身待遇的差距。
美債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派正在為債臺高筑的聯邦政府“吵嘴”。“共和黨要求削減國防、醫保和養老開支,民主黨要求提高稅收。醫保和養老直接關系到百姓,窮人不同意;增加稅收,富人不同意,因此現在美國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
賀宛男說,即使到了這樣的境地,美國政府也沒有向百姓開刀。奧巴馬只能繼續采取借債的方式,將美國本國的債務問題轉嫁到全世界身上。雖然這里有黨派爭端的因素,但是政府的做法卻最終倒向了民眾,滿足廣大美國人民的利益。
賀宛男說,相比之下,目前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外貿、投資和內需,但這三項目前都存在著推高物價的負面因素。賀宛男舉例說,比如說青島的跨海大橋過路費一次要50元,從濟南到上海的高鐵票價要400元,為什么這么貴?這里面的投資建設成本,都轉嫁到了消費者身上。
“再以消費為例,同樣的商品,同樣一個包,中國要收25%的增值稅,還有20%的關稅。日常生活中,還有消費稅、個人所得稅、城建稅等著我們,這就是中國物價貴過美國的一個原因,因為政府收了太多的稅。”
8月8日,《紐約時報》撰文表示,中國人民希望以消費者的身份分享國家的經濟發展成果,但是他們的雄心在很多方面受到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抑制。
賀宛男對記者表示,我國人均GDP已從800美元提高至4000美元,政府需要有所作為,降低稅收,提高福利,并放開匯率管制和消費、投資市場,不讓巨量的美元閑置。
但銀河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左小蕾反對說,美國債務危機只是經濟問題,不要扯到政府財政和貨幣政策上來。“我們看到美國靠高消費、高負債過日子產生的幸福生活。但現在出了債務危機,難道我們也想要到他們現在的地步嗎?”
左小蕾告訴記者,高消費需要一個經濟基礎,我們希望快速達到美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但實際上,中國這幾年,這種快速增長已經出現了很多問題,我們應該先把經濟發展起來。我們的生活正在改善,但想一步達到美國人的生活不可能。美國人的經濟總量還是我們的幾倍,美國人的消費水平也是我們的幾倍,因此我們的幸福愿望不能一蹴而就。
“舉例來說,人們認為美歐的社保很好,其實我們也在做,但是我們不能盲目地與美歐的生活水平相比較,現在美國出現了債務危機,歐洲到處都在鬧危機,甚至出現了動亂,這是高福利國家現在面臨的困局。我認為,像美國人一樣的生活,這個事情不能急啊。”左小蕾說。
賀宛男也承認,因為美元貶值,美國的COACH包在半年時間內也漲了20%的價格,這種悄然的變化也讓美國一些居民不再過度透支消費,而是攢一點錢。
“美國人會收斂透支消費的習慣嗎?我看難,但數據上看,他們開始知道存點錢了,過去四年來,美國家庭儲蓄率翻了三倍。我想,不管中國還是美國,通過美債危機都該有所反思。”賀宛男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