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歐美資本的控制的國際傳媒發出對拉美左轉政策傾向的各種詆毀和污蔑報道后,中國國內以南方系為首的鼓吹私有化的媒體也迅速表露出自己對世界上推進國有化和改善底層民眾狀況的等一系列措施的深仇大恨,同時露出青面獠牙以猙獰的嘴臉對撐起人民共和國國家經濟和國防基礎的國有企業開始瘋狂撕咬。
來源:《財經文摘》5月刊
孫悅根據財新網、《南方周末》、美國《福布斯》綜合編譯。
自1937年玻利維亞沒收美國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的資產以來,拉丁美洲國家就經常沒收外國企業的資產。沒收YPF對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總統來說頗具誘惑力,因為當前油價高昂,民眾對行事反復無常的政府缺乏信心,而且雷普索爾是個軟柿子。
此舉之所以愚蠢,因為費爾南德斯用錯了戰術。擠走外國企業的最佳時機是等它們把投資和勘探的辛苦活兒都干完了、國有企業能夠坐享其成的時候。而如果國家正逢嚴重的財政問題、無法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并且投資方面的挑戰迫在眉睫,實在不是好時機。
任何公司都難以解決阿根廷的能源問題,遑論“世界歷史上經營最糟糕的企業”--委內瑞拉IESA商學院教授弗朗西斯科·莫納爾迪曾經如此描述YPF,那時YPF還是國有企業,在1992年才被私有化。這家企業想方設法實現虧損,對一家石油企業而言這種成就真是匪夷所思。
無疑,13年過后,隸屬雷普索爾所有的YPF的狀況已經大為好轉。不過,今后YPF和阿根廷政府必須在沒有西方石油巨頭提供資本、技術和替罪羊的情況下,開發在Vaca Muerta(死牛)發現的豐富頁巖氣了。
很多人對費爾南德斯的策略反感之深,似乎沒收礦產資源這種做法的發明人就是她一樣。雷普索爾執行董事長東尼奧·布魯福警告說“這些舉措必受懲罰”,而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則表示:“任何一個心智正常的人都不會投資于一個沒收投資的國家。”
問題是,這兩人的話可能都錯了。阿根廷明白這一點。相對于自身的損失來說,阿根廷受到懲罰的幾率很低--最糟糕的結果不過是國際仲裁小組可能作出不利于阿根廷的經濟裁決而已。同時,世界到處都是一再蜂擁涌入這些地方的投資者和企業。
這是一段時期以來動作最大的資源國有化舉措,但在2003~2008年間曾出現一波干預浪潮。在俄羅斯,尤科斯(Yukos)被國有化,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從荷蘭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手中獲得了薩哈林二期(Sakhalin II)大型油氣開發項目的多數股權。在拉丁美洲,國際合約被阿根廷、玻利維亞和厄瓜多爾撕毀,委內瑞拉控制了奧里諾科重油帶(Orinoco Belt)。
七國集團(G7)的國家也曾強行改寫合約:2005年英國提高了開采北海石油的稅率;2009年加拿大艾伯塔省提高了油砂收益的稅率。這雖然總比沒收企業好點,但牽涉到鉆井以后更改規則。
政府在油價低、勘探成本高時和企業簽署了合約,然后在費用高昂的工作完成以后、在收益上漲之際撕毀合約。在仲裁案件中擔任專家的哈佛大學教授路易斯·韋爾斯表示:“這些協議有效期原本應該達到30年,但是很少能夠執行到底。”
從長遠來看,這些國家在作出補償以后,也不會付出什么代價。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抵制了委內瑞拉對奧里諾科的侵吞,但道達爾(Total)、英國石油(BP)和雪佛龍(Chevron)則妥協讓步了。2010年意大利石油公司埃尼(Eni)曾提起索賠,但是后來還是和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達成一項協議。
阿根廷的問題是這次沒收過于極端,時機不佳,也不可能解決費爾南德斯所抱怨的問題--她指責雷普索爾在阿根廷投資太少。她曾想讓雷普索爾停止以分紅的形式拿走YPF 90%的收入,并把錢重新投入到石油生產中。
這一做法忽視了一些突出的事實。阿根廷的油田發現于1907年,就像美國等許多地區的成熟油田一樣,這些油田的產量在逐漸減少。一家企業可以升級其開采技術,但無法改變時間和地質狀況。
費爾南德斯已故的丈夫內斯托爾·基什內爾在2003年上臺后,阿根廷就成了不受石油企業待見的投資地。阿根廷限制國內燃油價格水平,把支付給YPF的批發價控制在低于國際價格的水平,這就促使雷普索爾投資于前景更好、干預更少的地方,例如巴西。
基什內爾夫婦是分紅政策的推手--在埃斯肯納茨家族和基什內爾關系密切時,雷普索爾向埃斯肯納茨家族控制下的Petersen Energia提供資金,用于獲得YPF 25%的股權。Petersen需要分紅來清償貸款,但是現在費爾南德斯和埃斯肯納茨家族交惡了。
把雷普索爾踢出去不能解決任何自身造成的問題,還破壞了那些急需投資的地方獲得投資的機會--Vaca Muerta發現的頁巖氣儲量可能在全世界排名第三。開發這里的頁巖氣需要資金和技術,而這兩項都是阿根廷匱乏的。
長遠來看,阿根廷可能讓另一個外來者填補其剛剛制造出來的空缺--可能會是一家中國公司,比如中石化(Sinopec)。在費爾南德斯國有化YPF之前,雷普索爾就在和中石化商談一項協議。不過跨國企業為彌補政治風險,都將索取一筆不菲的補償。
如果一國沉迷于資源國有化,至少應該理性行事。費爾南德斯并非如此。
孫悅根據財新網、《南方周末》、美國《福布斯》綜合編譯。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