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義體現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是一種披著經濟理論外衣的意識形態理論。意識形態不是新自由主義的“副產品”,而是它的本真之義。
從起源上看,新自由主義是20世紀初期西方一些學者在堅持個人自由、反對國家資本主義尤其是反對社會主義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理論形態。信奉個人自由是新自由主義學者的價值準則與核心價值,離開了個人自由,新自由主義也就失去了自身的存在根基。堅持個人自由,反對社會主義與國家資本主義,構成了新自由主義的理論主題與理論目標。在新自由主義者看來,政府有關公共投資和資本積累的決策注定要失敗,因為政府所能獲得的信息無法與市場所擁有的信息相對稱。例如,作為新自由主義開山人物的哈耶克正是以對政府不信任為邏輯起點與蘭格展開論戰的。1944年,在可稱為“新自由主義憲章”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中,哈耶克對社會主義以及凱恩斯主義政策進行了猛烈抨擊。其實質是借反凱恩斯理論之名而行反國家資本主義、反社會主義之實,是一種徹底的政治意識形態理論。
從發展歷程看,新自由主義總是在一個國家出現經濟危機時作為一種醫治經濟疾病方案而粉墨登場。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爆發使西方國家進入所謂的“滯脹階段”,福利國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新自由主義由此全面否定凱恩斯主義,成為撒切爾以及里根政府的“座上賓”。上世紀80—90年代,原來以進口替代為經濟主導的拉美國家陷入了嚴重的債務危機。于是,在個別國家及國際經濟組織的壓力下,部分拉美國家推行私有化、市場化改革,反對國家計劃,實行金融、貿易以及投資自由化,進而全盤接受了新自由主義的文化價值觀念。與此同時,蘇東劇變,出現了政權更替,新自由主義把“華盛頓共識”貼上了“全球共識”標簽,在自由、平等所謂的普世價值下推行“休克療法”。這引發了這些國家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動蕩不安,實現了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對這些國家的全面滲透。可以這么說,“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全球推廣,是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蛻變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的經濟范式與政治性綱領的重要標志,也是新自由主義對別國意識形態侵入與顛覆的重要手段,它實質上是通過經濟手段去實現對整個社會的全面控制,因而成為資本主義全球化戰略下“意識形態的理論表現形式”。
在主要內容上,盡管新自由主義理論派別與理論內容在演變過程中不斷變化,但都是圍繞如何推進“市場化、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全球化”而展開的。新自由主義所主張的“市場化”是對注重政府調控、實行國家干預的社會主義的否定,新自由主義甚至把“國家干預”當成經濟不穩定、效率低下以及社會不公平的總根源。新自由主義的“自由化”以個人自由為前提,它是“私有業者”最大限度地“控制社會層面”的自由,而不是馬克思所說的建立在“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之上的人類整體的自由。新自由主義強調他們“有義務推動自由的傳播”,并不惜依靠獨裁、壓迫、反民主、強制力乃至暴力去推行他們的自由觀,他們所標榜的自由、民主、人權在一些國家已經完全走向了它的對立面——獨裁、霸道與反民主。因而這樣的自由絕不是什么“好的自由”,而是一種到處指手畫腳、橫行霸道的“壞的自由”。新自由主義所倡導的“私有化”改革從根本上否定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資產階級向全球輸出其意識形態進行和平演變的路徑。另外,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貿易全球化”不僅是發達國家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向發展中國家傾銷商品、掠取發展中國家資源的最好辦法,也是他們向發展中國家兜售其文化價值觀念、讓這些國家聽命于資本主義安排的重要手段。此時,這些國家的經濟究竟能否真正增長,貧困問題能否真正消除,社會公正能否真正實現,新自由主義已經不太關注了。可以這么說,“市場化、自由化、私有化以及全球化”打開了其他國家接受資本主義意識形態觀念的“潘多拉之盒”,是實現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一統江山、使之成為“意識形態演進的終結點”的工具。至此,新自由主義變成了赤裸裸的政治意識形態理論及文化霸權行為,所謂的“市場化”、“全球化”以及“自由化”只不過是它用來推廣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塊遮羞布而已。
新自由主義之所以能夠大行其道,就在于建立在“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以及全球化”理念基礎之上的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精神一脈相承,它為追求利潤最大化、實現全球擴張的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資產階級政府必然將新自由主義奉為“圣經”,他們絕對不會管這個理論給世界各國業已帶來的災難性后果。同時,新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干預以及政府管制,極力反對社會主義,這自然得到資產階級政府的支持,他們設法為新自由主義學說的傳播與踐行提供一切便利條件。另外,新自由主義在傳播過程中試圖強化其經濟科學屬性,打著解決經濟問題的旗號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因而具有很強的迷惑性與欺騙性。實際上,世界上信奉新自由主義的國家背后都隱藏著個別發達國家的利爪和影子。因此,我們要認清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本性,在對新自由主義思潮加以深入批判基礎上吸收其合理成分,深化經濟、政治以及社會等領域的改革,自覺抵御新自由主義思潮的侵襲,使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努力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