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希臘議會為履行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歐洲達成的援助協議,通過了“二戰以來最嚴厲的緊縮政策”。國際投資者對此歡欣鼓舞,希臘民眾則是無比憤怒和絕望,甚至出現街頭暴動。希臘是西方文明和民主制度的發祥地,為何現在希臘人如此“集體耍賴”?
實際上,希臘人的舉動并不能用“耍賴”來解釋。發生在希臘的動蕩并非偶然,而是具有高度規律性的國際現象,世界銀行的內部文件甚至對此有個專用名詞:國際貨幣基金騷亂。在推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加經濟政策的許多國家,都爆發過類似希臘的嚴重騷亂,世界銀行采用這樣的專門名詞,以體現其因果聯系。
筆者十年前就曾指出,推行錯誤的經濟政策引發社會動蕩,實際上是掠奪各國經濟和民眾財富的經濟金融戰爭。當時的經濟金融戰爭主要針對全球經濟邊緣地帶,如前蘇聯、東歐和拉美地區。當前這場經濟金融戰爭正在轉向攻擊全球經濟中心地帶的部分美歐國家,當然也不會放過因經濟崛起而被視為重大威脅的中國。
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斯蒂格利茨也持這個觀點。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共同制定的“華盛頓共識”,是以經濟改革與結構調整為借口“讓發展中國家下地獄”的政策。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所謂改革調整方案分四步推行。第一步是私有化,首先以提高效率為借口鼓吹競爭性領域的私有化,然后以壟斷等理由要求國企退出更為重要的行業,拆除國有企業對壟斷財團控制經濟金融命脈和戰略行業的阻礙。第二步是資本市場自由化或金融自由化,拆除西方壟斷資本自由進出發展中國家的一切障礙。第三步是壟斷財團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挽救危機或不改革就會爆發危機為借口,提出一系列附加更加苛刻條件的新自由主義的“改革調整方案”,逼迫推行自然壟斷、公用事業和戰略行業的私有化。這一步驟將導致相當大一部分人口喪失基本生存條件,從而不可避免誘發前面所說的“國際貨幣基金騷亂”。
一旦成功誘發社會動亂,就意味著“改革”進入第四個步驟,即災難資本主義。金融寡頭將趁火打劫,趁資產價格暴跌控制別國經濟金融命脈,特別是對自然壟斷行業的公共企業推行私有化,借失業壓力逼迫雇員削減工作福利和社會福利,給廣大民眾套上債務和貧困枷鎖。當前希臘正在經歷的大規模示威、罷工和騷亂,恰恰就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薦政策所期待的效果。
其實,倘若希臘政府僅僅是無法償還債務,并不會造成多大問題。但美國操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迫歐洲國家推行的政策,表面上是挽救危機,實際上卻是加深危機的隱蔽戰爭。希臘政府被迫出售國有銀行和電力、供水、港口等領域國有資產還債,大幅裁減國企職工、公務員,削減養老金等福利保障。這不僅無法改善希臘的經濟狀況,還會誘發嚴重的經濟衰退,仿佛逼迫債務纏身的企業拆掉機器設備變賣還債。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希臘為何出售戰略性國企償還債務后,債務占經濟比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出現了大幅度上升。
現在希臘正被迫接受新一輪緊縮。中國人不能對希臘民眾蒙難隔岸觀火,因為經濟金融戰爭的炮火硝煙隨時可能蔓延到家門口。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