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資再攻保險“圍城” 6民企組建前海人壽獲重獎
2012-04-07 08:08:34 來源: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肖君秀 深圳報道
3月30日,獲得深圳市政府2000萬元一次性落戶獎勵的前海人壽舉行了開業儀式。《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前海人壽的6家發起股東均為民營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前海人壽標志著民營資本組團進軍保險業的第二波浪潮已然到來。
但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仍有限放開,對于排著隊擬進場的更多民營資本來說并非易事。中國保險學會常務理事庹國柱警告,保險業從長遠來看是有前途的,但民營資本進場保險業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保險業的誘惑
資料顯示,前海人壽發起人為深圳市鉅盛華實業發展公司、深圳市深粵控股公司、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深圳粵商物流公司、深圳市凱誠恒信倉庫公司和深圳市健馬科技開發公司,以上6家均是民營企業,且除一家為廣州企業外全都是深圳的本土民企。
記者了解到,前海人壽落戶于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該區被稱作特區中的“特區”,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會計、人事、管理、稅制等有望在此先行先試,未來將陸續有來自全球的知名企業落戶,這些赫赫有名的企業將有望成為前海人壽的新客戶。“首先可以做前海的企業客戶,如果做得好業務就能迅速做大。”庹國柱認為。同時,深圳政府和保監會均鼓勵其產品創新,未來將會成為產品創新的試點。
民營資本更具活力和創新力,無論保監會還是深圳市都對這家民營保險公司寄予了厚望。深圳市市長許勤稱,前海人壽將成為前海金融創新發展、開放發展的又一里程碑,將帶動更多金融機構來深圳發展。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則希望前海人壽為中國保險業注入新活力,為深圳跨越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發達國家,保險企業基本上都是民營資本,而在我國,國有控股、股份制企業、中外合資企業目前仍是重頭,以最新2月份壽險保費數據計,國壽、平安、新華、太保、人保排名前五的壽險公司市場份額總計高達73.85%。顯然,保險業市場集中度過高,競爭仍不夠充分,更多的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將促進行業的活躍和創新。
民資進退兩難
民營資本在保險業的現狀是,一邊排隊想擠進來,另一邊排隊想擠出去。自民生人壽作為首家由民營資本發起人的公司成立,至2004年涌現了一大批民營企業進軍保險業,到了2007年民營企業的保險公司股權紛紛發生變更,看不到盈利和上市希望的民企則抽身離開了保險業。民營壽險在市場中所占的份額很小,以2月壽險保費計,民營系壽險公司如民生人壽、合眾人壽、正德人壽、信泰人壽、國華人壽保費市場份額僅為2%。
在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看來,壽險業投資期一般為6-8年,經歷十多年后較好的回報為年收益10%以上,“回報率并不是很理想,投資虧損的還有很多未公布。”庹國柱認為,民營資本進軍保險業,首先要弄懂保險業是怎么回事,對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投資特點要搞清楚;二是保險業如何賺錢也要搞清楚;三是對已進場的民營保險公司要作調查。
長期的、大量的資本將是對股東的首要考驗。按照保險法規定,成立保險公司最低的資本金要求為2億元,“保監會一般5億以上才批,所以申報的注冊資本金都有5億、10億。”上述接近保監會的人士透露。如以5億資本金計算,那么即使占10%的股份也需5000萬,而后每年源源不斷地增資,且數年都難盈利,則擬參與保險業的民營企業本身至少也要擁有數十億的資金實力。而且,要作好數年甚至10年都很難有回報的準備,而且即使有回報實現盈利,上市也是很不確定的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