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已久的《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下文稱《方案》)終于在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通過了。對于小微企業融資的強調,被外界認為是該方案的最大亮點。
的確,在民營經濟發達、民間資金充裕、民間金融活躍的溫州,開展某些金融探索是必要的,但《方案》并不意味著溫州的金融改革試驗就此踏上鋪滿鮮花的坦途。任何試驗都有成功和失敗兩種可能,有些試驗未必能夠達成試驗者所期望的目的,甚至可能帶來始料不及的負面后果,我們對此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近年來,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對經濟和社會穩定造成一定影響,成為制定和批準這一《方案》的重要驅動力量。在國務院會議確定的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十二項主要任務中,很多都是直接為了解決小微企業融資問題而提出的。但其他條件相同時,小微企業在金融市場上天然處于劣勢,這一點不因任何良好意愿而改變。而且,通行的“正規化”規則與小微企業融資迫切需要的“便利性”存在沖突。目前做得較好的民間借貸機構依靠“熟人社會”中對借款人資信的深入廣泛了解控制風險,也依靠“熟人社會”中失信可能導致喪失一切的機制抑制借款人的潛在道德風險。要謹防民間融資所謂“規范發展”,扼殺上述長處。
此外,如果處理不當,溫州獲得授權全面推行金融改革試驗,也可能對當地和其他地方的潛在道德風險形成“逆向激勵”。近年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的溫州企業,許多并不是得不到正規金融體系的融資,而是得到了多得不成比例的金融資源,卻投向投機性業務而不是實業,或是投資規模過大,超越企業承載能力。
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還很有可能帶來關聯貸款扶搖直上,從而加大金融市場不透明和風險。在有意進入金融行業的民營企業家當中,大部分人不了解金融行業的規律、規則,有些人存在著誤解,認為辦銀行就是為自己的企業解決融資困難。他們沒有認識到這就是關聯貸款,或者沒有認識到它的嚴重性。另外,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給部分大企業資金投向提供了一條出路,中小投資者實際上無緣分羹,也使入股金融機構的大企業有可能操控自己參股的金融機構,開展違規運作。
溫州早在好幾年前就被確定為全國唯一的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并不是現在才取得這個地位。為什么幾年下來并沒有取得什么實績?我們不能天真地以為名之曰“改革”就一定會成功。事實上,商界不少缺乏誠信之輩已經瞄上溫州金融改革的“商機”,一手炮制“收購美國特拉華州大西洋銀行”假新聞的溫州商人林春平就自述,此舉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日后參與溫州金融改革。我們必須把各種可能考慮周全一些。▲(作者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