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家稱馬克思準確指出當今資本主義弊端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3月6日一期文章】題:馬克思確實指出了當今自由主義經濟的弊端(作者日本神奈川大學教授的場昭弘)
原文提要
在20世紀,馬克思對世界政治、經濟、哲學和思想產生了極大影響。進入本世紀后,雖然表面上他的影響力有所衰退,但如果理解了他留下的學說,就能夠明白其過人之處。在研究當今世界經濟不景氣的相關問題時,馬克思的理論是有用的。如果繼續以政府出面延緩危機爆發,并繼續將國內的過剩生產依賴于通過出口解決,資本主義經濟終將難以為繼。
在1872年出版的《資本論》第二版的后記中,馬克思寫道:“(當時的德國人)把黑格爾當作一條‘死狗’。因此,我要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大思想家的學生。”
今天,馬克思也被作為一條“死狗”。但問題在于,他真的是“死狗”么?
資本主義面臨危機
馬克思指出:“生產直接是消費,消費直接是生產。”但是,經濟學將為生產商品而進行的消費稱為生產性消費,對此以外的消費卻并不關心。
但是,人類生存于自然界,為了維系自身活動,需要不斷地消費能源。經常性的物質代謝,意味著反復的生產和消費過程。馬克思將此過程稱為勞動的自然歷史過程,認為其是在為創造使用價值而進行的有目的活動,是為滿足人類欲望而從自然界獲取產品的過程,是人與自然關系的一般形態,因此與人類生活在哪一個時代并無關系,而是貫穿于人類社會的所有階段。
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卻存在另一種問題。生產在盡可能地超過消費,甚至不是為了消費而生產。勞動者尚未購買的部分將作為利潤而積累下來,但這部分產品卻很可能最終并不被消費。
資本主義面臨的問題恐怕就是難以消化這種過剩商品的積累。當今資本主義面臨的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價值增殖過程,已經脫離了勞動的自然歷史過程。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以來,世界經濟尚未擺脫困境。國家債務仍在膨脹,甚至還存在國家破產造成二次危機的可能性。
經濟危機頻繁出現
為建立分析一國經濟或是世界經濟的模型,馬克思提出了“再生產公式”,即將一國的生產分為生產資料生產部門和消費資料生產部門。馬克思首先分析了簡單再生產引發恐慌的局面,也就是生產資料與消費資料出現產量不均衡的狀態,例如生產資料的產量大于消費資料的情況。這種造成恐慌的局面稱為生產部門之間的不平衡。
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和消費原本就是無計劃的,因此二者的一致反而只是偶然現象。但是,這種過剩生產可以由國內需求吸收,或是向國外出口,因此不會立即引發恐慌。國內需求和海外市場成為避免恐慌的出口。
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擴大再生產使過剩商品成為常態。因此,企業必須向海外尋求商品去向。一國暫時無法消費的產品,必須或是由信用創造的內需(提前消費)吸收,或是由海外市場所吸收。
在這一過程中,過剩資本和過剩生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不斷積累。最終,經濟危機將這種積累一掃而空,可謂成為一種社會清理的方式。
在19世紀,大約每10年便出現一次周期性的經濟危機。這種危機通過迫使企業破產而一次性清理過剩資本及過剩生產,并威為使缺乏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的手段。
但是,隨著這種清理的進程,企業數量逐漸減少,出現了市場的壟斷現象。企業即使遇到危機也不會破產,而會訴諸國家信用來避免破產。這又會導致新的危機。
以1929年的大蕭條為分界線,國家在此方面的作用逐漸增大。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所謂由政府避免危機,只是推遲危機到來的過程而已。
后來發生的情況,確實是馬克思未曾預想過的。但是,如果正如馬克思所說的那樣,最終的清算不知何時就將必然到來,那么其能量如今正在一點點逐漸蓄積。
小患可免大難難逃
二戰之后,基于凱恩斯主義的內需政策在20世紀70年代滯漲時期終結。托派經濟學家歐內斯特·曼德爾認為,景氣與衰退將出現長周期,資本主義將迎來長期停滯。鑒于封閉國家擴大內需的政策效果有限,轉而向海外市場尋求出口的新自由主義隨之誕生。
18世紀以來,資本主義多次回歸自由主義政策。在內需不振的情況下,這是開拓海外市場的必要手段。在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學說中,將英國與葡萄牙的自由貿易作為具體案例,倡導發揮特定產業的優勢而實現雙贏。但實際上,葡萄牙后來被英國的過剩商品所壓倒,幾乎成為了英國經濟的半殖民地。
馬克思指出,自由貿易主義者認為廉價進口糧食可以提高工人的購買力,但實際上,工人在作為消費者的同時也是生產者。作為生產者,其勞動力的價值亦即工資也隨著糧食的降價而降低,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工資水平下降。今天,新自由主義者的論點可以說與當年馬克思批評過的一樣,而發達國家的工資也在下降。
在拿破侖時代結束后,18世紀的自由貿易論曾經于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復活,后來于20世紀80年代又有所抬頭。這種現象的背景就是如何處理過剩資本和過剩生產的問題。
18世紀至19世紀自由貿易論的產生,是為了使資本剝削從國內向海外轉移。從根本上而言,這一點至今亦未改變。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如是寫道:“資產階級,由于一切生產工具的迅速改進,由于交通的極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蠻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來了。它的商品的低廉價格,是它用來摧毀一切萬里長城、征服野蠻人最頑強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那么,有可能對抗將招致悲慘結果的自由貿易么?很遺憾,這十分困難。馬克思指出:“自由貿易引起過去民族的瓦解,使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間的對立達到了頂點。總而言之,自由貿易制度加速了社會革命。先生們,也只有在這種革命意義上我才贊成自由貿易。”
不如說,馬克思是在贊成對階級矛盾激化促成新社會到來的期待。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