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島核事故影響下,日本的煤炭進口量正在急劇攀升。兩大巨擘——嘉能可與斯特塔拉的合并對其他國家可能影響有限,但“對于日本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 環球財經記者 劉美
2012年2月7日,全球規模第一的大宗商品貿易公司嘉能可(Glencore;LSE:GLEN)正式敲定了與礦業巨擘斯特拉塔(Xstrata; LSE:XTA)的合并條款。雙方將以2.8:1的“全換股”方式實現總價值620億美元的合并計劃,組成集商品貿易與采礦為一體的全球第四大礦業集團。2月24日,嘉能可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了反壟斷調查申請。而輿論普遍認為,這樁收購不會遭遇任何來自官方層面的麻煩,盡管合并后的公司將無疑在鎳、鋅、鉛、銅和熱能煤(thermal coal)等國際貿易領域處于絕對優勢地位。
“這對于日本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事實上,現在的斯特拉塔正是嘉能可于2002年將其澳大利亞與南非煤礦資產剝離上市的產物,歷經10年發展,斯特塔拉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熱能煤出口商。嘉能可全面收購斯特塔拉,熱能煤是受影響最大的商品之一。歐盟的熱能煤主要進口自俄羅斯,而不論是嘉能可還是斯特拉塔,都始終未能染指俄羅斯的煤礦資源,因此這次合并幾乎不會影響到歐洲的能源市場,歐盟提出反對的可能性自然微乎其微。“合并后我們所占的市場份額固然很大,但我并不擔心歐盟會進行阻礙。”斯特拉塔總裁Mick Davis表示。
對于兩個需大量進口資源的亞洲新興經濟體——中國和印度,嘉能可合并斯特塔拉造成的影響也相對有限。在國際大宗商品貿易中,熱能煤(thermal coal)和煉焦煤(coking coal)被視為兩種不同種類的商品,前者主要用于發電,后者主要用于金屬冶煉。中國和印度都是熱能煤儲量極為豐富的國家,需進口的大多為品質和價格更高的煉焦煤(儲量集中于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如果這場合并造成國際市場熱能煤價格上漲,我們將迅速轉向國內采購,不會對生產成本造成任何影響。”印度最大的火力發電公司NTPC總裁對外界表示。
然而,對于另一個來自亞洲的資源進口國——日本來說,嘉能可與斯特塔拉的合并卻具有全然不同的意義。“這場合并將加劇市場集中度,或將導致供貨緊張。”日本SMBC日興證券的一位分析師表示,這對于日本來說不是個好消息,因為在福島核事故影響下,日本的煤炭進口量正在急劇攀升。
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議價能力將進一步弱化
日本國內幾乎沒有煤炭資源,全部需依賴進口。福島核事故之前,盡管核電占總發電量的比重高達30%,該國仍然是全球煤炭進口量最多的國家(按照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10年日本進口煤炭占全球進口總量的17.5%,排在第二位的中國約占16.5%),其中65%進口自澳大利亞。
福島核事故后,日本的54座核反應堆中僅有3座仍處于運行狀態。為保證用電需求,只能大幅提高火力發電的比重。去年事故發生后,日本緊急與澳大利亞出口商簽訂熱能煤進口協議,價格高達130美元/噸,已接近煉焦煤的一般價格(金融危機爆發后,熱能煤平均價格曾一度保持在60~70美元/噸)。今年4月,日本將再度與國際貿易商洽談新的熱能煤協議價格。據彭博社報道,新價格或為120美元/噸,仍比澳大利亞熱能煤出口的10年平均價格高71%左右。
“如果這兩家公司的合并順利完成,當然將對市場產生影響,我們將密切關注事態發展,全球煤炭市場已經被少數幾家公司控制了。”彭博社援引一位日本經濟產業省官員的話說。隨著市場控制權向供貨商傾斜,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議價能力必將進一步弱化。
熱能煤市場將在5年內供不應求
除此之外,福島核事故不但造成日本核電工業的全面停滯,也造成了全球范圍內核電比重的下降,以及隨之而來的火電比重上升。根據國際能源機構的報告,因核電產業衰退,到2035年,全球火電發電量將增長約63%。另據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的報告,預計到2016年,全球熱能煤海運貿易額將比去年增長22%,達到9.47億噸,但對熱能煤的需求增長幅度更大,預計將增長30%,到2016年達到10億噸。這就意味著目前供需均衡的熱能煤市場將在5年內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事實上,或許不必等到5年以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當歐洲債務危機有所緩和,全球經濟出現復蘇跡象時,煤炭供應商們就將掌握定價的主動權。”日本野村證券高級經濟學家大越達文(Tatsufumi Okoshi)表示。作為歐洲最大的熱能煤進口國之一,德國已在去年宣布全面放棄核電發展計劃。一旦歐洲經濟復蘇,日本獲取煤炭資源的成本必將遭受更嚴峻的考驗。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